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间隙,小米习惯的拿起手机刷朋友圈,看到“白富美”小美又开始晒自己各处旅游的美照,真是羡慕嫉妒恨。
初、高中六年同窗,本是家境、相貌、智商均在同一起跑线的两人,在大学四年后却完全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人家是天天美景、美食、美人,她是天天愁事、愁吃、愁人。
打开小美的朋友圈,每一张都是精修到像大片的美照,配词永远是:XXXXX的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XXXXX的流沙包真是好吃、XX的。。。。。。。刚开始小米还评论点赞、然后是只点赞,最后是看过就划过。
小米发现,自己越是频繁的刷朋友圈,自己被朋友圈裹挟的越是难受,自己情绪越是容易消极、负能量。人家的生活每天都是五光十色的,就自己的生活每天一成不变。人啊,不怕别人过得好,就怕自己身边的人,过得比自己好,这种感觉,难受得很。
刚开始还互相联系,随着朋友圈中生活轨迹的不同也就渐行渐远。时隔五年,在同学聚会上,她俩相遇了,小米一惊,这不还是以前的小美吗,咋跟朋友圈的她判若两人呢,上前主动打声招呼。也就打开了探寻小美得真相之旅。
原来小美跟小米一样,毕业后遭遇了诸多不顺:工作不如意、感情不顺畅、同事关系不和谐。。。。朋友圈是自己剩下的最后的可以 展示自己过得好的阵营,所以就特别苦心经营。选景、拍图、修图越用越顺手。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过得不如意,才苦心经营在虚拟网络中构建起的那个满意的人生。
小米问道,这样不辛苦吗,为什么不能真实点展示自己的生活呢,该哭哭,该笑笑。小美苦笑道,自己何曾没这样做过,刚开始大家还给与安慰、鼓励。最后也都视而不见了。悲伤展示的多了,也就变成祈求同情了。倒是展示自己过得好的一面,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也更容易获得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感。
小米疑惑的问道,既然你要构造的是自己虚拟世界上的人格,为何又以真面目示人,自己亲手摧毁自己构建的形象呢。
小美楞了一下,笑着说,不真实的生活过多了,你会发现更爱真实的自己。朋友圈不是“圈”,我不应该被它裹挟。它应该只是我向外展示自己生活的一个窗口,但绝对不能成为唯一的出口。刚开始,我太沉迷于这种虚拟的世界,害怕被揭穿,推了一切可能被别人发现真相的聚会。渐渐的,自己越过越封闭,越过越压抑。每天除了在朋友圈中找存在感,没其他事能提得起自己的兴趣。我想,我应该试着去改变自己一下了。
听完小美的故事,小米突然如释重负,原来,大家都一样。我们都在被朋友圈裹挟着,小美被裹挟着发朋友圈,小米被裹挟着羡慕别人的朋友圈。
不易是生活的常态,能过的无忧无虑的人终归是及少许的,剩下的,大家都一样,都在努力负重前行。
所以,别去轻易羡慕别人的生活,你经过的时光,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