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看着满世界的过节氛围,突然很想自己包粽子。
毕竟过节了,自己饺子包不上,元宵不会摇,月饼就更别提了,这一年到头不包个粽子,真心感觉自己活的太不贤惠了
翠绿的粽叶,嫩白的江米再加上五颜六色的配料……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明明仔细回忆了老妈包粽子时所有的动作和注意事项,偏偏我就是绑不上。唯一绑上的两个可以算得上“五花大绑”了……看着它们真真让我想起吴邪的“粽子”
雨花斋是个好地方,端午前三天,雨花斋召集义工们一起包粽子,可以在端午和中考期间奉斋。目标:一天包400个
大姨们果然是贤惠的代表,粽叶在她们手里温柔听话,乖顺的很。不一会儿就包了一大盆,个个都是大小适中,圆润饱满的四角粽子,提留起来,可爱的紧。
忍不住好奇心,本着“不脸精神”,坐在大姨身边照猫画虎的学起来。一锅出的粽叶,一个盆里泡的江米,一样的手势和动作,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连植物也学会欺负人啦?
大姨看着我无奈的包了拆,拆了包,大约是心疼粽叶了,开口道:你放松点,抓的那么紧怎么能包好! 我委屈道:不攥紧了,漏米怎么办?那不更不好捆绳子了?
于是为期十分钟的包粽子课程正式开始,挑叶,整理,装米,放料,所有动作都和之前的一模一样。大姨只告诉我一个动作要领:手放松。只这一个要领,我练习了两个小时,才包出第一个合格的四角粽,大姨无奈的看着我说:我掰你的手都掰不开,你能不能别使劲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我一起学的那两位果然是心灵手巧的,人家五分钟后,第三个粽子就合格入锅了
成功后我发觉我对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执念:不攥紧了,不就漏米了? 搞得自己手很累,粽子也没包好。当我试着去把“用力攥”变成“托举”时,似乎就那么顺理成章的成了,而且越放松,包出来的粽子越好看,只要记得在最后绑绳时用力绑紧就好了。
那天我们一起包完400+个粽子,离开时我整个人都是放松的,连心都不再紧巴巴的了,似乎被包粽子的过程给熨平了,身体也像运动出汗后充满了的舒展感
果然应了那句:事事皆是修行。
其实我也不知道“不攥紧就会露米”的这个信念是怎么来的,是谁告诉我的?我不记得有人说过,只是没来由的就这么认为了,从未考证,但就这样深信不疑了。
回家的路上不断的觉察自己,回顾过往。前辈说,现在的这个你就是曾经自己无数个选择的集合。
我们临到事来,都在想怎样选择,但那些选择都基于怎样的信念,那些信念是否是真实的,还是自己一厢情愿臆测的却从未从考过。我们不断的在事情本身上“使尽浑身解数”,用力“攥紧”,害怕“漏掉”,担心不完美,可往往越用力越无能为力。
大姨说动作要领只有一个:放轻松。也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吧: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