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五中教育集团 龙云君
我抱着来学习的心态参加今晚的共读总结会,刚才前面几位家长和老师们的发言都讲得很好,我也受到启发,收获多,感谢大家。
为尽量少担误大家的时间,前面讲到了的内容我就不在重复,在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作些交流和探讨
一、未来是什么的样子?或者说我们究竟要把孩们带往何处?或者说要作哪些准备,从近处来说有的家长的孩子要在五中呆三年,有的是九年,那么在未来的三年里`九年里究竟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三年后九年后又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教育?
在智能时代里,获取知识很容易又方便,这样的时代物质将很丰富,中国也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学生我们还要去拼分数吗?显然不是,哪拼什么?或者说需要我们做什么。好,关键点来了,我们一起来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情绪管理者、情景的营造者、资源的组织者,场景的再造者
基于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三年或九年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而这个教育理念要落地得好就离不开体制、家庭、民间、技术的协作。而这21天正是协同与陪伴。
二、现在当下,学习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阶力很重要,这些都是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重要元素,那么,可能我们有些认知要改变,教育必须要面向未来,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我们要允许学生失败,甚至鼓励学生失败,学生才能真正经历人生,我们自己也要允许自己失败,不能让学生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过多的不必要的焦虑与自责,教育不是控制,而是点燃,这21天共读,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长朋友老师们甚至是学生也陪伴了我成长,我们互相陪伴、陪跑,做一个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愿每一位都能找到内心的真实、真诚、勇敢的自己,都活出生命的闪耀时刻。
我们大都来自普通家庭,绝大部分人在小时候接触的就是普通的教育,普通的模式,普通的思维和普通的习惯,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在信息时代里,拉近了距离、人人的价值都将越来越成为最独特的那一个。
现在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朝智能时代过度的关键时期,每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是不一样的,处于农业时代靠劳动力,工业时代靠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智能时代靠什么?我们应具备什么?
现在的孩子挺不容易的,过去和附近的人竞争,现在由于互联网了,要与全国人民竞争,还要与AI竞争,教育之浙江省以难做,就是因为它太复杂。
接下来,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描述清楚,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特点不同之后,我们就知道你自己的误区在哪里。
1、第一个培养的目标不同,许多家庭是从现在往未来看去培养的,而忽略了以终为始,从未来往现在来倒推的去培养,比如说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做好,以后能考一个985,才有面子,又好找工作,这个是普通家庭的教育角度,还有更高价值追求的培养孩子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看,是从未来看现在该怎么做。他25岁,这个时候将会面临两个人生最大的问题,一个是事业的方向和定位。
第二个是向因而来。他成家立业,那么这个问题如果倒退到中学甚至小学的时候,就要让他建立自己清晰准确的价值观,以便在以后识人、用人、交朋友、找男女朋友。结婚的时候能分辨清楚他应该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为他所用,所以这个叫为因而来,向心而来。从后往前来倒推的去培养他,成为终身学习者,假设他25岁、30岁、40岁的时候,他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什么,能够在初中、小学的时候能够给他培养起来。
第二,侧重点不同。许多家庭过于强调的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学习成绩,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成绩,所以培养出了很多人是学习的机器,而忽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远远大于他的学习成绩。
1、身体素养,选一个体育项目
2、形成学习力、创造力来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来适应不确定性的时代,未来已经进入了没有学习力真可怕的时代。
而怎样才能形成学习力?那就是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频率越高,学习力越强,增大阅读量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共读场景就是信息交换。
3、加大对外语的重视,心理素养要放下执念,不是放任,不必太在意目的地,而是在意途中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一个人能承载多少社会责任与担当,跟他的心理素养是一个等值匹配的关系。
放下些执念,腾出些精力抓高价值事务,怎么理解?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中国即将迈向世界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家的孩子直接相关,加大对英语的重视力度,培养全球视野的人,增强为世界做贡献的更多可能性。
4、增加阅读量
第三,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学习的方式或教育方式的不同,一个侧重的是说教,一个侧重的是历教。许多家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从别人的嘴里知道了很多道理,各位仅仅限于知道,而忽略了更助力让他们去经历,只有经历才是真正的锻炼,只有经历他才会领悟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人生的真谛。所以嘴上说出来多少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够在自己的经历当中领悟多少真谛。
第四,教师和父母的心态不同,一个是放大期望,拔苗助长。一个是注重天分,回归本真,触发他去想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允许失败,鼓励失败
而我们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或者不管这个孩子他的天分怎么样,都把最大的期望和唯一的期望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所以很容易出现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情况发生。
第五个,教育与陪伴的价值和认知的不同。教育和被教育有什么区别?父母、老师作为教育者,他一定是居高临下的,而被教育者作为孩子他一定是仰视的。这就说明是培养了自己的孩子成为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被教育,被管理,而真正的是找比他优秀,比他知识丰富,比他某一方面更有特长的人来陪伴他。他们跟孩子是平视的,关系是扁平化的、去中心化的,我和你是一样高的,只不过是我在某些方面我有更优秀,或者是知识储备,我能跟你分享,而主角还是你自己,这就是教育跟陪伴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陪跑者,不比起跑线,比谁能跑得更久更远,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能融入社会
我们许多家庭最重视的是后天的培养,而忽略了引导孩子站在他人视角去说话和做事,躬身入局。
许多家庭的父母是按照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的情绪需求,他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用钱来弥补,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甚至情绪状态。而忽略了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而忽略了孩子从小都要学会与长辈打交道,用长辈的语气,长辈的规矩,长辈的状态与长辈交流。为什么?未来不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或官当多大,而是取决你的链接能力,因为一个孩子踏入社会之后,与长辈打交道的能力就是他获取这个社会资源的能力。
普通家庭是心疼加爱护,而忽略了允许失败,鼓励失败看看动物世界,还没成年就被母狮子赶出家门。而羚羊他即使长大了,他也会待在妈妈身边。所以你现在就知道顶层家庭的孩子,为什么父母都鼓励他们去做极限的运动,去刻意营造挫折的环境,而普通家庭过于强调的就是安全第一,这里不能去,这件事儿也不能干,这就是差别。
九、思维习惯和愿景。除了分享、除了付出,还要进阶为有交换意识,我想要你的好玩具,那么我就拿一个水果我去交换,我想骑一下你的自行车,那么我就给你一本书来交换。大家想一想这样进阶后的有交换意识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们培养孩子阶段性的目的,其实把他培养成了学霸,考上985才能找份好工作。而忽略了跟孩子之间交流的是哪些。哪些同学是学霸,哪些同学学习态度是认真的。哪些同学社交能力强,哪些同学适合当干部,哪些同学适合到车间当工人?小时候,他们在这个耳濡目染中,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识人、用人、管理人的这种能力。
最后一个就是教育不是控制,而是点燃。
我们点亮的不仅仅是每一个人,而是接下去的人生。做一个容易受启发的人,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传播美、创造美。
人生需要自己来定义,都愿大家都能过上一个不被定义的人生,我们在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