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很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描写爱情、描写亲情,可是深刻的描写友情的特别少。但是友情陪伴我们的日子却是很长。
友谊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在2岁以前,我们的重心都还在父母那里,我们关心父母有没有关注到我的需要了、有没有理解我的情绪了……可是之后,我们开始走进友谊的小船。我们希望能够获得独立、获得一定的自主性(这个时候就是埃里克森所说的自主对羞怯了),因此我们开始关注和我们一样的小伙伴。之后,我们来到了3到6岁的幼儿期,我们和其他的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更多了,甚至有时候我们会互换玩具,好像挺好玩的,嗯。不知不觉,成长的火车开向童年期,我们会玩更加具有难度的游戏,比如,过家家。过家家的时候,我们常会因小意见不合,而立马翻脸,我不和你玩了,可是不一会儿,又立马回到正经了。在童年期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友谊,我们只是有着许多的玩伴。
这个时候的友谊是我伤你不会太深,你怪我不会太久,我们玩在一起还是很开心。你给我一块饼,我送你一颗糖。
但是这个时候的情谊也会被我们记得很深。比如鲁迅所写的少年闰土,小时候的记忆总是会被美好代替。长大了,我们总是容易看着类似的场景就伤感了,因为因为少年时候的纯粹好像总是难以保持,一不小心就跟利益相关了。
紧接着,我们开始离开小学,来到初中、高中,老师总是跟我们说,这个时候的友情是最珍贵的。这个时候的我们正好处于美好的花季雨季,我们的个性特点开始鲜明,我们凭着各自的爱好去结交自己喜欢的朋友,所以三五成群,你来我往,我们就成了铁哥们、好闺蜜。
我们喜欢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自己的朋友,然后共享着自己的小心事、小甜蜜,时不时有时候看着都有点像小情侣一样呢?
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泛泛之交,有的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携手一生的挚友。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友谊的小船也还是会翻的。比如,前面我们说的小心事,是属于我们两的,但是有一个人说出去了,特别是违背了信任的话,那就可能造成难以磨灭的伤。不仅会伤害两个人的关系,可能对双方当事人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我最近碰到一个案例,就是关于初中时候的友谊。我的来访者有1个玩的很好的女生,有一天她把自己喜欢某个男生告诉了来访者,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女生就怪来访者,来访者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说漏了嘴,然后就沉默了。然后,那个女生就一直以深深的敌意对待她。就这样,这件事情折磨了她3年,甚至到现在都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现在很难去相信自己,也很难去相信别人,把自己放的很低。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看起来微小的事情,就让我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我们心理学的经常会说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一不留神就会说翻就翻了,但是如果你们有着很深厚的信任(对你自己,对他人)在那里,我相信是可以救赎的。宽容是一件很强大的武器。
关于友谊,还有很多可以写的,后面再来补充吧!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反正我是体验到了。不管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