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李宗盛
基于这样的假设:看我这篇文章的多数人,在幸福和痛苦之间,更倾向于追求幸福。
我读到下面这段,特别愿意给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一年多前开始书法,十年前(2007年)开始学习古琴,并且开始一件事就不中断的决定,有了理论支持,感到非常欣喜。
有人简单地叫他积极心理学家,他在实验中提供了10条幸福策略:
受到了他人的帮助,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或爱。
对别人做出了善意的举动,帮助了他人,做了善事。
愉快地跟朋友在一起。
品味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比如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景色,吃了美味的食物。
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画画,外出旅游等。
做了对身心有益的事情,如跑步、瑜伽、冥想等。
全心全意投入一项活动中,感觉到废寝忘食。
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事情。
反思了一些事情,感觉了自我的成长。
找到了人生目标和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
提出以上10条的就是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美国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
看到上面的策略,不知你会怎么想?
我的反应就是:不知不觉,自己的选择、决定和持续,是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太让人喜出望外了,不是吗?
因为学习古琴与书法,我与外界的联系,变得不同:多了很多良师和益友,得到很多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注意力都被学习、练习、交流所吸引,都用在前进的道路上,所有与成长进步不相关的事,自然很难影响到自己。
心思更专注、更清晰、心态开放。书法群的朋友们,虽然很少聊这个话题,看看他们在群里贴出来的字不断进步,我想,我们的感受是相通的。这个是不是符合第1条幸福策略?
从组织、参与琴会,到教授古琴,组织百日功书法群,其间帮助到很多人:从不敢开始、不知怎么开始,中途想退缩等等,到现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实实在在感受到选定目标、持续下去的乐趣,做了很多善意的举动。很多人(包括我)因此获得了许多乐趣。书法群友们点评、点赞,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起步晚的朋友,道理相同。这个是不是符合第2条幸福策略?
现在的人群划分,不再受时间、地域限制,我们完全可以寻找自己有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的人,互相激励、共同前行、不断成长。只要你的爱好,经过自己慎重选择,且不影响他人,完全可以忽视周边物理距离上比较近的人,对你的不理解。你可以愉快地与朋友在一起,这个是不是符合第3条幸福策略?
艺术其实没必要神秘化,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放松,也不仅仅是为了“有用”。拿手机看几个搞笑视频就能很好地娱乐放松。如果为了纯粹“有用”,那你就应该强迫自己欣赏那些“别人说好”的“高品位”的东西——起码可以增加谈资。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对艺术的洞见是:你欣赏的文化艺术,是和你的自我认同联系在一起的。
简单说,你欣赏什么文化,约等于你是个什么人。
所以你喜欢书法,就大胆拥抱它,让它给你的生活增添美好时刻,这就足够了。这个是不是符合第4条幸福策略?
第5条、第6条幸福策略: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做了对身心有益的事情,不必解释了吧?我的想法是,感兴趣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是开始——持续——获取反馈——成长进步。想想书法和古琴,都是对身心有益的事情,做起来很开心的哟!
做对身心有益的事情,真正的乐趣,是当你专注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的刹那。有人把这种状态叫“心流”,如果你一辈子没有这样的感受,极力劝你真的找一件事情去“投入地爱一次”,那体验确实不可言传,时间、空间瞬时停滞,静静地专注当下。是不是很符合第7条幸福策略呀?
第8条幸福策略,每天向前迈一小步,进步一点点。可能是完成自己的训练量、可能是弹了一段自己满意的曲子,也可能是完成一篇满意的书法作品,发到群里得到高手指点。总之,每天不间断向目标靠拢的感觉,好极了!第10条幸福策略,也完成了吧——你的人生有了目标和意义,人生充满希望!
第9条幸福策略,学习过程中,自然会不断反思。有时候获得良师益友的反馈,帮助自己反思,发现自己思考的缺陷和盲区,完善自己。
实实在在有这样一群人,在纷扰、压抑的生活中挣扎着保持自己的爱好,坚信持续做的事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显浮躁、不取捷径,不需要被人夸作聪明。他们也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对吗?
对照幸福策略,你做到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