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时3分我们在甜甜的梦想中迎来了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立夏顾名思义告别春天,开始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进入夏天,万物趋于均衡,不偏不倚,不冷不暖,不多不少。这大体是一年当中,我们最为舒适的时候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每年在这个时节也会特别明显。
【立夏三候】
初候,蝼蝈鸣
初夏时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池畔鸣叫觅食。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立夏三候王瓜生,就是说王瓜(地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并相互馈赠。
【立夏习俗】
吃乌米饭
一个和立夏吃乌米饭有关的传说源于战国的孙膑斗庞涓。二人同在鬼谷子门下求学,庞涓妒忌孙膑才华,而加害于他,将孙关入猪圈,百般折磨。孙膑为瞒过庞涓得以生存,就装疯卖傻,用乌树叶浸拌米煮成饭捏成与猪粪形似的团子而骗过了庞涓。孙膑吃乌米饭正巧立夏,于是此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孩童斗蛋
立夏时节,是蛋类食品的旺季。在嵊州,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再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具体玩法是: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立夏诗句】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纳凉》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立夏养生】
立夏后坚决让孩子午睡
立夏之后,家长最好下定决心帮孩子养成午休的习惯。中午11点到13点,正是心经经过的时候。可以把午餐稍微提前一点,让孩子吃完午饭休息一下,小睡一会儿。这就是我们说的睡子午觉。
选择适合孩子又能养心健脾的食物
小米山药粥
材料:鲜山药,小米,白糖。
做法:将山药洗净捣碎,与小米同煮为粥,然后加白糖适量,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导滞。同时也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大骨汤红枣粥
材料:大骨,红枣,大米,葱、姜片,精盐,醋,深绿色青菜。
做法:将大骨洗净,放沸水中焯几分钟,去掉血水及油腻。红枣洗净去核、葱切段,姜切片。锅中放入清水,将大骨、红枣、葱段、姜片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撇去汤中浮沫,倒入几滴醋,小火煲2-3个小时。汤煲好后,放少量盐调味。青菜切成碎末备用。大米洗净,用煲好的汤煮粥。粥好后,放入青菜,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
茯苓莲豆粥
材料: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莲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白茯苓和陈皮、甘草熬水,去渣后再加入泡发好的莲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莲子和扁豆软烂为度。可另加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气利水。这款粥对平时食欲较差、消化不良、身体较瘦的宝贝有帮助。
朴树在《生如夏花》里唱道:
“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夏日已到,正是青春奋斗之时。愿大家用汗水镌刻你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叮叮班级助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