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吃饭时,从很开心的欣赏饭菜的美味,到看到我手边的西红柿鸡蛋汤,有些感触。这碗汤,让我想起了最爱的妈妈,想起了少年时家的味道。上初中时,早上妈妈经常会给我做这样的汤,吃完我去上学,她去上班。如今,时过境迁,我都上大学了,距离那时已经有6、7年了。那时的平凡珍贵,如今都幻化成了记忆中最美的篇章。
由于饭的触动,我有点想家,想爸爸、妈妈、奶奶、弟弟,五一放4天假,我原本不打算回去,可又突然想回去看看。晚上给妈妈打电话,听的出来,她也是想让我回家,可和我的原因一样,做火车太累了,要整整十个半小时,纠结了一翻,她让我自己做决定。
不久,一个发小给我打电话,她给我说起最近很揪心的一件事,她弟弟马上要报考高中的学校了,我们县里比较好的是一中,不好的是二中,在他们学校招收38名学生,而她弟弟的成绩正好徘徊在那一片,特别危险,如果一中没考上二中也不要,她们一家人都很为难。说起我弟弟,他今年高一,去年也是一样的情况,成绩和我发小的弟弟差不多,家里人希望他报考一中,他老师大部分让他考虑下二中,而他自己,非常坚定的选择一中,他很聪明,就是不学习,初中三年基本都不写作业,爱玩、调皮,可就是这样,他真的被一中成功录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她说太羡慕我弟弟了,就像一个大人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知道危险,也依然愿意冒险去闯一闯,只要选择了,就走好选择的路。那一刻,我心里很欣慰,也很开心,我为弟弟骄傲,也佩服他的勇气,如果当初是我,面临那样的选择,也一定会权衡利弊,会犹豫不决,可人生,恰恰也是这样时刻坚定的选择塑造了完善的品格。
我有两个弟弟,上面的是我亲生弟弟,还有一个如亲生弟弟一般的弟弟,是我叔叔家的弟弟。我们三个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是他们的出现,让整个家变得更加热闹。他们两个,只相差一岁,从小就在一起,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小学、初中一直都在一个班,高中在一个学校,但不是一个班。他们两个,截然相反的性格,成绩也是天差之别。
我亲弟弟性格活泼、阳光开朗、待人仗义,从小就和爸爸一起去很多地方,见很多社会上的人,经历的事情很多,也比一般人成熟。我很爱这个弟弟,因为有了他,我的人生有了更多色彩,是他,让我的人生更丰富,也让我的生活更有趣。从他刚出生时的不开心,以为他会夺走父母对我的宠爱,到后来照顾他,不许别人欺负他,陪他一起玩,很多很多开心、幸福、美好。他性格很好,和我的性格完全相反,朋友很多,嘴也很甜,亲人邻居都特别喜欢他,可就是不爱学习,脑子比我聪明却不愿意用在学业中,现在高中成绩也一般。
而我另外一个弟弟,我也很爱他,和亲生弟弟一样。他是我的骄傲,也是我的榜样,家里买了很多书,他从小就开始读书,小学就开始读名著,《小王子》《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飘》《巴黎圣母院》等等很多书,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让他很早就比别人成熟、独立、有思想,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虽然比他大六岁,却有很多地方不如他,他对人生的理解,比我还要深刻。那些散文,那些有名的作家,那些文言文,他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他的心智成熟比我要早十年。他没有把学业当做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轻松的学习,当时他中考的时候以全镇第一被一中最好的卓越班录取,当时成绩在全县排名90,如今已经上升到全县前10,上次考试是第7,他还说希望自己当全校第1。他不自满,不骄傲,当我都为他的成绩欢呼的时候,他从来都没有过分喜悦,他明白,这只是在一个县,还有市,还有省,所以要更加努力。
前天听樊登老师的演讲,他说他的儿子才5岁就开始和小伙伴探讨高深的物理学概念,连他都听不懂。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的差距,和年龄没有关系。
我的两个弟弟,我很开心,有机会和他们成为一家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努力回想他们以前的样子,和我们以前所经历的生活,但想起来的很少,不知道是因为时间太久,还是记忆太衰弱,还是有个日记本好,前段时间看《安妮日记》被里面很多小故事打动,那些琐碎的日常构成了完整的生活,当某天打开日记本,看到以前生活的点滴片段,会感觉正是一切经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我要坚持一辈子,日记是最好的朋友,可以和它说任何话,不担心被嘲笑,不担心会传到别人那里,它会像影子一样永远陪着你。
每个人的未来,从来都是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至于未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偶尔,我会想,我们三个分别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未来变化太多了,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希望,我们三个永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决心,努力走好自己选择的路,无怨无悔,我也期待我们的梦想都能够实现,我们的未来都能够如约而至,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