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精读课上,当老师把课文里的那句“黑夜は黑い目をくれて,私はそれで光を挿し求める”的原文告诉我们的时候,说实话,它惊艳到我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朦胧,美感,意境,内涵……该是多么有才情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啊!只此一首足以爱顾城半生。
再看顾城的另一首诗: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一对儿青涩的男女,面对面坐在列车上靠窗的位置,女孩羞红着脸,不敢去看坐在对面的男孩,却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坐在对面的男孩,所以只能局促地一会儿看看男孩,一会儿又装作不在意地看看云,待脸上的红晕褪去,又转头看看爱人……如此反复。而对面的男孩也是局促不安,心怀忐忑,对面女孩干净纯真,脸上还带着红晕,她似乎在害羞,怎么回事?心跳怎么快?偷偷地看着对面的女孩,她在看云,那么的安静,如果能一直这么看着她就好了。啊呀,她怎么看过来了?是发现我在看她吗?随即装作云淡风轻地将自己的视线移向别处……诗人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却又是多么丰富啊!
读顾城的诗时,对他本人却毫无了解,于是就展开了对诗人形象的各种猜想:风流倜傥,多情公子;忧郁多愁,郁郁不得志;温情专一,闲云野鹤……然而,幻想总是美好,现实依然骨感。当我满怀期待,在百度那里输入“顾城”两个字时,才发现他的一生,比之他的诗,他那被世人看来畸形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才是真正令人震撼的。
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在火车上相识,后来恋爱,结婚。那首《远和近》大概就是他和谢烨初次见面时,诗人的心理描写吧。生活中谢烨崇拜顾城的才华,却不似小女生般而是像个母亲,对顾城迁就包容,照顾顾城的饮食起居,心情心境。顾城憧憬田园般的生活,又喜欢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所以他不喜欢小孩,认为小孩会打扰自己苦心经营的“田园生活”,再加上对妻子的依赖,似是孩童害怕另一个人分走母亲对自己的爱般,他讨厌他们的孩子,为了满足顾城“田园生活”的追求,谢烨同意了送走孩子的请求。再后来,两人依然相爱,但是谢烨在性方面态度比较排斥,两人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所以英儿的出现对顾城而言应该是一种诱惑,英儿开放又大胆,在加上表现出来的对顾城的崇拜,满足了他对爱情的幻想,也到给了他惊喜。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谢烨居然并不排斥英儿与自己丈夫的暧昧关系学,甚至还搓和两人,甚至三人还一起在一座小岛上生活了一年,过着畸形的三人爱情生活,满足着顾城“自由王国”的幻想。后来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留英儿一个人在岛上生活,后来英儿突然失踪,跟一个洋人老头结了婚。这对喜欢活在幻想中的顾城无疑是一种打击。
在这个时候,妻子谢烨和一个叫大鱼的德国朋友(也是中国人)就开始给顾城出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他们甚至还帮顾城买了凶器。为了报答谢烨,顾城就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主要是突出谢烨的高贵和容忍。在书完成后,顾城打算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顾城自己洋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谢烨留一笔钱 。
后来书写完了,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兴。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却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 他激动地把她的心情告诉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 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破坏了。
面对谢烨的背叛,无措的诗人举起了手中的斧子,砍向了曾经的爱人,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该怎么评价顾城呢?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成为了天才般的诗人,却也是那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愿从想象里醒来的天真,毁了本该幸福的生活和令人艳羡的人生。
最后还是想用顾城的诗来结束这篇杂乱的文章: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本文由【Surquee】原创,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联系本号,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