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脑海中真正出现“写作”这个概念,要从我来简书开始写东西算起。
在那之前写的东西,在上小学、中学时叫“写作文”,上大学时叫“写论文”。偶尔在QQ空间写一些或真实或虚构的文章,也仅限于自娱自乐。
直到我来到简书之后,从最初的生活碎碎念,到后来有意识地去写一些征文,再到试水小说、非虚构故事和虚构故事,最近又回归到了随笔碎碎念。
我特意搜索了一下某度百科关于写作的说法: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可以看出写作其实是很宽泛的,并不是只有文学创作这一种。了解了这一点,在写东西的时候便可以少了很多心理负担,尽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我手写我心”。
我从来没有要成为大文豪的梦想,也没有想过要出一本自己的书,无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我只是想记录生活,记录所思所感而已。
这是我来简书的初衷,如今依旧在践行。
我写了很多与社区活动相关的文章,包括新人指南等等。写了一些关于旺仔的生活碎片,看上去也许很像记流水账,可每次自己回看都会觉得历历在目。因为那都是真实记录下来当时的情景。
曾经我也觉得自己不会写小说,直到有人鼓励我从非虚构小说开始尝试,于是我迈出了第一步。写了两篇由真实经历改写的故事之后,我又退缩了,觉得自己被挖空了,没素材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只是写一些千字文甚至几百字的故事,故事架构我很喜欢,但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把它们扩写出来。
直到有一次看图写文,加上那段时间参加的理事会读写营给我的启发和提升,我强迫自己每次都要进行练笔。就在那个过程中,有一两个故事逐渐在我脑海中成型。
最终,在当时我看的一本书的启示下,我写出了虚构小说《姊妹双城》。
后来,我又尝试了一篇古风言情文《梅园情》,故事桥段比较老套,受限于我自己的脑洞。不过最终取得了榜三的成绩,我觉得得益于自己前半部分的精雕细琢。
这前半部分的那几天,我边写边搜集资料,查看古代那周一装束服饰以及科举考试相关历史知识。写的过程相当不顺利,所以后半部分就有些力不从心,虎头蛇尾。
我从这些经历中总结出来几点经验教训:
首先,不要给自己设限,想写什么就去写。我曾经有一群玩的很好的朋友,我想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高二的时候我就开始写,但最终无疾而终。当时就是太追求完美了,写起来反而束手束脚。
先完成,再完美。这句话对于写作同样适用。
其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时,要去创作那类题材的小说,简直太难了。所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去阅读同方向的作品,无论是经典书籍还是对标的网文,从他们的作品去汲取精华为己用。
这些年比较流行的拆文其实做的就是这类功课。
再次,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有没有素材库,写出来的文章质感完全不同。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好,所以我写的东西都干巴巴的,我特别羡慕那些会讲故事的人,而不是会讲大道理的人。
最后,及时记录自己的灵感。这个灵感可能是一句话,一本书名,一句歌词,一幅画,一则新闻,一件事等等。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机会的话,它们会成为我们笔下鲜活的文字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关于写作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写”,不停地写,一直写下去,写到哪天自己不写了都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完成一样。
把写作融入生活吧。
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第19篇,字数1376,共累积字数24646。第三周主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