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笑来《财富的真相》新书,第04章——生活艰辛的根本原因
一、一句话总结:
本文探讨了生活艰辛的根本原因,指出收入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生产的缺乏,并分析了生产者与非生产者之间的收入差异关系。
二、核心观点与亮点:
- 主张:文章核心论点是有效生产是财富的唯一正当来源,距离生产越近的人收入越高。
- 亮点:文章特别强调了有效生产的重要性,指出无效生产虽然失败但能积累经验,而非生产者则完全没有机会。
三、生活艰辛的根本原因,生活艰辛源于花的多赚的少
生活艰辛的本质,无非是花的多赚的少,即收入无法满足生活必需消费。事实上,正常普通人并不贪心,要求并不高。可惜的是,到最后发现,即便要求那么低,自己竟然还是无法被满足,只能称其为“艰辛”。
想赚钱就得生产,因为财富的唯一正当来源就是生产;反过来,不生产就没钱赚。从本质上来看,人们收入的差异,主要源自<typo id="typo-393" data-origin="与" ignoretag="true">与</typo>有效生产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离生产越近的人赚钱越多,或者反过来,离生产越远的人赚钱越少。
四、财富的来源——生产
生产,不见得一定能赚到钱。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必须是能卖出去的,既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才能赚钱。否则,耗费多少时间、精力都白费。所以,生产必须得是有效生产。
即便是有效生产,参与者还分为两部分:直接与间接。直接参与者还分为两部分:主要和次要。从主到次来看,分别是所有者、设计者、组织者、销售者;相对来看,被组织者是次要的。
五、生产者与非生产者的区别
谁是有效生产的间接参与者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公务员——他们不直接参与生产,因为政府这个组织本身就是间接生产者。政府并不是非生产者,它本身也有协调社会生产的义务,同时,因为它承担了责任履行的义务,所以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收税。公务员虽然不一定是有效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但他们也不是非生产者,而是生产的间接参与者。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b4319-1718889755115)]
如上图所示,人群之中赚钱多少,虽然不尽然绝对,但基本上的确按照1·2·3·4·5·6·7·8排列。
千万不要以为非生产者虽然不赚钱,却更有可能比亏钱的无效生产者强。因为无效生产者毕竟去生产了,所以,即便是在失败的过程中,也会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只要不放弃,就有改进或者翻盘,甚至成功的机会。而非生产者则完全没有机会。当然,无效生产者的设计者或组织者,相对于无效生产的被组织者更亏。
思考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从一开始可能就没想对,所以也没选对,于是,到最后怎么吃亏的都想不明白。当然,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压根就不用自己的脑子认真思考。
六、延伸拆解我可以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A.学习有效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选择有效生产路径。
B. 分析当前职业与有效生产的距离,探索提升途径。
C. 学习市场和社会需求,调整个人生产活动以满足这些需求。
D. 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决策质量,避免盲目跟从。
七、看完整篇文章,我有跟作者不一样或者不认同的想法或者思考吗?
总体上,我认同文章的核心观点。但是,我认为作者对于“有效生产”的定义过于狭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物质生产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生产,例如知识生产、服务生产等等。这些类型的生产同样可以创造财富,也应该被纳入有效生产的范畴。
此外,文章也有一些细节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作者可以详细阐述一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在非生产或无效生产的情况下获得收入。可以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做例证。
这篇文章为我们理解收入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