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与建筑:长堤与惠福路之间

图 : 杨和平 / 文 : 大地倚在河畔

泰康路意象——“我的人生在街角。”  (杨和平拍摄 2010)
大南路口一带,老城中心是适于步行的场所。 (杨和平拍摄  2010)

本文将要述说的,是上个世纪初广州开始近代街道建设时相对集中形成的街区。这里保留了许多既不同于旧东山区,也不同于古老西关的近代城市街景与建筑。作者仅从个人有限观察的角度对这些街景与建筑加以关注。而本文的最终目的,则是以这有限的观察记录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近现代街区风貌及市民日常生活情景,留住那些虽破旧却依然透着某种优雅、秉持某种精神的街景与建筑影像,并向这里曾经存在过及今天依然部分存在着的城中最为平凡的人与事,表达由衷的敬意。

-1- 在街道变迁中留住独特的影像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近代广州一个重要城市区域,大致为旧越秀区靠近江岸的部分。它并没有截然清晰的边界。然而这片街区的环境建构、街道景物以及近代演变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日广州的基本面貌。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是近代广州一个重要城市区域,大致为旧越秀区靠近江岸的部分。    (杨和平拍摄  2010)
这里的建筑并不起眼且有点杂乱,但街道日常生活情景至为丰富、生动与感人。  (杨和平拍摄  2010)
那些由街道与建筑构成的街区空间,是今日城中最世俗化最为平凡的生活场所。(杨和平拍摄  2010)

这个老城区有纵横交织的街道网络和密集错落的民居。显而易见,这里的街道与建筑呈现最为平实的区域特色,那些已有相当年代的老建筑,或许曾是某种精神的空间,或还带有西关大屋或东山小楼的构造,但今日它们已经成为普通市民所使用的已然残旧的建筑。而那些由街道与建筑构成的街区空间,也是今日城中最世俗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所。

连绵成片的老屋,是城中精致建筑得以孕育与产生的基础,在这里还可以找到城中最经典建筑的全部元素。漫步于此,不仅可以看到如西关大屋一样的脚门、趟栊和大木门,以及类似东山小楼的以红砖精细砌造的楼房,不同且更重要的是,此处有一种融会了海洋气息的近代沿海城市特性。这种特性深植于所有街道与建筑,熏染也形塑了城市的生活。区内建筑似乎很不起眼且有点杂乱,但街道日常生活情景至为丰富、生动与感人。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有许多传统特色街道。其中大新路就有不少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商店。(杨和平拍摄 2010)
大新路 : 乐器店内的情景  (杨和平拍摄 2010)
店内摆设的乐器。  (杨和平拍摄 2010)

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和生活的近现代广州,必须从整体着眼,而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当中的景物与人情,引人想象也充满情趣及意味。我们显然从未如此清楚地意识到,城市的变化不仅是物质的,更表现为精神的隐然递嬗,今日的生活情景就是明天的历史影像。

-2-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近代城区演变

近代广州城早期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后来又分为老城和新城。长堤与惠福路之间区域,大致或大部分处于新城范围内。当时老城城墙从越秀山向南,经今越秀北路、越秀南路、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以及盘福路一线环回到越秀山;新城则从越秀南路起,经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约至人民南路一线,北边就以老城南边的城墙为界。这是广州古老的城市格局。早在清末广州已有人陆续提出拆除城墙修筑新型道路,改造城市。

泰康路是略微弯曲的。 (杨和平拍摄  2010)
人民南路与沿江路交汇处。 (杨和平拍摄 2010)

1918年市政府开始拆城墙,在城墙基址上修筑道路。广州最早的近代城市街道就在此时陆续出现。以城墙基址修建的街道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建成标准的干道。1919年—1920年拆除新城南界城墙,先后建成万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1920年—1922年又拆除老城南界城墙建成大德路、大南路和文明路。这些都是东西向的干道,与此同时南北向的道路也在修筑。1920年拆除西部城墙建成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太平北路(今人民中路) 以及北段的丰宁路(今大德路至中山六路段)。此前一年东部城墙也已拆除并建成了越秀路。原来的城墙并非完全笔直的,所以在城墙基址上建成的许多街道也是略微弯曲的。

另一种修筑新型街道的方式也在推进,那就是拆除原有内街扩建修路。1919年拆除寺前街和惠福巷等建成惠福东路,拆除早亨坊、大市街和安义街建成惠福西路,是为当时主要商业街道。1919年在清代衙门如抚台、按察司等的空置地段修建当时广州最宽阔的维新路,路名寓意维新变革。1931年将大新街即古时的山茶巷改建为大新路。1932年将私塾聚集的诗书街扩建为诗书路。

街道有我们的记忆与情感,街道有以往留存下来的事物,街道提供我们交往及活动的场所,显然街道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 (杨和平拍摄  2010)
人民南路一带高大且精致的骑楼。 对于这座城市,骑楼无疑是近代街道建设中形成的一种极为适宜的建筑样式。 (杨和平拍摄  2010)

拆除城墙修筑道路,构建新型街道网络,冲破旧城格局迈向开放的近代城市,这是近代广州城市建设的历史抉择。这种抉择必然是一连串重大的城市改造,以及深刻的城市建筑乃至城市文化的演变。而长堤与惠福路之间,在这种改造与演变中首当其要。

伴随着拆墙筑路,广州出现了一种充满地中海气息又融入本地元素的建筑样式——骑楼。大规模的骑楼建设就在此时开始。广州最早的骑楼建筑出现在长堤马路和一德路一带。20世纪早期市政当局颁布的有关建筑章程,被视为对这一样式的确认与鼓励,于是在太平路、大德路、大新路、泰康路、万福路、维新路、大南路及至全市范围,这种日后演变为包括仿古罗马式、仿哥特式、仿巴洛克式、南洋式及中国传统式等多种风格的沿街店屋式建筑,得以大规模发展,形成广州独特的骑楼建筑文化。

骑楼建筑适应此地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因尊重城市街道作为市民生活场所和步行空间而大受欢迎。 (杨和平拍摄  2017)
长长的骑楼柱廊,曾经并将继续遮挡岁月的风雨。 (杨和平拍摄 2010)

对于广州来说,骑楼建筑无疑是近代城市建设及街道演变极为成功的一种样式。它适应此地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因尊重城市街道作为市民生活场所和步行空间而大受欢迎;又适应此地社会文化环境,符合市民以传统融会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精神。

然而广州骑楼建筑自形成之后,其实发展颇为波折,经历了兴盛期、停滞期及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持续衰退。残破的骑楼失去光彩,初时因其欧化情调被排斥,后来被认为不适应现代城市需要。9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骑楼的功能和意义,这一美妙建筑样式才逐渐进入复兴期。此演变过程,在长堤与惠福路之间也有充分的显现。

起义路南端的“27层”和广交会旧址曾经是广州市的标志性景观。 (杨和平拍摄 2010)
街道以自身的方式记录城市的历史,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承载者。 (杨和平拍摄  2010)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环境日益挤逼,大多数街道已显陈旧。作为传统干线的古旧街道,连同老屋密集的内街里巷,就是此地独特持续的格局,这与新兴的城东地区适成对照。尽管有西关式的趟栊和精致的红砖楼及老骑楼,但这里显然不是什么奢华之地,这里呈现的是城中最世俗最普通的生活。事实上这更接近城市的真实本质。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是近现代广州早期发展的动力区域,至今仍是广州城市精神的本源。但在城市迅速发展持续扩张的近数十年间,此区域显得相对沉寂与迟滞。当现代化的新区在城市东部或周边崛起并且尽显现代气派时,此地依然局促在传统的空间中,街区生活环境未得到多少改善,建筑物在自然状态下被销蚀损毁。这是一种“保护”的结果,还是一种旧城中心在城市发展大趋势中的无奈“旁落”呢?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显然不是什么奢华之地,这里呈现的是城中最世俗最普通的生活。事实上这更接近城市的真实本质。 (杨和平拍摄  2010)

对历史环境的保护并非拒斥任何改变。其中一种理想的保护方式就是保持街区环境的历史真实,而从内部设施上赋予居民以现代生活,让新与旧和谐统一,从而“更好地传达某种历史感”并且“丰富我们的时间概念”。①这种应有的改变,终于籍亚运会前的人居环境整饰而宣告开始。长堤与惠福路之间将在此改变中继续保持平实的传统风貌,祈望在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中获得提升。

-3- 深藏于大街小巷的世俗生活情景

普通的人,以及琐碎的日常生活,是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到广州最本原最真切的市井生活情景。无论是历史留下来的痕迹还是即时的状态,在街道上特别是在内街里巷中,可以随意找到和轻易看到。

普通的人,以及琐碎的日常生活,是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显著特征。  (杨和平拍摄  2010)
单车往边上一靠,就可把肉菜带回家。(杨和平拍摄  2010)

有一些很好的路径,譬如从北京路西侧的西横街进入,沿街行走于悠长的木排头和水母湾,之后在一个岔口处从左侧的沙洲巷出泰康路,或者从右侧的同安里越过素波巷经维新横街出广州起义路。此处街巷四通八达,其实也可以在尚未到达岔口之前,从宜安里或积银巷,经高第街许地及玉带濠出广州起义路或回到北京路。对于意欲一探究竟的漫游者,这一行程会是一次相当真实的街道体验。

又譬如从泰康路南侧的环珠里或迴龙路东侧的迴龙上街,进入弥漫着江岸气息的太平沙,并到达附近的海味街。也可以从解放南路西侧进入古老而又繁闹的濠畔街,并从这里向南越过大新路到达同样古老的卖麻街。这里的街区似乎从古到今一直未有停止过世俗的繁闹。

边工作边聊天。这种车缝功夫做的多是街坊生意,收费较低,街坊乐于光顾。 (杨和平拍摄 2010)
泰康路木排头每日可见的生活场景。 (杨和平拍摄 2010)
老旧驳杂的街道是许多人营生的空间,当然也是他们每日生活最常驻的场所。 (杨和平拍摄  2010)

内街里巷中有沿街铺设的露天市场,有各式小摊档、小花店、水果店、美发室、车缝店、杂货铺,以及临时的地摊。活动于其中的多是衣着随意、呈居家状态的本街及附近居民。一些街道的面貌或许有些改变,但是像木排头与水母湾这些街道则基本上是数十年景物依然。老旧驳杂的街道就是许多人营生的空间,当然也是他们每日生活最常驻的场所。

以前的人会将饭桌搬到家门前街边上,饭菜香飘四邻;或将家中的手工活如针线活及代加工粘纸盒、穿串珠之类拿到街上来做;晚上或在街边架起竹床,街坊邻里聊天、纳凉。这种情景现在偶或可见,但如今更多情形是,街中人会将麻将桌搬到街上,麻将声响于街中;或在房屋临街一侧拆去门墙,经营一间士多店或小货摊,权作就业帮补家计,街坊邻里相聚聊天的场所,也就多在士多店旁和小摊档边了。

旧书刊杂志静候在逼仄的门道旁,总会等到需要者。 (杨和平拍摄  2010)
街头的补鞋匠。生活中时有所需,却非随时可遇上。 (杨和平拍摄  2010)
今天有什么新闻? (杨和平拍摄 2010)

街上总是充满人的活动:送水的、送煤气的、邮件速递的,居委会督促清洁卫生的,城监检查经营摊档的 …… 现实时常充满困苦,但每日生活总要进行,街中人的活动就如一出关于如何面对真实人生的从不落幕的戏剧。街上也始终不乏孩童的游戏,从以前的放风筝、跳绳到现在的滑滑板、骑自行车,正午或傍晚,总可以看到这些孩童夹杂及穿行在人流中。

街中每人都是独特的,他们在街道戏剧中的即兴演出充满了个性。他们被人注视,也在注视别人。几个街坊在菜摊前不无幽默地讨价还价妙趣横生;一位常客对某鲜肉档情有独钟但老是挑肥拣瘦磨磨噌噌……树下闲聊的街坊笑看着每日发生的此类情景,但他们也是情景的一部分。尤其陌生人进入很容易被关注,当我沿着木排头和水母湾拍摄这些情景时,听到一位街坊说:“嗨,这个人又来了”。街坊问我拍摄这些有何用处,我说因为喜欢街上这些风景。

泰康路附近的水母湾,沿街往东是木排头。  (杨和平拍摄 2010)
图中红砖楼房为水母湾21号,早年美洲同盟会的广州会馆,现为民居。(杨和平拍摄 2010)
现实时常充满困苦,但每日生活总要进行,街中人的活动就如一出关于如何面对真实人生的从不落幕的戏剧。 (杨和平拍摄  2010)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还有许多类似的内街窄巷。相比起城中许多新兴的大型社区,此处居民的邻里与人际关系更显紧密。在街道上,他们的活动总是相互依存彼此关联。我想这也与此处街道及建筑的结构有关吧,相比那些新兴的街道及现代住宅,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街道与建筑结构上更为紧凑且具有开放性。沿街楼房栋栋相连彼此紧挨着,临街的房门包括一些趟栊与脚门,则直接向街道敞开。

今日城市能够看到如此丰富的市井生活画面的街区,想必已是越来越少。长堤与惠福路之间所以依然如此向我们呈现,那是得益于此处街区演变相对缓慢,传统街区肌理得以保持。只是情景的扮演者如今还加入了许多操着各地口音的外乡人,这里成为了他们在城中村之外的另一种栖居地。

劳作之余,一报在手。(杨和平拍摄  2010)
木排头街景。泰康路木排头与水母湾交汇处有许多肉菜摊档,类似露天市场。  (徐晖拍摄  2009)

所有这些,未知是否合乎现代城市发展的理性与逻辑。当我们在街上看到那些“原生态”街区和市井人情时,感动之余也完全不值得雀跃。这里环境挤逼简陋,一幢旧日只住一户人家的精致小楼如今却挤逼着两三户甚至更多。这些楼房幢幢相连,彼此紧挨着。楼内设施如厨房等时常是多户共用的。这逼使人们将许多原属室内的日常生活内容移到了作为公共空间的街道。而在别处的许多街区,无论是以前的饭桌或是今天的麻将桌及许多日常生活内容,随着环境改善早已陆续回归室内。

-4- 信仰之地:大佛寺、五仙观、光塔与石室

此地集中了多种宗教场所。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不同规模的庙宇、寺观及教堂,足见这片城区一直以来宗教生活之盛。如今仍然保留下来的,都是足具代表性的经典场所,而且这些场所至今信众如云人气鼎盛,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城市的历史,还可以看到世俗生活和地方信仰的某些演变特征。

老城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  (徐晖拍摄  2009)
“其中的光要比现实世界的光更为明亮,其中的影则更为神秘莫测。”  (杨和平拍摄  2010)

此处居民多信奉地方宗教,兼及诸神,祈求神祗庇护获得平安,或者希望在艰难的尘世生活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唐代时这里“蕃坊”一带已经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本地居民与这些来自不同文明及不同宗教背景的外国人之间联系密切,相处得也颇融洽,不同的宗教生活也彼此相容。这种传统在此后岁月更趋巩固与多元,直至如今形成东西方众神共处、各司其职的格局。区内各个庙宇香火鼎盛,教堂的钟声也是那样悠扬。

宗教场所就是世俗生活一片信仰之地。灵魂似是大地上的“异乡者”,像海德格尔所说,当灵魂不再逃避时它就能够寻找到大地,作为灵魂本质的精神,就能在这信仰之地听从召唤向天际上涌与升腾。②拜祭神祗一直是这里市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密集的老城区中,宗教建筑总是相当精致与宏伟,当然属于公共生活空间。

大佛寺位于惠福东路惠新中街,南汉王刘岩始建(904-971)。明扩建为龙藏寺,清顺治元年(1649)毁于火。康熙二年春(1663)平南王尚可喜仿京师官庙制式结合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寺中大雄宝殿座北向南,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地区最大的宝殿,历三百多年风貌尚存。寺内的藏经阁藏有乾隆大藏经、频伽大藏经、大正藏大藏经、洪武大藏经等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数部。1921年大佛寺成立“广州佛教阅经社”,孙中山先生亲笔赠书“阐扬三密”四字匾额,至今存挂在大殿门前。

2010年,大佛寺结合构建“佛教文化中心”进行扩建。第一期工程在当年7月拆除西湖路部分骑楼街基础上建设仿古风格的“大佛寺佛教文化中心”,在后殿外辟出小广场直接面对北京路步行街。之后将陆续推进第二及第三期工程,拟恢复大佛寺历史上的基本格局。

始建于北宋年间而于明代迁建于惠福路现址的五仙观。      (徐晖拍摄  2009)
光塔是伊斯兰教宣礼塔,呈下大上小圆筒形,塔身以青砖建造。  (徐晖拍摄  2009)

在惠福西路则有另一处重要寺观,即与城市起源的五羊传说相关的始建于北宋年间而于明代迁建于现址的五仙观。③相传周朝时有五位仙人骑着五只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楚庭,把稻穗赠给州人,祝愿此地永无饥荒。五仙观是祭祀五仙的谷神庙,属道教寺庙。寺观坐北向南,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门匾上有清人所书的“五仙大观”四字。寺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后殿东侧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认为这是“仙人拇迹”而重点保护下来。

五仙观后面有座禁钟楼,是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由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所建。钟楼跨越路面的通道,正中的拱券门洞前后贯通呈城门状,上面覆以栋宇飞檐,古朴雄浑,细部则精巧玲珑。此楼又称“岭南第一楼”。顶楼悬挂一座重约5吨的明代青铜大钟,为广东现存最大的青铜大钟,《广州府志》说“扣之声闻十里”。可以想象当年若钟声敲响时,那震撼灵魂的声音飘荡于空中,城中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召唤。

旧日蕃坊有一座宏伟高洁的清真寺,比上述两处宗教场所出现得更早。这座清真寺系唐朝初年由阿拉伯各国侨居者和客商捐资在今光塔路兴建的,④为表达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怀念而取名怀圣寺。进入寺内,沿南北向轴线依次是看月楼、礼拜堂和藏经阁。怀圣寺最重要的建筑是怀圣塔,广州人俗称光塔。此塔是伊斯兰教宣礼塔,呈下大上小圆筒形,塔身以青砖建造。塔内有两道螺旋梯级可登至圆拱形塔顶。光塔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那时候,每天都有教徒在塔内进行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等五时的礼拜。每逢宗教节日,蕃长更是亲自带领伊斯兰信徒到塔内做祷告,宣讲教义。

初唐时今光塔路一带仍属珠江岸边,临江矗立的光塔还是商船进港的导航标志。早期塔顶装有金鸡状风向标,每年五、六月间,伊斯兰信徒便在黎明前登上塔顶,祈求信风吹送,以利远方航海者到来。唐初穆罕默德的母舅宛葛素就是乘商船到达广州,他带来30册《可兰经》住在怀圣寺。现此处是广州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依然是生活于广州的阿拉伯各国伊斯兰教徒的礼拜场所,其周围是建筑稠密的街区。

石室教堂时常在不经意间给路人带来视觉冲击。 (杨和平拍摄 2010)
中间尖拱门上方的巨大玫瑰窗,两旁是高高的百叶窗。整个外立面有着繁复的雕缕装饰。 (杨和平拍摄 2010)

在充满世俗气息和街市烦嚣的一德路,东边街角静静矗立着一座遗世独立的大教堂——本地人俗称的石室教堂。这座建造于1888年的教堂时常在不经意间给路人带来视觉冲击。教堂正面两座灰褐色尖塔直指天际,这种竖向效果传递着某种崇高感。整个教堂是用花岗石砌造。正立面三个尖拱门高大又精雕细刻,上方巨大的圆形玫瑰窗,镶嵌着绘有各种图案的彩色玻璃。玫瑰窗两旁是高高的百叶窗。两座尖塔基部有一些小尖塔,环护着高耸的大尖顶,推助教堂向上的动势。外立面清晰分为四层,附着繁复的雕缕装饰。

进入教堂,只见中厅两旁整齐列立的石柱像喷泉一样从地面向上直冲到高高的拱顶,构造出深邃而又向上升腾的巨大空间,形成神秘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光线从上部镶满彩色玻璃的高窗中透射下来,在教堂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光影变化,“其中的光要比现实世界的光更为明亮,其中的影则更为神秘莫测” 。⑤ 法国人用了25年时间来建造这座大教堂。设计师深受经典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的影响,因而赋予了这座建筑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但是教堂的主厅并没有像通常哥特式教堂那样呈东西向,大门朝西,而是呈南北向,正立面向南,这大概是为城市街道走向而作的灵活改变。大教堂为适应广州而做出了一些调整。

这片老城区附近还有一些重要寺庙,包括矗立于六榕路的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的六榕寺和中山四路的建于明代的城隍庙等。这都是许多人的心灵归属之地。

-5- 多元混杂:诗书、竹木山货、建材装修市场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主要街道,近数十年来其面貌趋向某种专业的街道市场。时常是前店后厂,即沿街的门店后是内街的简单加工点,也有的内街是作为发货的仓库。沿街景观有点趋同和单调,但这种“平庸”的街道支撑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成为区街经济的基础。

泰康路建成之后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货、竹木、藤具等店铺聚集之街。 (杨和平拍摄 2010)
守望。 (杨和平拍摄 2010)
满目的竹木制品——泰康路意象。    (杨和平拍摄 2010)

现在已经很难从街道的名称想象街道的历史并且将其与现实景观相联系。那些见诸史籍记载的描述往往与今日所见大相径庭。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它们都是生活的街道,由此甚至是浪漫的街道。而且,不同的街道秉持不同的专业或者多个主要的专业,在整体上形成了多业混杂、多元聚合的格局。

诗书路的名称充满文化气息,一听名称就让人喜爱。现实中的街道虽然不是想象中浪漫书香飘逸,但这街道确实因读书而来。这一带以前是私塾及学社聚集之地,街道因此得名。今日街上还有多家书店以及一些报纸的客戶服務机构。诗书路北起纸行路,南至天成路,全长近500米,这是区内一条名称与现实仍算贴切的街道,它似乎让城市多了点儿书卷气。

新亚酒店依然保留旧时风貌。 (杨和平拍摄  2010)
诗书路的诗书人家。 (徐晖拍摄 2009)
残旧、繁杂、人气鼎盛的高弟街。  (杨和平拍摄  2010)

附近的大德路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从旧城墙和归德门演变而来的有许多骑楼的大德路,现在是地道的五金用品之街。格局如一的店铺,虽不算密密麻麻,但从东到西绵延不断。一样的门店,同样的陈设,以及通常是无精打采地蹲坐着的店员,大德路给人的沉闷单调感尤其强烈。但不要紧,旧式骑楼景致,以及一抹斜阳在廊柱之间的游移,可能已经令你沉浸于旧日情景的想象中。漫步于此,总的说还是惬意的。大德路在1966年文革期间曾经改称秀丽三路,1981年恢复原名。

南面与大德路平行的是大新路。大新路的东段是广州鞋业最重要的集散地,称鞋业一条街,沿街尽是经营批发兼作零售的鞋店,以及经营鞋料、皮革等的店铺,举目所见颇为壮观。但是单调沉闷也是这里街景的特点,尤其此街行人相对较少,你会杞人忧天地担心那些店铺何以经营下去。街道西段有些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商店,包括雕刻象牙、扎作醒狮、狮鼓乐器、珠宝玉器等。早年此处的大新象牙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大新路通常是静静的,除了位于街中的著名的第三中学上学或放学的时候。

大新路所见的狮鼓乐器店面。 (杨和平拍摄 2010)
调试乐器。  (杨和平拍摄 2010)
大新路时常是宁静的。 (杨和平拍摄 2010)

再往南是一德路。明清时一德路俗称“三栏”,乃果栏、菜栏、鱼栏之谓。街道这一特色大概是传承于它旁边那条千年古街卖麻街吧。近百年来到而今,一德路一直以经营海味、干果杂货闻名,在珠江三角洲和东南亚一带颇有知名度。尤其每当临近农历新年,生意特别兴旺。另外,一德路是广州城中最初出现骑楼建筑的街道之一,而且这骑楼还在相当程度上得以保存。有趣的是,这条充满商业味道的街道,却是因历史上著名的一德学社而得名,此街的东段又矗立着著名的石室教堂,物质与精神彼此调和,可能是一德路的另一种魅力。

经近年整饰后的一德路。 (杨和平拍摄 2017)
明清时一德路俗称“三栏”,果栏、菜栏、鱼栏之谓也。 (杨和平拍摄 2017)
今日店舖已有很大变化。 (杨和平拍摄 2017)

沿一德路往东就是泰康路。如前所述,泰康路因为邻近珠江,远近各地用船运来的竹藤棕草大都在这里上岸,所以街道开辟不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货、竹木、藤具的店铺聚集之街。繁盛时期这里经销的货品种类数以千计,远销珠江三角洲、南洋及欧美。

今日这些传统专业店铺,主要集中在街道西段及迴龙路附近,在那里还可以闻到山货竹木带有乡土气息的芳馨。街道西段,则在近数十年间演变成了专营建筑及家居装饰材料的专业街道区间,建筑装饰店铺沿街而立,鳞次栉比,还有大型的室内市场。事实上,两端的经营特色本身就有很大关联性,由此而言,泰康路从传统的山货、竹木、藤具市场向经营建材、五金、灯饰、洁具等转变,也顺理成章。

忙碌的店员。(杨和平拍摄  2017)
客如轮转: 一德路街景。 (杨和平拍摄 2010)
一德路旁边的卖麻街,一条宋代已有的古老街道。 (杨和平拍摄 2010)

旧时泰康路实在是一条令人随时产生亲近感的生活的街道。街中店铺的货品,譬如龙门竹席、新会葵扇、沈家蒸笼、邓家米筛、沙贝藤席、黄岐藤椅、晾衫竹、蚊帐竹……都是旧时日常生活很流行的用品。至今,它依然是一条日常生活之街。此街名称的来源,有一说指当时主政广东的杨永泰为了使自己的名字留在历史中,故将“永”、“泰”二字分别用于永汉路及万福路的其中一段,因此有了泰康路。但据考此乃趣闻传说而已。我宁愿相信是由于此街的日常生活味道,取意“国泰民康”而名之。

末了还要说说惠福东路。此街由于紧邻北京路闹市,长久以来都是人流兴旺的。其在修建之初已定位为林荫大道,两旁种满树木,逐渐形成浓密树荫。2010年亚运会到来之际,改造成为惠福美食花街,作为北京路步行街新的组成部分,全日制步行。惠福美食花街包括了全长250米的惠福东路、全长110米的禺山路以及全长120米的书坊街三个路段。当中有数十家餐饮店,以特色小吃为主,同时包括东南亚风味菜色以及西餐、韩菜、葡菜等。

尽管如今城中遍布大型星级酒店,但此处曾经著名的老式酒店依然有不少拥趸常客。  (杨和平拍摄  2010)
旧时街道那些历史浪漫似乎已经退去。  (杨和平拍摄  2010)

当然还有起义路专营印务、旗帜、铭牌、礼仪用品的传统特色,米市路电子一条街,以及海珠路制冷及保温材料设备之街……长堤与惠福路之间始终存在某种商业特性,外在物质结构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呈现为某种行业聚集、成行成市的专业市场街景。尽管之前曾经存在过城和城墙,但今日所见依然让人联想起关于广州不是“城”而是“市”的说法。确实,在这里,街道时常就是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存在的。

这与罗马的古老街道有某种相似。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行业街印记,譬如制帽商之街、制锁匠之街、制箱者之街,以及夹克和紧身上衣制作商之街,⑥实在是古今城市街道演变的某种异曲同工,以及街道作为生活场所的某种诠释。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的大多数街道,就具体某一条说是单调的,那是一种“繁杂的单调”,整体而言则是多样的,那是一种“单调的繁杂”。旧时街道那些历史浪漫似乎已经退去,剩下就只有作为纯粹物质的街道。但在一如旧时行业街的“平庸”的繁杂与单调之间,焉知不能产生新的历史与浪漫精神?

                                            (写于流花湖畔)

街道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我们的街道回忆未必确切,但它充满情感如此深沉,街道是精神的容器。 (杨和平拍摄  2010)

※注释

①见【美】凯文·林奇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译《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P.184

②参见【德】马丁·海德格尔《诗中的语言——关于特拉克尔的诗的探究》,转载自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6月第1版P.1236—P.1281

③史籍记载五仙观在历史上屡经兴废,所在地也屡有变迁。北宋时始建于今广仁路一带的十贤坊,后一度迁往今南方戏院附近的药洲,复又回迁旧址,明洪武十年(1377)再迁建于坡山现址。

④据【清】仇巨川纂《羊城古钞》载:光孝寺为“唐时番人所建,内建番塔”;另据吴庆洲著《广州建筑》(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年3月第版)载:光孝寺的始建年代有多种说法,一说为唐贞观元年(627),一说为唐贞观六年(632),一说为唐开元二十九年前后,还有认为建于南宋。

⑤ 见 埃米尔 · 马尔《法国 13 世纪的宗教艺术》,转引自奥古斯特·罗丹【法】《法国大教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P.78

⑥见国家地理学会旅行家系列《罗马》辽宁教育出版社 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2002年4月第1版P.153

~~~~~~~~~~

■ 本文引自作者所著、杨和平摄影的《广州期待伟大的街道》。在此重发时略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小标题。

■【摄影师简介】杨和平,曾从事报纸摄影和编辑工作。自由摄影师。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2017022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街道是属于历史的, 又是属于未来的, “当下的街道 ” 是多么短暂,我们往往还没来得及细细观...
    大地倚在河畔阅读 732评论 0 8
  • 当这条小路上 静得只剩零星的日光 从树叶的缝隙中 稀稀散散地洒下来 你只消蹲坐在路旁 便能从风的孤影里 听见它深深...
    余子岚阅读 216评论 1 3
  • 简书博客已经暂停更新,想看更多技术博客请到: 掘金 :J_Knight_ 个人博客: J_Knight_ 个人公众...
    J_Knight_阅读 6,216评论 25 54
  • 上火的表现? ❤火在心脏,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心烦气躁、心慌心悸、睡眠不好、小便黄赤等; 火在肺部,常表现为咽喉疼痛...
    手诊营养师阅读 557评论 0 0
  • 明天就是大年夜,邻居买了几大箱烟花,准备来个烟花燃放大狂欢。我却心下五味杂陈。 去年春节,人们大放鞭炮,以致首都的...
    陈渔道阅读 30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