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某人问:善恶是什么法?

鼎然答:因缘法。

某人续问:不善不恶,是什么法?

鼎然答:寂灭法。

某人续问:因缘法与寂灭法有什么区别?

鼎然答:月当空,照水影。

某人问:你不相信因果?

鼎然答:我不相信因果,不代表因果不存在。

某人续问:您的意思是,您还是相信因果的?

鼎然答:人人相信因果,人人具怕因果,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打转。若离四相,何因何果?谁来造作?谁来承受?谁来轮回?因果不空,非是文字言语上的因果不空。因缘起,则法起。法在心,是心生万法。我无一切心,何来一切法?我无一切因,何来一切果?迷人不解“我无”是何义,堕于因果中,怎么不受因果相的牵制?因果不是放纵,但放纵因果,则是造孽。非因果虚名在造孽。因果是人说,当由人自受。假名为因果,当由迷人醒。不破四相,既是因果不空。妄想识不灭,既是因果不空。我见深重,既是因果不空。习性不除,既是因果不空。爱欲不断,既是因果不空。说因果不空,是对迷人。故大德言:迷人修因待果。智人了无生心。无何生心?我人具空。我人具空,为何因果不空,为迷人堕落世间,因诸佛菩萨的幻力,为提醒迷人,赶紧觉悟自心,身心之苦具灭,我见可断,人我具空,则出离世间(出离自心心垢的束缚),不受轮转。既是如此,不受轮回,可受因果报应?人心叵测,恶业顿起,则因缘起,法则生。心有垢,则法也垢。心随法,垢上加垢,因上加因,自然是果上加果。恶法起,则有恶果。善法起,则有善果。我顿悟法中,不立此二见。所以说,诸佛菩萨说于迷人因缘法,则必谈因果。

某人问:你没神通,所以,才不相信神通。有了神通,快活无比,受益自在,无限自在。因为你没神通,所以,当然就无法享受到神通的快乐了。

鼎然答:我上厕所,只是排除一切污垢。上完厕所,理应无心而去。我对神通不感兴趣,犹如我对天上的飞机本无兴趣。佛法是出离身心之苦,了脱自心垢相,远离一切执着。故说离一切相,是名一切佛。佛在自心清净处,不在神通处。若一味追求神通,理应从古到今,拥有神通的人多如牛毛,理应可以常住世间,度化一切苦难众生,何苦身命一到,你不死,由不了你。若真有神通,何必连自己的小命都无法存活呢?故古德老师说:佛不度你,自度自。佛若度你,诸佛犹如恒河沙一样多,理应度尽天下一切众生,何苦你我痛苦不断,沉沦世间,烦恼蔓延,嗔习慎重,不得解脱?佛祖神通无限,何苦在他进入灭度前,身体劳累,腰椎疼痛,胃病发作,又误食有毒的食物?(有人辩解是佛在示显无常法,孰不知依旧在相上揣摩),此时的佛祖神通,怎么不显?何况你等之人,大言神通,游弋四方逍遥自在,岂不是拿着影子,玩迷藏吗?

某一人问:你的意思是,就没有神通了。

鼎然答:有。

某人说:你怎么说话前后矛盾。

鼎然问:手能动,为何?脚能走,为何?眼能见,为何?脑能思,为何?诸位仁者,可识?

某人问:怎么样得到神通?

鼎然答:用妄想。

某人问:什么意思?

鼎然说:于禅定中,妄想肆起,常观鬼神,常观莲花,常持密咒,常浮想联翩,观身有光明,观四肢忽大忽小,观中阴身,离躯体,飞行变化,观自己是某某上师所发出的光,从某某莲花中生,观密咒放无量光,普照自己和大众,观水光、火光、灯光、月光、阳光。常坐阴暗处,手拿骷髅,坐于坟墓中等等……,可得“神通”,您去试试吧,效果非常明显。这样,您就可以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巫师了。不过,神经是否正常,人性是否完整,造谣惑众是否造孽,蛊惑众生是否邪恶,因果报应是否明显,自家亲人是否遭殃,骗钱利欲是否持久,那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某人问:什么是才真真的神通呢?

鼎然答:于大定中,身心具灭,人我具空,寂灭显前,入正位中,则是真真的神通。所以,佛祖为什么认可他的弟子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因他身心具灭,得大阿罗汉,因累劫前,他早已是佛,于现世,化为罗汉。在未入正位中,皆是妖通或报通或附通或鬼通,是附佛外通,不是真真的神通。因此,古德老师言:神者,妙智慧性。通者,善解无为法,随缘自在,了无挂碍。若不修戒定慧,不修三明六通,不身心了断,不破除四相,不人我具空,不寂灭显前,某些人的所谓的神通,皆是附佛妖通,不可轻信,更不可迷恋,否则,业果现前,当自受报。因具有妖通的人,他本人就已经被魔所附身,你再迷恋,则你就是魔子魔孙,当果报成熟,他受报,你也受报,这是什么?这就是《楞迦经》中所说的“异熟果报”。所以,造孽最厉害的,就是附佛妖通,因买弄感应,蛊惑迷人,骗钱骗色,拉拢信徒,拉帮结排,壮大自己的队伍,命终,果报自显。

某人问:您的意思是:真真的神通,必须是通过修戒定慧而得,才是真神通?

鼎然答:是的。这位仁者说的好。正是这样的。什么是戒?知心清净,本心是。什么是定?对境无心,本寂是。什么是慧?于寂灭体,能显妙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通,也不作所知想,所见想,所通想,于中而无染。因此,诸多修行人,岂是用神通去度你?诸大菩萨,唯除你心垢,向内善说一切法要,让你出离自心尘垢的束缚,远离自心三界,得无所住心,而离尘达究竟。你见过哪个菩萨天天买弄自己的神通,用神通去度化众生的?(除非是后人大力渲染神话)。今虚云老和尚,岂是用神通来度化众生?印光老师,岂是用神通来度众生?南怀谨,岂是用神通来度众生?元音老人,岂是用神通来度众生?若用神通来度众生,那要佛经干什么?宣讲佛法干什么?所以,佛祖初级成道,则宣说:如来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则又宣说:如来现于世间,惟说二法:一是辟婆尸佛所说安隐法;一是出离法。

某人问:您说的这些古德老师,就没显露过神通吗?

鼎然答:时时在显露,可惜仁者不识。

某人问:怎讲?

鼎然答:无嘴。

有居士问:一旦受五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处处约束,有时候,当自己的言谈举动与五戒相孛时,总觉得非常痛苦,在忏悔中,越来越感觉到烦躁。甚至对自己产生憎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鼎然示答。

鼎然答:当一个人不经常带领带时,突然让他带上领带,他会觉得很不自在。我们接受戒律的约束,其实就是在改变我们早已经形成的浑浊思维。当我们用戒律处处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个人早已形成的固定习性自然会与戒律产生冲突,这很正常。犹如一个人习惯用脚去打开门,戒律的约束,就要让你学会用手打开门,虽然起初很不适应,但是,随时间延长,会自然而然形成正规的行为模式。因为戒律的约束,使你走向正统的心灵世界,那么,你早已形成习性的不好行为与举动,自然会转换为正确的行为举动,于是,你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清净和美丽。在持戒中感觉到烦躁,恰恰说明戒律的重要性,以及持戒律产生的效果。用戒来衡量自己的心灵,犹如用善良的心来衡量这个世界,那么,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戒的滋润下,逐渐变得清纯而柔和。这时,你的人生就会改变,你的心灵就会更加光明。

有居士问:学佛人,一定非要受五戒吗?

鼎然答:没有严格的军纪约束,军队就会散乱,国家就会混乱,人民就会遭殃。没有戒律的束缚,人心就会浮动,行为就会狂燥,思想就会杂乱。所做所行所想所用,必将犹如泻闸的洪水,一发不可回头,若这样下去,危害度将不言而知。若一个人自心清净,本不需要戒律的约束。若一个人自心尘垢太多,则戒律的存在,必定有他积极的一面。没有戒律,人的行为思想,犹如野马,狂奔不止,最终会失蹄跌落悬崖。尤其是学佛的人,若真发心学佛,若真发心普度众生,戒律是不可缺少的,是一定要持戒的。

有居士问:盲目地受戒,会产生副作用吗?

鼎然答:盲目受戒,副作用的产生是必然的。一个盲目受过戒律的人,是很痛苦的。因为盲目受戒,其早已形成的习性,本来就是根深蒂固的,当因为戒律的束缚,而发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思想违背戒律,心中的痛苦与悔恨不请自来,虽然进行多次忏悔,但是,自心中的尘垢与自身中的行为,时时不能平稳下来,则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容易诱发极其狂乱的行为以及消极的枯寂心理。对于他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因为持戒而不断地在犯戒,有的人持戒,甚至因为持戒,在行为举动上,死板倔强。有的人因为持戒,反而邪心更多,狂颠迷乱,这些持戒的人,因为各自的盲目,反而产生不必要的结果,令人担忧。

有居士问:什么是盲目地持戒?如何不盲目持戒?请鼎然示答。

鼎然答:不真真发心学佛的人,没有坚毅信念的人,无诚心的人,因地不正的人,就是盲目持戒者。反之,就是不盲目持戒。

有居士问:不杀生,指的是不能吃肉,不杀害动物吗?

鼎然答:人吃肉,因为有贪心。人杀动物,因为有杀心。若人心净,善心生,他还会吃肉吗?还会杀害动物吗?不杀生,并非仅仅停留在所谓的不吃肉,不杀害动物形式相上。心常生善念,恶想不起。还会有个吃肉,杀害动物之想吗?心净,心善,杀不杀生,吃不吃肉,其实,就已经没有任何谈论的价值了。若能毫不留情地去杀害自心尘垢,我说你就是真真的持杀戒之人,也是真真的菩萨。能把自心尘垢彻底杀干净,清净的慈悲之德自然显露,你不是菩萨还能是谁?不要停留在不杀生的文字表相上,自心清净,才是你需要去做的地方。

有僧人问: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具备那些心理素质?

鼎然答:善念常生,恶念不起,就已经具备了一切佛教徒的心理素质了。还哪来那么多的复杂教条?

有僧人问:什么是学佛?

鼎然答:但净自心。

有僧人问:难道仅仅净自心,就不需要度化众生了吗?

鼎然答:众生在自心,非是在外。自心众生才是真真需要你度化的。若一个人,连自心众生都度化不了,又怎么去度外在的众生呢?我们所说的“度”,指的是“化”。也就是转化自心众生为自心佛。佛之体,无形无相,本无动摇,也无来去,自心众生若净,则众生既是佛。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既是一体。本无众生可度,既是本无一物可立,因佛性空寂,湛然清朗,还哪来的众生可度?若心向外寻求可度众生,而不明自心众生既是自心佛,纵然你跑遍任何地方,你始终不识众生,又有什么能力可需要你去度化得呢?

有僧人问:你讲的,真是一派胡言,谁会相信?

鼎然答:《金刚经》云:实无众生可度,若有众生可度,则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请大德说说看。若大德说我是一派胡言,岂不是在诽谤佛,诽谤法吗?

其僧人续问:我问的是学佛,难道就不需要度化众生了吗?你给我扯那么多,干什么?

鼎然答:既然你知道学佛,是需要度化众生的。还需要把学佛落实在言语上吗?

僧人答:肯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的。

鼎然答:看,又增加了一层。

僧人沉思片刻,欲说无言。

有居士问:你是学禅的吗?

鼎然答:有区别吗?

居士说:我只是问问而已,没别的意思。

鼎然答:没意思的东西,往往都是从问中产生的。

居士大明。

有僧人问:大家都说:万法空相,因果不空,既然万法都是空的,为什么说因果就不空呢?我实在不明白,请鼎然开示。

鼎然答:万法不离自心。自心本空,是说自心中有一个王,那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是寂然的,不动的。是因心而显露的,他是无形无相的。所以,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所生一切,皆为虚妄不实,因是幻化的,惟性所显。犹如珠宝之色,虚空之云雨雷电。故说是空相,实无自性可言。虽无自性可言,但又不离虚空,故说空也不空。因果不空,惟自心所显一切法,不离本体,故本体自显一切法。故说一切性所显,不离自心性。心性本是一体,本无分别。因心有尘,故有法生。心净,则生善法。心垢,则生垢法。此法不离自心。故说因果不空。因果是相,相由性发,不离自心。性能显万物,万物不离性,故说因果也不离自性,惟性所显,当然是不空的。而不空,也空。空又不空,既是妙用中道智。为方便说道,此道理应离一切方便相,则是空。若为方便说道,此道也为方便说,则就是不空。说空,也得。说不空,也得。因本体常住不动的缘故。犹如在定时,说也定,不说也定。惟定性不动故。闻也定,不闻,也定,惟闻性不动故。空也定,不空也定,惟空性不动故。因此,定也非定,是名真定;闻也非闻,是名真闻;空也不空,是名真空。皆是离一切定相文字法,离一切闻相文字法,离一切空相文字法,才是真定法,真闻法,真空法。若整天钻在文字法理中,不善远离,则鼎然说空,你便住空。鼎然说定,你便住定,鼎然说闻,你便住闻,永在相上求,在相上思维或揣摩,终不见真法啊!

有居士问:我总想找一个上师,来引导我。可是很难找到,怎么办?

鼎然答:上师在你自心当中啊,为什么你总是看不见呢?

居士一听,大悟。

有僧问:用什么法可以度众生?

鼎然答:鄙人无一法可度他人。

有居士问:我学佛这么长时间了,可是,欲望还是很多。爱欲心,攀缘心、执着心,嗔心,总是无法断掉,所以,我很痛苦,用什么方法可以断掉呢?请鼎然开示。

鼎然答:若没爱欲心,攀缘心,嗔心,还需要学佛吗?当爱欲心生起来,能知道爱欲是苦的、是污垢的、是不干净的,是可怕的。那么,能知道爱欲是苦的“的这颗心”(觉心),就是真心(觉性)。这颗心,是离一切相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本无动摇的,这就是觉性。觉性清净,则理应知道自心也是清净的。觉性不动,则理应知道自心也是不动的。纵然爱欲心的生起,只要自心常在清净中,自心不因为爱欲的生起,而左右浮动,既是不住。爱欲心有生有灭,觉性本无生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你肯定分辨得清楚。犹如哪个是你的亲人,哪个是你的敌人,你不会分辨不出来吧?跟着你的亲人,你有安全感,安慰感,快乐感。若跟着你的敌人,你自然有恐惧感,不安全感,痛苦感。因此,爱欲心是敌人,觉性是亲人。你守住亲人,它爱欲心纵然怎么生,怎么起,怎么乱,你心不动,它又能如何你?就象天空中乌云密布,雷鸣电闪,虚空可动摇吗?当工夫达到一定程度,你突然清楚明了:噢,原来一切爱欲心,攀缘心,嗔心,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地断掉它,灭掉它。因为有断掉它,灭掉它的这颗心,本来就不是颗“好心”。你则更加明了:哦,原来,若没有这些爱欲心,攀缘心,嗔心,我又怎么找出我的真心呢?若你再继续做工夫,则更加明了:天啊,原来,爱欲心即是清净心,攀缘心即是自在心,嗔心即是佛心啊。为什么?因为它们都含融在我们的真心当中,没有它们,我们又怎么觉悟呢?犹如没有云彩,怎么知道虚空?看见云彩,才知道虚空。原来,云彩本在虚空中,虚空又不坏云彩,云彩与虚空相融一体,不可分割。这就是即色即空。空色无二。因此,一个大智人,当发现烦恼,马上明了菩提。当看见云彩,马上知道虚空。当感觉到嗔心,马上明了佛心,当发现妄想,马上知道真如。犹如看见东方发白,即刻了知太阳的生起。这就是循序渐进式的方便次第修行法,以至直接达到顿入如来大圆满觉海。无论怎么修,也无论用什么修行方法,无不是最终回归如来大觉海中。这一点,任何修行不同法门的人,都是共性的,本无差别。

有居士问:学佛人可以结婚吗?谈恋爱吗?吃肉吗?参加娱乐活动吗?

鼎然答:请问:人张嘴,可以吃饭吗?可以说话吗?可以大叫吗?可以来回扭吗?

居士听后,大明。

有僧人问:作为一个佛教徒,若不持戒,那就不是一个真真的佛教徒。

鼎然答:作为一个持戒人,若不善净自心,就不是一个真真的持戒人。

僧人反问:你说的话出自哪部经典?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鼎然答:《禅门经》云:以无念为宗,以清净为体,以智慧为用。无念者,自心法是。清净者,自心佛是。智慧者,自心僧是。自心不净,则法不净。自心不净,则佛难显。自心不净,则僧难做。故说佛即是心,是心作佛,即是自心清净戒。戒者,清净心是。《遗教经》云:戒,乃正顺解脱之本。正顺者,心真如故。心真如,即是自心清净。自心清净,即是如如不动。如者,佛也。故《金刚经》云:如来者,诸法如义是。若不明戒体,纵然作为一个佛教徒,也只是徒有虚名,形式僧而已。故佛祖在进入陧磐时,对阿难言:要以戒为师。此戒,既是清净心。释迦作佛,即是释迦明自心。自心明,则佛显。故说:是心作佛,即心即佛。若不明释迦佛的最后遗言,纵然做一个所谓的佛教徒,佛之最后遗嘱,最终也会在你们宗教徒手里逐渐灭亡。

鼎然在解答某僧的问答后,全场俨然无声,偶而听到悄悄的哭泣声,《大禅寺》僧人居士,沉默无语…………

末法时代,魔胜佛衰,在每一个宗教徒心目中,你该如何发出自身光明,照亮一切陷入在迷茫、沉沦、徘徊、无奈,枯寂当中的众生,让他们能够得到正法的普照,这才是需要你认真反思的问题。


在北京,人们发现有这样一个乞丐,他叫鼎然,常来往于北京几大寺院道场间,时而居士林,时而通教寺,时而广化寺……下面是这个乞丐与游客之间不同寻常的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智者不分贵贱无处不在。

游人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找份工作,靠自己能力去吃饭,干嘛在这里乞讨?

鼎然答:我跪在这里,是让自己的虚荣一败涂地。是让自己的面子,无地自容。是让自己的虚假,彻底崩溃。我不是因为吃饭而做乞丐,也不是因为乞丐而去吃饭。若我放不下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虚假,纵然我有多么好的工作,多么高的待遇,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我,依旧生活在虚荣当中,我依旧被我的虚假所操纵,我活着,还有什么真真的自由可言?

问:你们这些乞丐,靠别人的施舍来过日子,这么年轻,就来这里乞讨,你感觉羞愧不羞愧?

答:我若羞愧,就一定不会来这里乞讨。我若抱着我的虚假面子不放,我绝不会来这里乞讨。别人施舍给我的东西,正是我需要反省自己的东西。我感谢施舍给我东西的人,也感谢用任何言语来评价我的人,因为你们,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真实。

问:你是乞讨钱呢?还是乞讨饭呢?

答:当我彻底放下自己的虚假时,我的乞讨就是成功的。当我彻底不再抱着面子来勉强过日子时,我的乞讨是成功的。当我彻底不再因为自己的虚荣而左右蹒跚时,我的乞讨是成功的。我不是因为钱来乞讨的,也不是因为饭来乞讨的。我是因为自己的虚荣,自己的虚假,自己的面子,而来乞讨的。

问: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乞丐?

答:我的虚假,我的虚荣,我的面子。没有它们,我还需要乞讨吗?我感谢它们,使我有了做乞讨的机会。

问:你乞讨多长时间了?

答:三年!

问:三年了,应该你的面子,虚假,虚荣,已经彻底没有了,干嘛还继续乞讨呢?

答:当我的面子崩溃时,可我的妄想还依旧存在。当我的虚荣放下了,可我的爱欲心依旧存在。当我的虚假磨灭了,可我的分别心还依旧存在。所以,我做乞丐,还没有真真做好。

问:你天天在这里乞讨吗?

答:不天天在这里。到处乱跑。走到那里,就乞讨在那里。

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穿一双单鞋?你乞讨来的钱,足够你买一双棉鞋了。

答:脚冷了,是可以随便用任何东西保暖的。可人心一旦冷了,纵然有多么充足的钱,多么厚实的棉鞋,也是徒劳的。虽然我的脚是很冷,但是,我得真实去感受,我也并不因为脚的冷,而不再乞讨。因为,我的心,总是灼热的,她,可以溶解我的一切烦恼,何况一个微不足道的脚呢。世人总是呵护外在的东西,却不知去呵护内在的东西。纵然外在再多么漂亮,而内在,已经是破旧不堪了啊。

问:我看你就不是乞丐,你到底是什么人?

答:纵然我告诉了你,我是什么人,但是,对于你,依旧是陌生的啊。为什么世人总喜欢去了解别人,而不真真地去认识自己。纵然你再如何了解别人,可对于你自己,依旧是陌生的啊。

问:我给你扔了一块钱,你怎么不说谢谢呢?

答:当我看见您的慈悲之心时,我已经不在乎什么一块钱了。您的慈悲心,是无法用谢谢二字概括的。我只能把您的慈悲之行,深深地装在自己心里,慢慢来品尝。

问:当乞丐的滋味怎么样?

答:如人烧香,各自心明。

问:乞丐都是骗子,我见得多了。

答:人人都是乞丐。或乞讨情感、或乞讨权利、或乞讨物质财富、或乞讨名义地位、或乞讨健康、或乞讨快乐幸福。这种乞丐,您见过吗?

问:我怎么不知道啊?

答:因为在您心中,乞丐都是骗子,您总是执着在这一处,犹如总是执着地看一个地方,纵然外界多么精彩,你依据是无法看见得啊。若一个人,总是执着地断然一个固定的答案,那么,您总是停留在这一处地方。犹如您自己拿镜子去照他人,却忘记了照自己啊。

问:原来做乞丐,还没那么简单啊。

答:乞丐是人来做的。不是乞丐自己去做乞丐。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乞丐。一个心邪的人,做乞丐,他会污染一大片的。一个心正的人,做乞丐,他会感染一大片的。犹如一个乞丐,把自己乞讨来的钱,无私地捐献给慈善机构或灾区人们,这种乞丐,是何等地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行为,却出自一个乞丐之手,可以让更多的人,甚至记忆一辈子。所以,我们不能以点带面地否定所有做乞丐的人,恰恰相反,我们要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乞丐。虽然有的乞丐确实让人厌弃和憎恨,但是,他们能够长时间跪着,长时间躺着,这种行为,也会让人产生怜悯心,生起慈悲心。必定,他们没有去做杀人放火的事情,更没有象某些人,冠冕堂皇地,在人背后,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祸害善良的人,用极其邪恶的心来达到自己邪恶的目的。就凭这一点,乞丐,还是善良的。

人心要放大点,放宽点,那么,你眼前的路,就好走些。某些人,一顿饭能挥霍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几十万元,难道面对一个乞丐,仅仅需要你随便扔几粒钱,您难道就那么的吝啬吗?

问:象你这样说,难道我们就滋养那些好吃懒坐的人,让他们什么也不做了吗?

答:人,迟早都会觉悟的。人,不能一辈子总当乞丐。但是,正因为他们曾经当乞丐,看到很多善良的人给予他们的施舍,在他们心里,早已经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当因缘有所成熟时,他们心中的善良种子,就会发芽。而且,纵然这个乞丐是无动于衷的,但是,有很多人施舍时,也同样有很多人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这,不也是在给大众种善根吗?有时候,一个无心的举动,会感染一大片人。有时候,一粒种子,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问:你乞讨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

答:我把自己乞讨来的钱,又反回到别的乞丐手中。

问: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病?神经有问题?哪有象你这样的乞丐?

答:一切皆有因缘。

问: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答:我只知道,我现在是乞丐。

问:别的乞丐都跪着,躺着乞讨。你怎么盘着腿来乞讨?

鼎然问:您吃饭时,喜欢站着还是喜欢坐着?

游人答:喜欢坐着吃饭。坐着吃饭舒服啊。

鼎然说:他们、我、你,虽然姿态不一样,感觉相同。他们跪着,躺着,有可能有他们的想法。但是,没有跪的工夫,没有躺的工夫,估计乞讨到的钱,就没有那么多了。我坐着,是适合我的姿态,你坐着,也适合你的姿态。同样是人,各有各的心思。在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去揣摩了。

问:你看你的头发这么长,怎么不理发啊?脏兮兮的。

答:只要心干净,比什么都好。

问:你的意思是说我的心不干净?

答:在我心里,您就是菩萨。

问:你是宗教徒?

答:我现在是乞丐,我只想认真地做好乞丐,别的,对于我,没多大关系。

问:难得啊!

答:不得,就不难。

九小时后,鼎然收起瓷碗,向西走去。乞丐,也许就是隐身人间的佛菩萨!也许他就是隐身在乞者中的大成就者!



怎样持戒?(陇上鼎然)

佛行的运行轨迹,就是持戒。所谓佛行,就是行无所行。无所行,就是戒。行戒,就是佛行。这里的“行”就是清净安寂的意思。所谓运行轨迹,就是念念清净相续的意思。运行,指的是清净相续。轨迹,指的是本真圆明。能达到这样的佛行,就是持戒。这是根本戒,也叫作本戒或佛戒。

菩萨行的运行轨迹,就是菩萨戒。所谓菩萨行,就是慈悲行。所谓慈悲行,指的是妙觉圆明运行,平等普照的意思。这里的“行”指的是悲智的安明显现。这里的“轨迹”指的是清净妙明的心,常照众生,究竟无住的意思。这就是菩萨戒,也叫作慈悲行或悲戒。

众生行的运行轨迹,就是众生戒。所谓众生行,就是清净的贪欲行。这里的“运行轨迹”指的是清净的心识。这里的“贪欲行”就是清净的善行。所谓清净的善行,就是贪取善行作为众生行善的安抚,这就是众生戒。

以上所写,是三大戒行。佛戒主心。菩萨戒主行。众生戒主善。佛心,就是根本戒。他具一切如来功德智,也生一切如来功德相,我们称为如来藏性。菩萨行,就是慈悲心。她具一切善方便智,也现一切善功德相,我们称为大乘行。众生善,就是因缘相。他吸收并接纳以及相应菩萨行,并通过菩萨行安顺佛道。所以,众生易入菩萨行和佛道,我们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一切初学佛人以及研究佛学理论和宣说佛教文理者,都称为善男子或善女人。善男子,就是发心坚固的人。善女人,就是发愿清净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善因缘相或善相。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是即将或越劫后,可能成为菩萨或初入佛位者,但不是正修者和圆行者,至少今生不是。为什么?因为正修者或圆行者需要具备五种条件才可以入菩萨行或佛道。这五种条件是:

1、通达根本,如实禅定;

2、圆达佛义,如实修证;

3、坚固戒行,如实善行;

3、善智平等,妙性无量;

5、圆满菩提,等觉饱满。

众生戒,是一切学佛人或研究佛理以及宣讲佛教文理者必须遵循和授持的戒律。大体可以分为九种:

1、 五戒: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戒,不痴戒。

不杀戒,就是嗔心不生;

不盗戒,就是贪心不生;

不淫戒,就是欲想不生。

不妄戒,就是虚心不生;

不痴戒,就是愚念不生。

授持这五戒的目的,就是让你的真心清净浮现。渐生慈悲,渐显安乐,渐浮福德智慧。

2、 三行戒:身行戒、语行戒,意行戒。

身行戒,就是行为端正,安详平稳;

语行戒,就是言语清净慈善,五根所生一切感官感知,清净无垢;

意行戒,就是想念清净,念想纯正。

授持三行戒的目的,就是让你的言语、行为,思想与你的本真清净相应。

3、 念行戒:念戒、觉戒,行戒。

念戒,就是时常觉察自己的想念是否清净;

觉戒,就是时常如实了知自己的想念,于中安然无住;

行戒,就是时常在生活中打磨自己的一切想念,趋于清净安寂。

授持念行戒的目的,就是培养你的当念圆明,与行相应。

4、 善行戒:指的是能够善于把握自己的想念,不过于散乱和昏沉。目的是坚固你清净的想念与行为融合不二。

5、 布施戒:指的是把你自心当中的贪欲通过善觉进行溶解并付诸于外界进行相应的释放。目的是洗刷你的贪垢,对外浮现出清净的行为。

6、 精进戒:指的是善于远离自心贪取,并坚固这样的善离心。目的是坚固你的觉力,不被内在贪求所戏弄。

7、 忍辱戒:指的是善于启用自心清净的觉念,能够比较平稳地对外界一切色相产生不动。目的是坚固你的念力,不被外界所惑。

8、 禅坐戒:指的是能够坚持坐禅,促使你散乱的意识逐渐趋于平稳和凝寂。目的是培养你的心智,抵御意识浮躁的侵袭。

9、 信愿戒:指的是于当念能够坚信佛法,从不怀疑。于坚信佛法中,安然修行并勤发大愿,如实修证我佛正法,彻离心妄,达究竟证。

以上九种戒律,是针对那些初级学佛人、研究佛教理论的人,宣讲佛教文理的人以及信佛的宗教人士。不针对那些,已经步入正修行、正思维、正禅定、正密观、正解脱的大修行人。因为这些大修行,有他们完整而严格的修证戒律。陇上鼎然在这篇文章所写内容,主要是针对在家学佛人(散修者)、信佛人(佛教徒)、研究学佛者(唯识者),宣讲佛教文理者(新学菩萨)以及初出家沙弥(男)及其沙娑者(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2017年简书输出目标 简书输出20万字,获得喜欢60个。 二、2017年简书输出统计 17年1月份 1月1日...
    易查理阅读 96评论 0 0
  • 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可以说是极度缺乏吧。 喜欢一个人,喜欢同一个座位,喜欢角落,喜欢阳光,喜欢黑白。种种迹...
    大大大乐观派祖师爷阅读 222评论 0 1
  • 「时光不老,恋一次海枯石烂」 夜静谧,执一盏灯火昏黄,寻一场旧日时光!风轻云淡,季节流转,多少相遇,延绵了流年的欢...
    念她心阅读 1,817评论 0 15
  • 《让生活慢起来》 文/江童子 常常在深夜开着空调的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可是明明身体很疲惫心却不知道累。膝盖深处...
    江童子阅读 2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