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有这一简短的原文: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看似很稀松平常的话语,其实是无意又刻意的“画龙点睛”。
为何这样理解呢?其中大有文章。
1.贾蓉之妻的回避,是封建社会的“男女授受不亲”礼教的外在体现
这里的贾蓉之妻是贾蓉继秦可卿死后再娶的老婆,文中第二十九回初次出现在清虚观打醮的场合,五十八回的老太妃驾薨,“贾母携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已指出贾蓉再娶之妻为许氏。
“男女授受不亲”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意指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有所谓“食不连器、坐不连席”说法,包括父女、兄妹之间都要避讳。这种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主流,且根深蒂固,就像崇尚“孝悌礼义”一样,渗透在红楼梦的方方面面。
话说,男性吃饭女人回避,女性用餐同样也是如此,文中正月十五,贾母领着王夫人和李纨、王熙凤等人在室内大花厅里吃酒,贾珍贾琏等人则在外面吃酒伺候。王熙凤还在屋里大谈笑话,薛姨妈提醒:“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男人),比不得往常。”男女之间用餐都是相互有隔离的。
“男女授受不亲”在红楼梦中尤为体现在医生看病这一块儿,病人躺在床上要放下帐幔,只能伸出手来,而且遮上帕子,贾母看病时,“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王太医便不敢抬头。”男性大夫进屋,不相干的女眷们都要回避。尤其是那一次晴雯生病,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伸出手去,那大夫见到两根涂着金凤花的长长红指甲,慌得“忙回头去”。及至返回时,整个院子不见一个女子,李纨早遣人知会各处的丫鬟们躲避了!
而尤二姐治病,因误请庸医,把脉不行,“须得请奶奶将金面略露露,观观气色方敢下药”,贾琏无法,只得将帐子掀起一缝,尤二姐才露出脸来。
医生治病时必要的“望闻问切”技巧,在“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面前皆束手无策。
哪怕像尊贵的元春娘娘,省亲时与父亲贾政会面,中间隔着帘子,“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宝玉亦没有旨意,“外男不敢擅入”。严苛迂腐的礼教糟粕,将和暖的亲情关系铸成麻木呆滞的形式主义。
“男女授受不亲”在红楼梦里也阻碍了青春男女的交往,宝玉还算是幸福的,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恋爱,与黛玉宝钗亲近多了,袭人就向王夫人建议挪出园子去,担心影响到宝玉的名声;黛玉于一次行酒令吟到“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提醒她“失了检点”,黛玉顿时羞愧不已。“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牡丹亭》,《西厢记》都是禁书,“男女授受不亲”哪还敢自由表达爱情的心声!
而风流妖妖的晴雯,与表弟恋爱藏着绣春囊的司琪,和张扬叛逆的芳官,被王夫人因着怕带坏宝玉,影响贾府的声名,通通赶了出去。
2.贾蓉之妻的回避,更是继“秦可卿之死事件”后的自我保护
秦可卿之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贾珍迫使儿媳妇乱伦的事情无人不知,特别是在秦可卿丧礼上,贾珍的痛哭流涕,和谮越规格启用义忠亲王的棺木,更将这一丑闻推波助澜。
贾珍的不知廉耻倒也罢了,但贾母可由不得这种违背伦理的事情再次发生,当贾蓉续娶妻后,贾母有意无意地保护起许氏来,隔断贾珍的蠢蠢欲动,比如五十九回老太妃驾薨,贾母他们去朝中送灵,“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了众家丁护卫。”照一贯出行规矩,贾母是单独乘一大轿,能破例可谓贾母的用心良苦啊!
在中秋夜宴上,贾母也是给予贾蓉之妻额外的照顾,大家都陪酒到深夜,而贾母安排许氏早点回去休息,贾母对尤氏说:“你叫蓉儿媳妇送去,就顺便回去罢。”蓉妻答应着,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
在贾母的带动下,或许是在秦可卿之死事件的影响下,整个贾府对许氏都是尊重和有分寸的,好比宝玉,从前的他敢无所顾忌睡在秦可卿的闺房中,而对今日的许氏,宝玉却谨言慎行,五十三回的元宵夜宴,宝玉给贾母薛姨妈和凤姐敬酒,也与所有的姐妹们干杯,却没与许氏斟酒。“然后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复出至廊上,连外面的贾珍等都给斟了。
贾蓉之妻嫁进来后,肯定也知道公公贾珍和从前的儿媳妇秦可卿之间的事情,她由此更加防范和回避贾珍,这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同和了贾母和婆婆尤氏丈夫贾蓉等众人的心思和想法。
尽管贾家在持续败落,但老贵族资深的传统家风和礼仪保持不变,姑且不论它的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