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娲补天的故事到今天的电信欺诈,无论国界,说谎是与欺骗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人皆诛之的不道德行为。然而抛开伦理的评判,没有人会否认说谎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美国说实话的这一天》
(The Day Amercian Told The Truth )的作者 詹姆斯.帕特森采访了两千多人,发现有91%的采访对象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公司都经常撒谎。正如哈克在总评《汤姆·索耶历险记》时就有这么一段话:“实话不实话算不了什么 ,我从没有见过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这一回不说,另外一回就说。”
他们想尽办法在实话的身上包上一层又一层的外衣,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包装和调整自己来塑造某种形象来获得支持或认同;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出于对他人的考虑而说谎,以防止他人情感上受到伤害或避免他人尴尬、焦虑。有的时候,谎言的动机是善意的,是被迫的,是既能保全自己和朋友,又不会伤害他人的;但有的时候谎言则是恶意的,以伤害他人,有利于自己为目的的。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呢?下面时我根据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总结的几个方法:
第一: 撒谎的人会寻求和你的眼神交流。
这让很多人不明白,不应该是避开眼神吗?
避开眼神那是初级撒谎者用的招数,真正高级的撒谎者他会有意的寻求与你眼神的交流,以此来确定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第二:快速的触摸鼻子或者遮住嘴巴。
人在撒谎时会释放一种叫 儿茶酚胺的物质,引起鼻腔内细胞膨胀,会使鼻子的神经末梢传出刺痛的感觉,人就会去触摸鼻子来减缓这种感觉。
这么说:说谎的人鼻子会变长,似乎有那么点科学依据!!
第三:脸部表情会迟缓
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人的表情都是第一时间告诉你这个信息的。当你收到生日礼物时,如果你是真的特别开心,你会很自然很开心的说我好喜欢,而如果撒谎的话,会出现先说我好喜欢,过了一两秒钟才会表露出开心的表情。这就是在撒谎了。
实际上,人的行为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铸造了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所以每个人撒谎时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同时观察谈话人的动机、性格特征以及所处环境,再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那么如何看待一个正在和你说慌的人呢?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不过他们是善于隐藏自己的一些个人情感,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来让别人和他相处感到舒服。
试想一下,你刚刚买了一件新衣服,开开心心的穿好站在镜子前欣赏,你问你正在追剧的室友:“看我新买的衣服好看吗?”
你的室友说“这个样式是去年流行的了,还有这颜色,完全不适合你。”
又或者,你为女朋友(男朋友)花了几个晚上精心准备的礼物,拿给对方时问:“喜欢吗?”
对方说:“我不喜欢,实际上,我对这个完全不感兴趣,拿回去只会在桌子上落灰。”
或许在对方的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不做任何包装感受表达出来后,这赤裸裸的语句会让对方受到很大的伤害。
在“奇葩大会”对垒赛中,马来仔vs外科大夫,大夫以0比13被淘汰,马东说大夫错失了很多机会,因此判断大夫其实不是很擅长辩论这件事情。而何炅很暖心的说:“也许马来仔不是辩手中最厉害的,但大夫可能是大夫里面最会辩论的。”何老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选手时,总会在他们身上的有点处停留,他的认可,总会让无缘晋级的选手感到了一丝温暖。
因此,善意的谎言会被很多人叫做“说话之道”。
该文来自牧童说心理,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