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我有两个叔叔,一个姑姑。
奶奶住在三叔家,三叔家的院子很大,他们一直做生意,奶奶平时就在他们家帮忙。有时生意忙起来,奶奶和三叔一家都要晚上加班到深夜,慢慢的,三叔家的光景越来越好,这时的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我和二叔家日子拮据,奶奶经常抽空拿一些米面,不多说什么,放下就回去了。也许,奶奶知道,日子不好对于我们来说,是磨难,可对于她来说,更是心痛。
过年的时候,奶奶会来到我们家住着,一家人都会来我们家。那个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日子。虽然日子过得不好,可是每逢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把尽力把年货办的体面一些,奶奶也经常和母亲一起,在厨房里来回忙碌着。那个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
过年,可以看到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挺好。还有就是和堂哥堂姐一起溜达,有时放炮,有时写对联,虽然那个时候不如现在,可是那份心情总是让人怀念的。
大年初一,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村里人都是相互到村里其他人家拜年。特别是去给老人们拜年,我们那儿就是这样,遇到老人,说一声:“新年好。”然后轻轻的跪在地上,给老人磕头。奶奶在我们家,所以来我们家的人特别多,一个村的好像都来过,奶奶不喜欢别人给她磕头,她说能来就好,磕头不用了。可是村里人哪能听奶奶的话啊,总是往后推了一步,然后给奶奶拜年磕头。奶奶总是笑着说:“你们这些傻孩子,怎么不听话啊……”
早上父亲带着二叔,三叔,还有哥哥他们一起去别人家拜年。想想那个时候,真的难忘。一个村子里都是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跑着,玩着,虽说日子过得不如意,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脑啊手机啊什么的,可大伙在一起就是开心的。
到了中午,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商议去年的琐事,还有看看来年的计划。奶奶总是默默的听着父亲他们说着,三叔家光景不错,总是希望把生意做得大一点,可是父亲不同意,说稳定一点好,不要走得太快。二叔也是做生意的,可是很多时候在外地漂泊,也不容易。但每到年底总会把异地的经历说说。倒不是诉苦,而是把一些外面的世界带到了家里。就这样,我们坐在旁边,听着他们商议着很重要的事情,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着,最后奶奶总会说上几句,记得有一年我在旁边一直没有离开,最后奶奶让静静,她说几句:“日子啊,也不是一天就能过好的。老三你做生意,光景好一些,你就拉扯一下你哥你妹一把,老二外地不容易,如果过得不好就回来吧,老大不懂生意,可是一整年下来,做苦力也能挣几个钱,不过也要注意身体。不求过得富裕,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就够了。”
奶奶说的话,当时整个屋子都安静了。我也是,奶奶的愿望不是过好日子,而是平平安安就是。平安是福,再好的生活,如果坎坷不安也是遭罪。平安,当时在心底就已经悄悄记住了。奶奶的理想不大,也没有想大,她的世界里,满满的都是家人。家人平安,她就知足了。
后来,由于分田地的事情,二婶和三婶闹了别扭。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闹,没有人劝得住,倒不是说其他什么,而是见面都不说话。父亲找了二叔三叔,说了很久,可是一到婶婶那儿就不行了。奶奶也是,说了很多,可是没能说好。
就这样,慢慢的,二婶和三婶不说话了。慢慢的,好像一家人变得生疏了。
虽然每年奶奶还是来我家,二叔三叔也是,唯独少了婶婶她们。奶奶说了很多,总是希望可以和好,父亲也是,最后父亲和母亲商量说是把我们的田地分出来一部分给叔叔们,就是希望可以和好。可叔叔不愿意,也是。事情不大,可是却不能好好解决。
那一年,奶奶头发白了很多。
慢慢的,一家人过得生疏了。二叔在外没有回来,一直在做生意,而家里,好像慢慢的也和三叔家没了联系。
虽然他们家日子过得挺好,可是想想很多时候都是有些纠结。
父亲走的时候,奶奶在旁边。她一直紧紧握着父亲的手不肯松开。父亲没有其他说的,只是说要是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就好了。奶奶说:“放心吧,一定会的。”父亲痛苦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记得,父亲走的时候已经立春暖和了,可是不知怎么,那几天,下起了大雪。奶奶一直说着:“安心走吧,一定会好起来的。”
往后的日子确实更加艰难。若不是奶奶经常捎一些米面,我想家里可能都揭不开锅了。母亲看着这样下去不行,父亲走后,没有了经济来源,若是单靠家里的二亩田,肯定不够生活。当时的我和姐姐还在读书,哥也在学技术。一下子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找人帮忙,又租了三亩田,就这样,奶奶有空就陪着母亲招呼着,日子慢慢的也在改变。
有时,二叔回来听着婶婶的唠叨,也会跑到奶奶跟前抱怨,有时说着家长里短,有时抱怨三叔他们,奶奶好像上了岁数,总是对着二叔说:“你说啥,我听不清,大声点……”
那一刻,我心里很痛,奶奶一辈子不容易。除了平时帮着我家,很多时候也还是去三叔家,二叔说有点偏心了。奶奶有些……
后来,奶奶不吱声,慢慢的也经常去二叔家去,有时帮着收拾收拾,有时也去田里除草。
母亲和奶奶说不用来我们这儿了,多去叔叔家帮衬着。奶奶又说了句:“你说啥,我听不清,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了。”
母亲经常对奶奶说:“娘,你上了岁数,就不要去干活了,好好享福吧。”
“你大点声,不然我听不清……”
母亲没有再说,是的,奶奶老了,也该歇歇了。
再后来,三叔也来,经常说着二叔的不是,奶奶老了,好像听不到我们说话了,“你说啥,我听不清,”三叔愣了,再也不提。
奶奶临走的时候,把母亲喊到跟前,其他人都让出去。她说有句话要给母亲说,要单独说,所以除了母亲,一家人都出来了。
大约有半个小时,母亲也走了出来,让大家都进来。奶奶看着我们,含笑而去。真巧,奶奶走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三夜。
后来,母亲成了一家之主,就把奶奶在村子不远处的一块田地分给了二叔三叔,我们没要。然后母亲又把村子西头的一片树林分给了叔叔婶婶,我知道,那片林子当年是奶奶和母亲亲手栽出来的,我们也没有要。之后,母亲又准备要把我们自家的一块田地分给他们,就像当年父亲的想法一样,只是如今母亲做到了。这时,二婶三婶心里有些愧疚,没有再要。纷纷来到我家找到母亲,二婶说:“大嫂,俺家哪能要你的田地啊,这不行……”
三婶也来了,看了二婶一下:“大嫂,我家也不能要,大哥不在了,本来我们没有帮上什么忙,怎么再能要你们的田地。”
“三妹说的对,我们不能要,娘留下的地我们可以分,不过大嫂也有份。”
“那就按照二嫂说的办。”
一句三妹,一句二嫂,化解了十多年的恩怨。
母亲听到这里,当时就说了句:“娘,你在天堂,这次不用听不清,肯定是听到了吧?老二老三和好了。是的,和好了。”
婶婶们愣住了,母亲说了当年奶奶临走时的话:“那么多年,娘的听力很好,只是看着你们经常闹别扭,说又说不得,打又打不得,只能装糊涂得了。娘说希望我可以完成她的心愿,也算是完成你们大哥的心愿,那就是看着一家人可以坐到一起。”
婶婶们低着头,母亲接着说:“我一个字不认识,又不会说话,哪像你们都是高中生,出口成章,我想了半天,你们要的,无非就是娘剩下的田地,我就想这就简单了,连我们自家的一块也都给你们吧,只要和好就好,娘说过,不要大富大贵,和睦就是福。”
就这样,父亲的心病,奶奶的愿望,经历了这些年,一家人终于坐在一起了。
又是一年清明时,母亲带着叔叔婶婶还有我们来到奶奶的坟前,轻轻的说着:“娘,我们一起来看您了。您过去想的,如今都成了。这么多年,您辛苦了。”
叔叔婶婶们跪在坟前,久久没有起来。
忽然刮起了一小阵旋风,我仿佛听到奶奶在说话:听到了听到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