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学习 TCP 的拥塞控制机制并了解 TCP Tahoe 和 TCP Reno 协议的运行机制
二、实验内容
观测 tahoe 和 reno 协议的特征
观察 Tahoe 版本的 congestion window 的变化情况
观察 Reno 版本的 congestion window 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步骤
环境:ubuntu16.04
1、安装NS2
1.1 更新系统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列表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装的包
1.2 安装NS2运行时需要的三个依赖包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sudo apt-get install tcl8.5 tcl8.5-dev tk8.5 tk8.5-de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mu-dev libxmu-headers
1.3 下载安装包并编译安装(ns 2.35)
NS-2下载地址: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nsnam/files/(先下载再解压)
tar xvfz ns-allinone-2.35.tar.gz #解压压缩包
cd ns-allinone-2.35 #定位到所在文件夹
修改ls文件,位置是:ns-2.35/linkstate/ls.h第137行:
void eraseAll() { erase(baseMap::begin(), baseMap::end()); }
改为:
void eraseAll() { this->erase(baseMap::begin(), baseMap::end()); }
然后执行
./install
等待安装成功
1.4 配置环境变量
打开.bashrc文件
gedit ~/.bashrc # ~ 这个符号为当前用户根目录,即/home/用户名
直接在文档的最后面加上以下环境变量
export NS_HOME=/home/用户名/ns-allinone-2.35 #这里填自己的安装路径
export PATH=$PATH:$NS_HOME/bin:$NS_HOME/tcl8.5.10/unix:$NS_HOME/tk8.5.10/unix
export LD_LIBRARY_PATH=$NS_HOME/otcl-1.14:$NS_HOME/lib
export TCL_LIBRARY=$NS_HOME/tcl8.5.10/library
1.5 验证ns2是否成功安装
关闭终端,重启终端,输入ns,出现%,说明ns2安装成功
1.6 测试ns并验证nam是否安装成功
倘若弹出动画演示框,则证明ns完全安装正确
2、Tahoe和Reno算法的测试
安装绘图软件gunplot
sudo apt-get install gnuplot-x11
安装好后输入gnuplot可启动gnuplot
实验网络拓扑结构 和 链路参数配置 (FTP代表端施加恒定的流CBR):
本实验tcl程序:
if { $argc!=1 } {
puts"Usage:ns lab11.tcl tcpversion"
exit
}
set par1 [lindex $argv 0]
set ns [new Simulator]
#打开一个trace文件,用来记录数据报传送的过程
set nd [open $par1.tr w]
$ns trace-all $nd
#打开一个文件用来记录cwnd变化情况
set f0 [open cwnd-$par1.tr w]
#定义一个结束的程序
proc finish {} {
global ns nd f0 tcp
puts [format "average throughput:%.1f Kbps" \ [expr [$tcp set ack_]*([$tcp set packetSize_])*8/1000.0/10]]
$ns flush-trace
close $nd
close $f0
exit 0
}
#定义一个记录的程序
proc record {} {
global ns tcp f0
set now [$ns now]
puts $f0 "$now [$tcp set cwnd_]"
$ns at [expr $now+0.01] "record"
}
#产生传送结点,路由器r1和r2和接收结点
set n0 [$ns node]
set r0 [$ns node]
set r1 [$ns node]
set n1 [$ns node]
#建立链路
$ns duplex-link $n0 $r0 20Mb 1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r0 $r1 1Mb 4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r1 $n1 20Mb 1ms DropTail
#设置队列长度为18个封包大小
set queue 18
$ns queue-limit $r0 $r1 $queue
#根据用户的设置,指定TCP版本,并建立相应的Agent
if { $par1 == "Tahoe" } {
set tcp [new Agent/TCP]
set tcpsink [new Agent/TCPSink]
} elseif { $par1 == "Reno" } {
set tcp [new Agent/TCP/Reno]
set tcpsink [new Agent/TCPSink]
}
$ns attach-agent $n0 $tcp
$ns attach-agent $n1 $tcpsink
2.1 观察Tahoe版本的congestion window的变化情况
输入如下指令即可得到使用Tahoe版本下拥塞窗口的变化情况:
得到文件Tahoe.tr
和cwnd-Tahoe.tr
然后利用gnuplot绘图:
得到gif图片swnd-Tahoe.gif:
在 TCP 的 Tahoe 版本中,Congestion Windows 值会呈现周期性的重复变化。刚开始采用 Slow-Start 开始,cwnd 呈指数方式增长,当 cwnd 超过 Ssthresh 时 就进入了 Congestion Avoidance 阶段。由于网络上的数据包不断增加,超过路由器的转发 能力时,排队缓冲队列出现了溢出,路由器开始使用 Drop-tail 将数据包丢掉。当数据包丢失后,Tahoe 版本 TCP 将 ssthresh 设为出现数据包丢失时的 Windows 值的 1/2,并将 cwnd 值重设为 1,并重新开始执行 Slow-Start 算法。
2.2 观察 Reno 版本的 congestion window 的变化情况
输入如下指令即可得到使用Reno版本下拥塞窗口的变化情况:
得到文件Reno.tr
和cwnd-Reno.tr
然后利用gnuplot绘图:
得到gif图片swnd-Reno.gif:
在 TCP 的 Reno 版本中,开始阶段与 Tahoe 的表现一样。当网络上的数据包不断增加,超过路由器的转发能力时,排队缓冲队列出现了溢出,路由器开始使 用 Drop-tail 将数据包后,Reno 版本 TCP 将 ssthresh 和 cwnd 都设为出现数据包丢失时的Windows 值的 1/2,并开始执行 Congestion Avoidance 算法。
3、题目
3.1 A
这个实验中只对 cwnd 的测量,没有对 ACK 帧的测量,能够能体现出“快重传”(不 管在 Tahoe 还是在 Reno 中都有快重传这一特性的)这一特性吗?
答:
在Tahoe中,不能体现快速重传这一特性,因为发送端在收到重复的ACK和发生超时都是采用慢启动策略,现象是一样的,所以不能体现;
在Reno中,能体现快速重传这一特性,可以看到图中的情况都是收到DupACK后然后快速重传的例子,因为发送端在收到重复的ACK后采用快速重传,而发生超时是采用慢启动策略,所以能体现。
3.2 B
为什么 Reno 版本在出现封包丢失后选择将 ssthresh 和 cwnd 都设为出现数据包丢失 时的 Windows 值的 1/2,而不是其它值呢?比如 1/3,2/3?
答: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在更新源列表时,键入
sudo apt-get update
后,出现了下图所示的错误: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解决方法:
sudo rm /var/lib/apt/lists/lock
2、然后在更新源列表时,速度真的非常感人,于是通过修改/etc/apt/sources.list,换成了清华大学的源,下载速度简直飞的起。(可参考https://blog.csdn.net/zl10086111/article/details/82917462)
3、安装gnuplot时提示无法定位软件包,
再执行一次
sudo apt-get update
再次安装就行了
五、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TCP Tahoe和TCP Reno协议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Tahoe 版本的 TCP 在每次出现封包丢失的时候都重新开始执行 Slow-Start 算法,这样使得网络的吞吐率并不高。但经过改进后的 Reno 版本出现封包丢失 的时候,并不是把当前 cwnd 设为 1,而是设为出现封包丢失时的 1/2,所以 Reno 版本的 TCP 的平均吞吐率较 Tahoe 更高,这一点可以从实验结果得证。
参考链接:
https://blog.csdn.net/circle2015/article/details/52490582
https://blog.csdn.net/yyd19981117/article/details/89331937
https://blog.csdn.net/qq_40323844/article/details/89329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