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是因为家里的老房子让母亲离世的,如果老房子不出问题,父母就不会搬家,就没有后续的那些事。
当初村里的规划是老房子那条街两边要整个拆除,盖成楼房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盖了街东边,老房子所在的街西反而原封未动。二十多年过去,邻近的有些房子已经倒塌了。经过几次修整,再加上本来地基打得高,我们家的老屋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如果当初不急着搬家,母亲说不定就没事了呢。
记忆里的祖屋又高又大,正屋门前有三层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才能进到屋里,这样整个地基就建得很高。这是当时这条街上最高的建筑,听父亲说,这三大间祖屋本来是我们张家鼎盛时期建的私塾,请了教书先生,专供张姓子弟在这里读书的。几代传下来,家族也渐渐败落,后来取消了私塾,这套房屋就成了家族的住宅。
“咱家这个房子风水好呀,要不是住在这,你们仨也不会都学习这么好,都能考出去,端上铁饭碗”。父亲总是自豪地说。我们家的三个孩子,学习从小就好,让村里人羡慕。
风水好归风水好,年久失修,日渐破败也是真实的存在。住在这旧屋里成了母亲一生的心病。这套老屋是土坯房,房顶是麦草顶。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性都让人堪忧起来,一到刮风下雨,母亲总是坐立不安,担心房子漏雨,担心土坯要倒。
断断续续地开始修缮,房顶盖上了瓦,屋顶的檀条也重新更换,四个屋角都用砖加固了,房屋的外墙又用红砖加固了一番。
再怎么加固,都不如现在的红砖大瓦房,母亲总是担惊受怕,总是报怨这辈子没住过好房子。
于是后来买了新房子,明亮宽敞,院子也大。可收拾好了,搬进去不到一年,母亲就病逝了。不管怎样,也算满足了母亲住砖瓦房的心愿了吧。
现在有时从老屋那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后,它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眼睛里的高大宽敞,显得日渐沧桑破旧,象个穷困潦倒的老人,已经全然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可它依旧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这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