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直觉往往最正确
《孟子》:“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华杉讲透】:“不需要学习就会做的,叫「良能」;不需要思考就知道的,叫『良知』。良能、良知就是天性、本能,也可以说是直觉。只要凭着良能、良知去做,不用勉强自己,自然想得到、做得到。如果‘三思而后行’,就会想太多,越想越远。做任何事情,一是要回到自己的良能、良知,抓住本质,回归常识,发挥本能;二是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擦亮,使之复归明亮的意思。明德的意思是,那德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朱熹说,明德,是人天生的灵性,是‘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所有的道理你都知道,所有的事你都会处理,但是后来怎么就不会了呢?一是为气禀所拘,二是为人欲所蔽。为气禀所拘,就是受自己的天分限制。为人欲所蔽,就是利令智昏。一件事,本来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是存了私心,就跑偏了,就处理错了。”
原来『直觉』换一个说法叫: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但因为每个人是不同的,在先天层面,会有天分的差别;在后天的经历中,良知良能会被「利欲」遮蔽,利欲越重,良知良能就越少。
天性是不断擦亮良知,明明德的礼物。擦亮良知最重要的是慎独、不自欺和自省。这是看见自己的欲望、小聪明、投机取巧、想走捷径、自欺和偷懒的过程。
越是在宽容和自治的环境里,越需要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因为这样的制度内,一是有钻空子的空间,二是一时的自欺一时半会也暴露不出来,三是不要受他人影响,被同化。
之前我还会不解,不解自己在做什么,做这些事情有什么用。现在我明白,无论做什么都是为自己而做,不为他人,更不为他人的期待和眼光。修身是为己而修,保护自己的天性。
0901 以利相交的公司,走不长远
《孟子》:“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华杉讲透】:“孟子认为,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以利相交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相交应该怀着仁义之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理想。同理,实用主义的公司,一定竞争不过理想主义的公司。特别是企业文化是实用主义,只有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公司,是没有企业精神的,一定走不长远。最大的力量,永远是价值观的力量,是仁义的力量。”
最近在外部世界真实地看见钱对人的驱动力,老实说,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同时也比较颠覆我的认识。
今天这句话让我明白,「实用主义」和『仁义主义』是两条走向不同终点的路,前者通过实力走向霸道,后者通过仁义走向王道,这背后是价值观的选择。
想要打造一家理想主义的公司需要一位怀着仁义之心的老板,“儒家讲仁义,叫爱人怜物”。没有仁义之心就打造不出理想主义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