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难道“贫穷”这种品质没有一点好处吗?是全方位的贬义词吗?
不少网友回复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还有许多人跑出来举例,自己怎么经历过贫穷,然后不放弃、继续努力,最后过得越来越好。然而 ,这些人都忘记了一点,假如你出生在富贵家庭,而拥有同样的品质,你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会比现在更高,走得会更远。
是,我很不喜欢贫穷,在我眼里,它就是彻底的贬义词。
我不喜欢贫穷,不仅仅因为 “一日三餐”,还极度讨厌它的附属品质。第一次意识到这种附属性质,是我读大学时跟室友吵架后,我妈说:“咱家里条件不好,无端跟人家起什么冲突,万一闹大了,吃亏的是你。”
这台词,就跟越剧《梁祝》里马文才抢了祝英台,梁山伯要去官府告状,祝英台劝他的话一样:“他马家有财又有势,你梁家无势又无财,万一你告到衙门内, 梁兄呀你于事无补要先吃亏。”
“贫穷”带来的附属品质是,因为没有钱而导致的唯唯诺诺,胆怯不前。有钱人里的纠结型人格,依我看,比穷人少多了,但凡穷人,多少有些纠结一 左不是右不是,反正财富只有那么多,这里花多了,那儿就得挪出来填补。
当然,有些穷人也可以发展到把这填填补补当作一种生活乐趣经营,然而,这只能证明适应能力强,不代表贫寒是优势。
穷人不卑不亢,这种人有吗?有,但是非常少。
际遇这个东西太写实了,一点都不抽象。你穷,逛个商场,你能不唯唯诺诺地掂量物品价格吗?这就是“卑”你兜里没钱,心里没底,你就“卑”这个东西不是表面装姿态装得出来的,而是事实存在的。
这些年来,我遇到的人,尤其是中年往上的,穷与富,真的太好辨别了。有些人有钱,不用看他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到哪里旅游,而是看他的那股精气神儿一跟穷人那种暴躁、焦虑、黯然完全不一样的精气神儿。
“穷”给人划分了界限。
有人说,穷人能跟富人做朋友吗?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交情绝不是那种天天能黏在-起的交情 除非你不是想做朋友,而是想做跟班,从富人那里得到点好处,占点便宜。
富人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而穷人你只能将就,就这点,已经是隔了银河那么远了。
卓别林演过部很好玩的电影 《城市之光》 真是神来之笔。里面的流浪汉救了个醉酒后要自杀的亿万富翁,富翁非常感激,带他回家,什么都跟他分享。结果第二天早上,富翁清醒后,就把流浪汉赶了出去;然后,某个晚上富翁又喝醉了,又把流浪汉当作最好的朋友,清醒后又赶了出去。
每个人都有原则性底线,能够相处是因为有互相尊重的原则性,而富人的原则性,不是你时刻都尊重得起的 换句话说,你没有资本每时每刻”不卑不亢“ 。
某种意义上,际遇不同的人,不能真正互相理解。很多生活富裕的朋友的烦恼,在我看来,那根本都不是个事儿。
比如,有个家境很好的朋友跟我说,他觉得经历太少、人生太顺利,没我这么多故事可讲,好羡慕我。当时,我脑子里想骂人的话呼啸而过,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多想跟他说:“我跟你换,好不好?”
穷人也不适合向富人诉苦。当然,真诚的朋友是会努力去聆听的,但是聆听了不代表他懂,这是两码事。我估计,那效果就跟你平常茶余饭后,聊聊那种山区的穷小孩的态度差不多: “既然都那么穷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去改变命运呢?是我的话,我就要努力发奋,走出大山!”
看看,我就说你不懂吧。字面意义上的“懂 跟真实情感上的 懂’ 是两回事!
富人还分种类,一种是打小就富,生来就富。这就是上述让我有道德压力的那种,人家良好的出身、家教思维跟你拉开了差距。
还有一种富人,是本来跟你差不多,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富裕的,这种就更可怕了。从你的角度来说,你会嫉妒他一你不会嫉妒生来就富的人,但是你会嫉妒你隔壁的邻居。从他的角度来说,一个通过自己后天努力积累财富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是远超那种生来富裕的人。
只要你稍微仔细观察下人性,就会发现,一般这种靠自己混出来的人,最喜欢跟人家传授人生经验: “哎呀,想当年我还不是跟你一样。听我的,只要你勤劳、 学习、努力, 一定也会怎样....”一个个都恨不得专门出几本书才好,嫉妒又轻视他的你,还被他这么一教育,你心里还愉快吗?
所以,我觉得那种喜欢谈论自己朋友有钱的人特别好笑: ”啊,我有一个朋友混得多好多好。我又有一个朋友,混得多好多好。”这是因为自身没多少东西拿出来说。
与富人交朋友,心态要平和,要本着学习的态度去,学习他的思维、勤奋、处事方式,将其化为己用。说不定你能用你的能力去换些资源来用,而且这种悬空状态不宜过久。
不过,诚如孔子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要知道,长年处在跷跷板下端仰望对方,颈椎多少会出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