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想【信息过载】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令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我们在地铁上、公交上,甚至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手机翻看着一篇篇看似对你有帮助的信息。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真的通过这种获取大量信息的方式,成长了吗?
你会不会和我一样,现在打开微信:同学群、业主群、同事群、文案群等兴趣爱好群,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发言,我们怎么翻也翻不完。打开我们的微博,网红、作家、偶像、段子、朋友各种分组也来不及浏览。除此之外还有知乎、豆瓣、微信公众号推送等等。
天啊,这么多需要我读的内容,想想都要发疯了。可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手机党,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读者大人们:过犹不及。接受的信息过载→搭载信息的小船说翻就翻=没有接受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处理过载的信息?
在我看来,处理信息和时间管理的理念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优先级的排序。
每个人在的每一阶段需要关注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举个栗子,假如你是一个喜欢写文案的设计人员,那么文案学习的干货和设计行业标准对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其他领域如果不是很闲的话可以稍微屏蔽一阵子。
但是奈何文案学习的干货和设计标准多之又多,这不是又造成信息过载了吗?
就像学习打篮球最好的方式不是你看过无数场NBA比赛,也不是天天打野球。提升最快的方式应该是,你看过几场比赛之后,对你感兴趣的技术进行专业的训练。如果你喜欢库里的三分投篮,你就应该按照库里的姿势每天在三分线外面连续投100个。如果你喜欢科比的转身跳投,那么你应该先每天练100次转身的脚步,定点跳投100个,两项技术都挥洒自如时,再组合练习。
你明白了吗?现代人从不缺乏信息的横向广度,缺乏的是纵向的深度。现代社会也不需要什么都懂的人,需要的是某一方面懂得很多的人!
怎样缓解由过载信息引起的【过载焦虑】?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好的文章,你点了“喜欢”;在简书看到了某篇干货,你点了“收藏”。马克之了无数篇看似对你有用的信息之后,你有再点开过吗?
“马克之”的成就感让你错以为你已经获取了知识,实际上你只是看过而已,别人的知识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认知。我们应该都遇见过【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的人】,我们自己也许更是这样。于是我们越来越觉得,仿佛怎样努力“去获取”、“去学习”,都无法生成为“去成长”。终于,积累的过载信息最终转化成了过载焦虑。
接着举栗子。
在阅读方面,我想我们都经历过一个阶段。看着网上推荐一个个好的书单,然后十本十本的入手,可“推荐者万万众,亲践者寥寥人”,买回来之后就成了书柜里的摆设。堆积的书越多,你越觉得看不完,越影响你对“看书”这件小事儿的行动力。
解决【过载焦虑】其实非常简单,停止载入新的知识负担(更确切的将是对你造成的心理负担),然后慢慢消灭已载入的知识。比如读书,停止看新的书单,停止买新的书。然后一本一本的读完已有的书。如果按每天看半个小时来算,一周就能读完一本正常厚度的书。更好的读法是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彩色笔标出,读完后再写一篇书评。
当你看到你读完的一本本用彩色笔标记的美丽书本、满满的读书笔记、还有很多人点赞的书评之后,焦虑感已然化为充实的成就感和自信,支撑着你继续攻克下一本书。
面对其他干货信息也是一样,你不必用【必须花费10000小时才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来吓唬自己,反而可以学习一下Josh Kaufman的理论【20个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鼓励自己。
一位量子物理大师惠勒有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经历来写书,但是我们可以以干货分享的形式来代替。所谓“一次表达,无数次阅读”,在分享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自己对知识深度拓展的研读,是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的必要阶段,就更别说你的分享还可以帮到一些人了~
“学习仪式感”的重要性。
你发现了吗?现在我们获取知识太容易了。动动手指、关注个公众号,感觉大量的信息就能自己找上门一样。容易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太重视。
人,借由这种仪式感,会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而这种自我暗示能够是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
OK,再举个栗子(我的栗子好多好好吃~)。
为了高考你会准备什么?——吃饱穿暖;考前一晚上就算不困也会早点睡;在脑海里我们会模拟很多次考场上的情形来消除紧张感。这是因为我们足够重视它。
所以我建议,将每天零碎的时间用来收集、甄别对你最有用的信息、干货、文章。然后等到下班,用大块集成的时间来针对选好的信息进行【研读】。
仪式感第一步:启动。把一切你学习需要的工具摆在桌子上(包括水杯、课本、笔记本等),避免中途因为离开你的学习区而分心。
仪式感第二步:预热。翻看即将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就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只为了考试更好地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
仪式感第三步:静心。不要想这个时候你的同事还在聚会,你的朋友在外面玩的正嗨,如果你想切切实实的提升自己,就应该让自己的心摒除其他杂念,这对于学的专注力是一个很好地提升。
我相信做到以上三点,你对其的重视,可以说和你在高中学习的认真程度不相上下了,这时候的学习效率,会比你信手拈来一段就看,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最后,理解和背诵是同时的。
除了理解,我认为【背诵】,不仅对于上学,对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有必要的。假如你看到【一个很有新意的论点】,在生活中反驳他人或支撑自己的观点时需要,你不背过它,是很难再表达出来的。
而你表达不出来,其他人(你的领导、同事)对于“你知道一个很有新意的论点”这件事就无从得知。在别人眼里,你便是没有成长。说直接点,“读到一个很有新意的论点”可能会作用你的内心,却难以表现出来。
这个标题背后的含义,其实是我们越来越懒了,我们只要求自己理解了就好,而懒得用脑记。我们自高中之后便不再强迫自己用脑记忆,慢慢的大脑习惯了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在这里说一说我的方法,我一般会把在网上筛选的有用信息,打印出来,【研读】时做好笔记,划好重点,做简单的记忆,也方便某天心血来潮时再次翻看(复习)。
毕竟,我们对待纸,比对待屏幕,要尊重得多。
这种纵向的学习一定会打破我们的内心舒适区,因为每个人对待知识都是喜新厌旧的。我们只愿意对其稍微了解然后进行下一项,不想在某一项中花费精力去深入研究。
若处理得好,信息的过载便是机会,而不是造成我们拖延深入的借口。最好的建议送给最想进取的你。
So:既然当初选择了安逸懒惰的获取信息,那就好好承受今天所遭遇的平庸艰难;若是心中仍有不甘,那就从现在起打破你的舒适,改变对信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