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中医,西医都是不找病因的医学。西医治疗的仅仅是症状,而且西医在治疗症状的同时,又制造了心病,心病又加重身病。夲来不是什么大病,却越治越严重,而且花去昂贵的费用。中医讲究整体调理,注重心理情绪的作用,但仍不能从因上去解决。而心因疗愈是直接找到心因,从因上解决,不仅速度快,而且彻底。
心医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医学的诞生。心因治疗是最高境界的治疗。
郝老师是一位能迅速打开心结,并能解心结的一位心医。现将郝老师的心因疗愈案例汇集成册,供大家阅读。通过阅读郝老师的案例,定会获益非浅,并能对你的病症起到疗效作用。
抑郁症类案例
案例一
复旦梦破灭 导致抑郁症
一天,接到一位中学老师的电话,在电话里这位老师告诉我:他在网上看到我的介绍,他有位中学生休学患抑郁症,可能选择我治疗比较好。我答应给这位中学生按排时间咨询。
一周后,这位中学生和母亲一同远道乘火车,来到我的工作室。这母子二人看上去都很焦虑,说话声音低沉,一脸忧愁。
精准的心结诊断
诊断是治疗成功的一半
郝老师的诊断,直达心结,精确而快速。诊断是要透过现象看夲质,郝老师独具慧眼,一眼穿透夲质,找到“心因”。
紧接着,郝老师进入了对这个学生的两个小时的诊断。两个小时结束后,郝老师得出了诊断结论: 复旦梦的破灭。 他们母子听到这个结论,一起表示认同,当下便决定接受我的治疗。先定了一个疗程。
一周后,他第二次到来,一见面,事隔一周,竟然象换了一个人,都不敢相认。个子好象都长高了。人也比一周前灵活,脸上还有了微笑。和一周前比,真是判若两人。
找到心结,比吃药打针来得都快。
郝老师并不知他在前边经历过什么治疗。在二次咨询中,郝老师才知道,原来在他患病的两年中,他已经过许多方式的治疗。中,西医治疗。经过三家心理治疗。但两年来始终没有看到效果。仍不能正常回到学校上课。
在前边的治疗中,他始终认为是心理问题,而在三家心理机构的诊断结论都是“失恋”问题。而他又总感觉:失恋不对。可是三家心理咨询都认为是失恋问题,他只好无奈的在最大的一家心理机构接受治疗。没想到,时间一天天过去,钱也花了不少,还是没有效果。他绝望了,他不知往后该怎么办?他真想自杀,可看着辛辛苦苦养大自已的母亲,他下不了决心。正在这时,听到他的中学班主任老师向他推荐郝老师,他抱着试试看,有病乱投医的想法,来到省城郝老师这里。
意想不到的是:郝老师的诊断结论与前边三个心理医生的咨询完全不同。而郝老师的诊断结论击中了他的“心结”。他从这个结论中看到了治疗的希望。
在心理咨询治疗中,诊断准确与否,是个最关键的点。如果诊断不正确,则把治疗引入误区。而心结的诊断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正确与否,不需要专家论断,不需科学仪器检测,客户本人就清楚,客户是来找确认的。这三个心理咨询不仅诊断错误,还把客户引上了错误治疗轨道。劳命丧财。
郝老师如何分辫“失恋”与“复旦变”破灭,哪个是“心结”?
经过咨询得知:这是一位学霸。从小学业优秀。从村小学考入乡里的初中,又从乡里考入县里最好的中学。他从小一直在亲朋邻里,同学老师们的赞扬声中长大。随着他的一次次成功,他对自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县城重点中学后,他又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复旦大学。他目标定的高,平时的学习就更加努力,给自已加大压力。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终于有点承受不了了。他开始寻找减压的方法。他想到了恋爱,用恋爱达到减压。
这时,他开始向一女生发出表示,由于他学业优秀,人也长得端庄帅气,没想他一表示,这个女生便同意了。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恋爱。而在恋爱中的他,又需要透支心力,精力,他的学业开始下降。学习也开始力不从心。好像再也找不回以前的学习状态,直到不能学习而休学。
然而,恋爱也不能继续下去,导致失败。尽管恋爱失败了,但他很快从失恋的痛苦中走了出来。他痛苦的是自已不能进到学校正常学习。
一 他已经明确说出,恋爱是为了减压。
二 他作为中学生,尤其是他这样的学霸,学业是他的最重的重心。恋爱与学业比是次要的。因此,失恋的痛苦远远不能与学业失败的痛苦更大。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判断:是复旦梦破灭,而不是失恋。应透过现象看到夲质。失恋是表象,复旦梦破灭是实质。
病的症结找到了,以下开始进入治疗。
患者提出:要是治不好怎么办?
诊断的正确,他认为这次找对了老师,心中透出了希望。他不仅决定接受郝老师的治疗,还又提出在家里不敢出门,不敢见人。想来住在郝老师的身边。郝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想到,他在上路前却意想不到给郝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是治不好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排除带有商业的心态,就是我将要花钱接受你的治疗,你如果治不好,我很痛苦,还又花了钱怎么办?
如果不是商业心态作怪,他这个要求说明,他还带着担心和忧虑。
郝老师告诉他:你既然认为诊断正确,又有前边的比较,就应抱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而担心与忧虑是负面心态,担心的还往往兑现。再者,你担心也没办法,又何必把担心放在心上,带着精神负担接受治疗,病还不容易好。他听了郝老师这番话,他很快从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到郝老师身边。
换环境对抑郁症治疗的意义
通过对他的治疗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改变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他在他原有的环境中,人们都对他形成了固定的认识与看法。都知道他是个优秀的学生,好孩子,而他坐在家里不能上学,大家都很奇怪,他走出家门碰到熟人,人们问他:为何不上学,立即就刺痛了他的心病,别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也会引起他的心病。
一次,他去卫生院看病
,医生说:你可不敢生病,你可是咱们乡里的希望啊。这句话又深深的刺痛了他。他为了保护自己,只敢关在家里不敢出门。而在家里,也不能看书学习,只好看电视打发时光。母亲看着使她骄傲,又是她唯一希望的儿子不能上学,心比儿子还痛。在家里,母子俩情绪相互感染,一起陷入抑郁,忧愁,谁也救不了谁。
他离开了那个熟习的环境,精神上至少放松了许多,又暂时看不到母亲忧伤的面孔,心情好了许多。
抑郁症患者是需脱离原有环境,住院治疗的。
详细观察
他来到我的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对他进行每日从饮食起居到饮食方式的全面观察。从中发现他的饮食极不合理,饭菜单调,长期下去,菅养亏损。因为他是中学生,是脑力透支最强的时侯,营养上不去,也会导致失眠。
为研究他的病情,我亲自给他按合理营养搭配做饭,观察他。
我还发现:他患病两
年竞然不知每日如何生活,而前边所有给他治疗过的医生都没有对他的生活做过指导。他每天在家就是整天看电视,吃饭,而晚上无法睡觉。他到我身边,我先要求他早晨为我扫下地板,而从扫地板这个行为,不仅使他的身体得到活动,而且,通过擦地板看出了他的病情的轻重程度。
我除了亲手给他做合理饮食,又给他按排好每日的生活。动与静结合。每天到附近健身俱乐部健身。
睡眠问题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几乎都伴随着失眠问题。心结的困惑引起了失眠,失眠又是心结的雪上加霜。两者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失眠要治先治心结。西医用药物治疗可以起到对症状的缓解,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这位中学生,郝老师每天早晨都会观察他的睡眠,他总是说不好。他还没有通霄失眠,但是,每天的觉睡得都不香甜,睡醒后,大脑总是不清淅。他告诉郝老师说:他总感觉回不到过去那种大脑清淅的状态,学习力不从心,想看书,大脑总感觉吃力。我要他保持每日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还给他按排学习兰球,游泳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个状态调整来改善他的睡眠状况。
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
睡眠不足,从脸色就能看出来。严重者脸色灰青,眼圈发黑。轻者脸色灰黄,无光泽。
而在第一个阶段的治疗中边调整生活状态,边进行睡补。睡补一段时间,患者就会有好的感觉。
这些都是表皮的工作,最根本治疗还是找心结,解心结。
复旦梦破灭,这个“心结 ” 找到了,“找心结”已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解心结”更是一件难上又难的事。这个“心结”又该怎么解呢?
这个中学生要上复旦大学,这个复旦梦对他又有何意义?
郝老师问为何要上大学,而非上复旦不可?
他认为:上大学是他唯一的人生出路,也是他成为人上人的台阶。他不仅要上大学,而一定要上到复旦,进入大海,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假如,上不了大学,他的母亲就是先例:母亲年轻时在学校学习很优秀,就因家境贫穷读不起书,而一辈子落在了农村,然后,嫁给了农民,靠种地度过自已一生。母亲的人生给他提供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因此,他绝不能再走母亲老路,一定要考出去。
郝老师告诉他:你母亲
生活的年代和你生活的年代已经不同,在你这个年代,不一定非上大学才有出路,你到城市里打工创业也可以发展起来啊。他说,没上大学干的都是低级的工作,上了大学则是坐在办公室,开着豪车,手下有许多伺侯的人。尤其上复旦就更好。郝老师告诉他:人生的路是一步步走的。打工可以发展为老板,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而大学毕业即使复旦毕业,也是从小起步往上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你想象的坐办室,开豪车。
思维的极端化
为了说服他放下复旦梦,郝老师又告诉他:目前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大,许多明知的家长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教育与社会脱节,过去上大学,国家分配工作。现在大学毕业国家不分配,创业是社会发展趋势,而学校教育却没有创业这一课。他听到这里说:那干脆取消这个教育,还要这个教育干什么?郝老师告诉他:这个教育存在问题,并不能说明没有一点意义,况教育改革也需要有个过程。
从这个回答,看出了他思维的极端化,非此及彼。他没有掌握马克思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往往容易走向这样的极端。
郝老师只是要他看到这个教育的问题,放松他对复旦梦的执着。而且,他非复旦莫属,这个目标使自已的心灵没有退路,从心理学讲就是没有给自已的心灵建立防御机制。一旦这个梦不能实现,精神就会出现崩溃。人生陷入绝境。
打破复旦梦 也许才能实现复旦梦
郝老师要他认真把复旦梦带给他的意义写出来,他认认真真的写在纸上。当写完的时候,他的脸色露出了微笑。他写着:他进入了大上海,进入了全国一流院校的校院,他成为名校的学子,放假回到家乡,家乡的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他太骄傲了。
天啊,他已把梦想当真,已经百分之百肯定自已是复旦的高才生。他笑得合不笼嘴。
郝老师告诉他: 你这是梦,不是真的。你并不是复旦的学生,而且这个梦也永远实现不了了。他听着郝老师这样说,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郝老师又告诉他:不接受也必须接受。他曾告诉过郝老师:前边的心理咨询师都绐他出主意想办法,支招,如何能考上复旦。可他自已也感觉不是方法问题。
郝老师又要求他写出,考不上复旦‘的后果。他又认真的写了下来。考不上复旦,他的人生恢暗,做农活和苦力工维生……写完,他陷入了忧愁,悲伤的哭了起来。
郝老师又说:你现在没有实现复旦梦,但复旦梦也没而破灭,你仍在努力中。听到这里,他迷惑了,老师说得这是什么意思?他带着一脸疑惑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郝老师说:打破复旦梦,也许才能实现复旦梦。他又弄糊涂了。这次郝老师不再回答他,要他自己去思考。
郝老师的治疗:标夲兼治
第二天,他笑着告诉郝老师:他明白了,原来老师不仅能找到心结,老师的治疗也是与众不同。“标夲兼治”。他不亏高才生。其实,他的压力就在这个复旦梦的目标上,如果放下这个目标,他的压力就下来了,这样凭着他自然而轻松的学习,也许复旦梦实现了。前边的老师都给过他一些减压的方法,还有站在窗户大喊,但都无济于事。而郝老师这个办法真得使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他很兴奋与激动,晚上睡眠也似乎香了许多。
学习动力问题
第二天,他又提出,没有了复旦梦这个目标,虽然,压力下来了,可是感觉又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他的人生走过来也是根据他的一个一个目标的设定。而现在复旦梦这个目标没有了,学习没有了动力。郝老师问他: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说:上复旦大学毕业后有份好工作,能当个工程师。郝老师告诉他:当工程师不一定非上复旦大学。上个中专都可成为工程师啊。他的人生理想与当今时代的同龄人的理想极不合拍。他生长在贫困山区,他的人生理想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郝老师告诉他:当今人们
追求物质财富的富足。喜欢自我创业当老板。而工程师是搞技术的,他的收入仅比工人要高。而你上复旦大学,能上复旦的人可是凤毛磷角,精英人才,你敢想上复旦,才敢想当工程师,这个理想与复旦不匹配,对复旦是个糟蹋。他又糊涂了。郝老师又问:你说当富翁容易,还是上复旦容易?他回答:当富翁很难,上复旦容易。紧接着郝老师要他每天来看那些来咨询的老板们,他见了许多富翁,郝老师告诉他:这些富翁没一个是复旦毕业,大学毕业的几乎都没有。那么,上复旦竟然成不了富翁,复旦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他又糊涂了,郝老师告诉他:上复旦是应当有大的雄心和抱负的人。你那个工程师的理想上复旦是浪费。郝老师又告诉他:应当正确的人生理想,这样才有学习动力,也才不怕复旦上不了,患上抑郁症。
工作疗法
他一周做一次咨询,平时的时间,前边对他进行了状态调整,随着他的病情好转,郝老师要求他找一份工作做。一方面通过工作治病,另一方面增加点收入,减轻父母负担。
他找了一份散发传单的工作。他开始边零时工作,边治疗。不久,他的心病又被触动了。他又找郝老师咨询。他感觉,他站在街头发传单,这伤工作太丢人了。他本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他应该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老板,开着宝马,奔驰的富人,怎么是个站在街头发传单的穷小子?他又想起复旦梦,他认为复旦梦实现不了,他就是这个站在街头发传单的穷小子。
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念看问题
郝老师告诉他:现在只是暂时这样工作,你就当作一种体验或治病。况且,你认为站在街头发传单的穷小子,就一辈子是站在街头发传单吗?说不定有一天他从发传单发展成大老板呢?而即使复旦毕业,刚毕业就敢肯定你就坐在办公室,开着宝马,奔驰吗?说不定,也要站在街头发传单呢。
郝老师又告诉他:当今社会无论国际国内,有许多成功的大老板都没上过大学呢。比如:香港李嘉城,美国比尔盖次从哈佛退学。讲到这里,他又问:那不上学,干什么?
郝老师又告诉他:在广东
许多孩子不读大学,中学毕业就开始自我创业当老板了。他说:在他们县里有个外资企业经常招工,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中学毕业就去这里打工了。郝老师告诉他:这也是不错的路。可是他摇摆头,他和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到一起了,也不是他的路。
郝老师告诉他:同样进这个企业,同样当工人,同样的起跑线,起步是一样的,但因你的才能胜过他,他或许永远是工人,而你却一步步升迁,还许成为公司老总,也许机会成熟跳糟到更好的地方发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不可能一成不变。郝老师指出他的问题,看问题是僵死的,要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消极心态
过了一周,他又来咨询,郝老师问他,近些天情况怎么样?郝老师原以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咨询,他应该心情好多了。没想到他摇摇头,表示还是不行。原因是他回家乡一趟,碰到家乡的熟人们,都问他上学情况,他的心病又被触动了,他看到人们总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认为他学坏了,成了坏孩子。这使他更接受不了。从小被赞扬的他,现在连人们的评价也变了。
其实,经过咨询他已好了
许多,只是还有问题存在。而他从不肯定前边的成绩,总是担心后边的问题,遇到问题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郝老师告诉他:我们不必为别人而活着。别人又哪里知道你现在遇到什么情况。你只需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治疗,争取尽快痊愈,正常生活与学习。
急功近利心态
经过一次次咨询,他的思想越来越开通了。可是,母亲又打来电话问:病好了没有,尽快进学校。他通了,母亲通不了。母亲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好出路,好工作。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有个好工作。
郝老师告诉他:你母亲对于你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求得一份好工作,这是一种功利的心。对于上大学对你的人生究竟能带耒什么意义,她并了理解。不过,
观念突破
在她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人生天地之别。上大学就是干部身份,铁饭碗。不上大学在农村就当一辈子农民,在城市是工人,要想改变身份与命运很难。而在你这个时期,社会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出路很多,机会很多,上学的方式也很多。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当干部这一条路最好。人们的追求已不是停留在有一份好工作上。你母亲的观念是八十年代的观念。他又接着说:他们村里人都是这个观念。郝老师又告诉他:你们村是个贫穷落后地区,你看下城市人的观念。
紧接着,郝老师又按排和他同龄的城市人和他交流,从城市人的身上,他终于受到启发。
古代的“范进中举”
第二天,他高兴的告诉郝老师,他幸亏生在现代。假如他生在古代,就是范进中举,考不上复旦,非疯了不可。郝老师又问:你想过自杀吗?他说:经常想。曾经想钻进汽车底下,让汽车压死。但每当想到这里,母亲养育我可怜的面孔就会出现在我眼前。下不了决心。这下终于想通了,我再也不会出现那样的想法了。
认清自我 树立人生理想
郝老师又告诉他:要树立人生理想。上大学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非全部。这样在人生的长河中观看,上大学暂时的失利,经过努力,还可从其它方面弥补。并给他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有同学夲该上清华,没考好落了个大专,而人家不断努力,又读到了硕士,博士。还有人没考上大学,自我创业,却成了富翁。自已要正确认识自已,只要自已是个好材料,再不断努力,你的人生就会不断进步。达到你所要的理想与目标。没有人生理想,为上大学而上大学,大学上不了,就一切绝望了,好象生命尽了。
武术
郝老师为他树立了人生理想,并要他习练武术,通过武术巩固病情,并进一步振作精神状态。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学习。
经过三年时间,八个
月的治疗,22次咨询,他的心结彻底解开了。他的抑郁症痊愈了,他回到了学校,开始新的人生。
他感动的写了一篇文章:郝老师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案例二
十四岁少年自闭 网瘾 抑郁 六年不说话 郝老师经过 八个月二十二次咨询治疗 获得痊愈 成为一个阳光少年
儿子被诊断抑郁症
父母被吓得惊慌失措
一天,一位中年女性打电话来,谈到她的儿子的情况,一周后,我给她按排好时间,她和她的老公一起来到我的工作室。她们夫妇二人看上去表情都十分沮丧,拿着医院的诊断书,告诉我:她儿子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她们被医院这个诊断结论吓住了。她们四处求医,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我。
她们告诉我:儿子今年十四岁,上初中二年级,已休学在家半年,整天巴在网上,不和任何人说话,已经六年。八岁时,在桌子上曾经看到儿子留下的纸条上写着:他想离开这个世界。当时父母也没把它当回事,没想到,儿子患上了抑郁症。
他们又告诉我,曾记得,儿子从小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人也长得白净,人见人夸。怎么也想不到孩子会变成这样。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批评,学生打骂,弄得孩子不敢上学,干脆休学在家。他们作父母的,十分看重孩子的学业,孩子不能进学校束手无策。整日在网上度过更束手无策,现在又成了抑郁症,父母对于孩子的情况,心情越来越担忧,恐惧,他们担心,儿子患抑郁症,一辈子完了,不要说望子成龙,还成为父母的负担。从拿到医院诊断结论起,这对夫妻就整日“惊慌失措”,心情郁闷。
我要他们把孩子带来,他们表示没有办法带来孩子。根据他们所讲述的儿子的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后,告诉他们如何把儿子带来的方法。他们回去后,按我指点的去做。
“哄”着儿子远道来“咨询治疗”
一周后,他们真的把儿子哄来了。儿子名叫大军,是个皮肤白净的十四岁少年。起初,大军见到我十分羞涩与胆怯,马上就想回避。我主动上前微笑着接待他,他看着我对他的微笑,正想扭头躲避的他,又扭头跟着我进了咨询室。在我的对面坐下。我和他交谈两个小时,他一句话不说,只是我说到他心上时,他点点头。在两个小时里了解到他的问题的症结,根源。为了让他第二次再来,我要求他把自已的心愿给我写出来。他在纸上写下:他想上学,想和同学们正常交往。我抓住他的心愿,和他达成口头协议:我帮助你实现你的心愿,你愿意吗?他点头,丟示愿意。那你下周再来,好吗?他点头,表示同意。
然后,我告诉他母亲,我和她的儿子达成了口头协议。可是母亲怎么都不敢相信,儿子下次还能再来。母亲又告诉我:儿子每天早晨赖床,每天早上起床都很晚,经常会说好的事情,到时候就变卦了。
我告诉母亲,患抑郁症的人都有赖床的习惯,到时候,你强拉他。我又把这个现象告诉大军,要他和母亲达成口头协议,下次来的时间,早晨不想起床,要你母亲强拉一把可以吗?大军点头表示同意。 母亲还告诉我:儿子一路在火车上不敢见人。可见,这个孩子心灵受伤之深,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
孩子问题的症结:
学校老师批评,同学欺负 ; 回家母亲打骂 ,孩子活着没有价值感
下一周,母亲又带着儿子,准时到来。
这次,孩子见我不再羞涩与胆怯,并主动进来,坐在我的对面。
我和他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流。他仍然是一句话不说,只是点头。从这次咨询中了解到,孩子为何在八岁起就想自杀,而一直到十四岁,六年时间不说话,躲在网上。因为他活得毫无价值。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批评,同学欺负。在家里母亲对他学习要求严格,他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母亲又常常打骂。在八岁前,因他长得可爱,曾经是人见人爱的孩子,可是八岁后的日子却变成了这样。大军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每天活在痛苦中,就想以死结束生命。
谈到这里,我又和母亲单独交谈。我问母亲:你知道你的IL子为何八岁想自杀,现在成为这样吗?母亲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告诉母亲,这个根源在你的身上,你知道吗?母亲又摇摇头,表示不可理解。我告诉母亲:你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同学欺负中度过,回到家里再挨上母亲打骂,孩子无一处好过,这个日子怎么度过?放到你身上,你怎么活?母亲明白了,心里感觉对孩子有一丝的愧疚。她看到了孩子自杀想法和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
但大军这个局面究竟如何形成,又为何是母亲的问题,还需深挖。
我问大军,你对你的母亲满意吗?大军回答说:他的母亲是位好母亲。母亲打骂他,也是为他好,只是他自已不好。多么可爱的孩子,并没有把责任推到母亲身上。
咨询结束,母亲告诉我:大军喜欢和老师交谈。她这下不发愁下次再来了。
孩子问题根源在母亲
父母自以为是的管教越发执着,孩子被伤害越深。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奔跑,家长无奈看着心焦。本是最亲的双方,却双重伤害旷日持久。一个个家庭,健康消退,幸福沦陷,理想破灭,运势颓废。固执的家长不知伤害,孩子如同残花枯萎。如何来拯救孩子?谁来唤醒沉睡的家长?
又一周,母亲和儿子准时到来。这次重点在母亲这里。
在和母亲的深谈中了解到:她姐妹三人,姐姐和妹妹从小学习好,都因高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在省城有了很好的工作。而她却因学习不好留在了农村,长大在农村结婚成家。她羡慕姐姐妹妹,因此,把自已的人生遗憾寄托在儿子身上。是这个缘故,他对儿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我问她:你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她说:只要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活着。但这是儿子病了后的想法。她又情不自襟的说:说实话,谁不想让儿子成为“人上人”呢?
母亲想要儿子学业好,没错,可是,母亲的教育方法错误了,甚至是相反的。我给她指出了错误:不应盯在孩子的成绩与分数上,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儿子的心灵上。她不理解,她告诉我,她的姐妹从小学习父母从不过问,可是人家学习都好。我这样管难道错了吗?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我告诉她:打骂扼杀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更可怕的是:孩子成了个受气包,而带着这个受气包的心态,又延续到学校。打骂孩子使孩子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夲来孩子学习成绩应该不错,结果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加糟糕。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批评,又受到同学欺负。最终导致孩子无活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被糟蹋成抑郁症病人,成了今天的局面。
孩子的问题,在母亲这里找到了根源。进而我告诉她:一个好的母亲应当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并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而不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分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造成了孩子的自卑。现在她的孩子十分自卑,连人都不敢见。
母亲明白了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在自已身上,可是问题已经形成,这该怎么办?
孩子问题即是母亲问题 需要母子同时治疗
我告诉母亲:要给孩子做一个深刻的道歉,并认错。从此,扭转孩子对母亲的惧怕感。母亲给孩子认错道歉,这对于这个母亲而言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而这位母亲为了孩子的痊愈,也不得不这样做。
我告诉她:孩子的问题就是母亲的问题。治疗孩子就是治疗母亲。俗话说:慈父严母,而你是慈母吗?母亲就是要让孩子在母亲面前感到放松。得到肯定。让孩子即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但在他的母亲面前是被肯定的。我又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母亲,如何理解,鼓励,赞美与安慰孩子。如何转变她们的母子关系。如何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入手。孩子有了这三种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会自觉自律的去努力。根夲不需要父母去费力,更不需要父母去打骂。母亲开始照着我说的去做。
状态调整
大军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网上,晚上也总在十二点以后才能入睡。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六年。
从大军的脸色看,他的睡眠不足。我要求他调整生活方式,把状态调整过来。
先要他习练跆拳道,并进行“补觉”。
母亲强拉孩子,陪伴孩子到跆球馆习练跆球。
这一阶段每日十点睡觉,白天想睡则睡。
帮助大军找到人生理想
一个星期后,再来时,大军的脸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面貌也和过去大不相同。
母亲告诉我,上个星期的活动及补觉情况。
这次咨询,我和大军谈到了他的人生理想。我告诉孩子,人应当有人生理想,有了人生理想,人生就有了意义。在十四岁年纪就应该有人生理想。大军依旧不说话,还是点头,表示赞同。谈完后,我要求他写出了:你想成为什么人?他在纸上写出:他想成为软件工程师。
我又单独和母亲谈,把大军的人生理想告诉母亲。并问母亲,你认为你的孩子的优点是什么?母亲说:孩子思考问题很深刻,平时说话就能感觉到,说出的话很有意思。我马上告诉母亲,把你看到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
我告诉母亲,及时肯定孩子。
母亲心病不去 孩子的病难痊愈
又一次到来。刚刚看到孩子好转,母亲又着急要孩子进入学校,她还是不能够把学习成绩和分数放下。我告诉她:现在在孩子这个时代已经和你那个时候比,出路很多,不一定非上学才是唯一出路。现在也不是用有好工作,好单位衡量人的价值。她又告诉我:其实,现在要论生活,姐妹仨还属她富有。可是逢年过节,走亲戚,人们还是看得起她的姐妹,而看不起她。因此,她无论如何还是无法放下孩子的成绩与分数。
她又忘记了孩子还是病人,忘记了她先前说的,只要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活着。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问题完全是母亲心病的投射。
我又告诉她:现在上学的方式也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学校,还可休学复读。可母亲还是怕耽误功课。
母亲这块心病难去,孩子问题难以治愈。我告诉母亲,现在必须先放下成绩分数,孩子治病要紧。并点醒她:你忘记了你刚来时对我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就可以吗?现在孩子自信心还没起来,进学校会加重病情,说到这里,母亲很无奈,只好不再谈孩子进学校的事情。
母亲要学会鼓励 赞扬 肯定孩子
大军十分自卑,不敢见人,也不去任何亲戚家。母亲带他到跆拳道馆,他也不敢去。怕见到更多的人。母亲强拉着去,从头到尾的陪伴,他的状态渐渐好转,睡眠状况也好转,上网的时间也比以前减少了许多。但要他进学校,他还是十分恐惧。母亲态度对孩子发生的变化,孩子还不习惯。母亲还需学会爱孩子。许多人以为母亲爱孩子是天然的事情,这是低层次的动物式的爱。母亲要懂得关爱孩子的心灵。我建议母亲多看一些有关亲子关系的知识,改变亲子关系,孩子在母亲这里精神放松,孩子的头脑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成绩才会好起来。
母亲要学会鼓励和赞扬孩子,孩子越被鼓励和赞扬才会越好。这样才能改善孩子自卑的心态。
自信心的练习
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又特别按排了对孩子自信心的训练课程。
我要母亲陪着孩子,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我是可爱的,我是聪明的,我爱我自已,我是能行的。
我要求母亲每天陪着孩子十分钟自信心强化训练。并告诉母亲意识到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母亲按着我教导的去做。
兄弟俩个一起到来
大军还有个比自已小两岁的弟弟。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哥哥文静,弟弟活泼。弟弟在学校学习还可以,居于中上。母亲对弟弟也不打骂。母亲说:她在小儿子身上一点也不费心。在大军六年自闭不出门的日子里,弟弟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依赖,他只有弟弟这一个玩伴。母亲又告诉我:论思维还是哥哥深刻。我问弟弟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弟弟一口回答,当警察。
我要他们俩个一起看力.克、胡哲,看完后,要他们二人给我写下收获,弟弟写了很多,但比较肤浅,哥哥只写一句话:生命永远充满着意义。这一句话很深刻。我告诉母亲,要把这句话,用书法写下来装表好,掛到大军的床头,让他每天都能够看到。这句话是他的病的治愈的核心。他领悟了这句话,这是他患病好转的质变,这句话对孩子太重要了。
母亲又按着我说的去做。
母亲的病根又在作怪
突破母亲的“旧观念”
母亲看着孩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又着急孩子的上学问题。她始终不能放下这块心病。这回我告诉她,你的观念太陈旧,今天人们对上大学的认识已和二十多年前的你不一样,再过二十多年,就是孩子三十多岁,人们对于上大学的认识就更不是你所认识的。当然,大学是要上,但并非就是初中,高中,大学这样的一种方式。先工作一段,再上大学,也可以。改变命运也不是只有上学这一条路。好单位,好工作也不是人们最羡慕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与变化,我们的观念也要跟上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况且我们今天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毕业也不一定分配工作。
上大学的目的不是能成为人上人,而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不客气的给他指出:这个要求与想法已经太落伍了。
抑郁症康复 网瘾戒除
自闭 网瘾 抑郁 六年不说话的少年变成了阳光少年
最后一次母子到来,母亲激动而兴奋的把医院的诊断结论拿给我看:抑郁症完全好了。并告诉我:上网的时间也很少了。六年不说话,和母亲也不说话,开始走进厨房,和母亲说个没完。
我建议母亲,要孩子进武术学校习练一段时间武术,强身健体,磨劢意志。之后,再考虑进学校上学。
八个月后,孩子进了学校。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很粗,没想到是这个十四岁少年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上学了。我这才反映过来。原来,在二十二次的咨询中,他从未说过一句话,都是我说,他点头,咨询完后,他给我写出两句话。但这两句话很深刻,也很有高度的概括与总结。
他是个文静,白细的男孩,没想到声音却很粗犷。
他的母亲告诉我:孩子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母亲还告诉我:在每次和孩子谈起老师您的时候,从孩子的表情中就能看到孩子对老师的感激。
案例三
手淫成瘾引发抑郁症
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因手淫成瘾而导致抑郁症,休学一年。
这是个高才生,他学业优秀,他的目标是考入北京大学。他平时也非常努力。但在他成绩不如意时,就会想到手淫。手淫给他带来的一时快感,使他的烦恼似乎减轻了一些,但过后不久,又是更大的烦恼。频繁的手淫使他的身体亏损,失眠。又使他学习力不从心。他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无法走出来。
他的北京大学的目标渐渐离他远去。和他一样学习成绩的同学都纷纷考入了各自向往的大学,而他却休学在家。
他痛苦,他无奈,他想一死了之。他感觉这样下去,这辈子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被废了。他活在了痛苦的状态中,没有一丝的快乐。
只有在手淫中能让他有一些快乐的感受,因此,他几乎每天都要手淫。而手淫过后又是无尽的痛苦。可是,他无法戒掉手淫。
他的母亲找到郝老师,将儿子情况讲述给郝老师,并要儿子接受咨询。
儿子经过和郝老师的咨询,得知:他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他在一年的休学中,已经经过了西医,中医的治疗,心理医生的咨询,但都无济于事。郝老师详细了解他的手淫的起因及每次手淫前是什么状况,针对性的对他进行心理治疗。他是从初中就开始手淫,期间,他想过许多种戒手淫的方法都无济于事。他正准备放弃学业去参军,他想通过部队生活,戒掉手淫。他的母亲找到郝老师后,而经过郝老师一次咨询,之后按照郝老师的方法去做,手淫一个月后戒除。至今已经将近三个月了,已经从过去每周都最少四次的手淫,三个月时间里仅只有两次。手淫偶尔一两次都为正常。
目前,他已经进入正常状态。在戒手淫的同时,郝老师指导他调整生活状态。一个多月过后,他已经进入了学校。
案例四
母亲的去世 导致抑郁症
40岁男儿,没有结婚,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两个姐姐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母亲去世后,姐姐都很快从痛苦中走了出来,而他却两个月过去了,连工作也无法做。一直走不出来。姐姐不理解,同样都是母亲去世,姐姐还是女儿,都能够很快走出来,而他怎么是这个样子。姐姐们逼着他去工作,可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去工作,每天坐在家里发呆。
没有了母亲,他两个月走不出来,工作也不干了,想死了之。他晚上失眠,患上了抑郁症。
他寻求心理帮助。他来到郝老师工作室。
他不明白为何姐姐们在母亲去世后,很快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他却不可。经过郝老师分析,他明白了。因为,他至今没有结婚,他唯一的感情寄托就是母亲。他是为母亲而活着。在年轻时,他骑自行车比赛曾经得到过辉煌的成绩,但是,在一次事故中,他放弃了骑自行车的比赛,离开了体育界。那时,他感觉人生很有意义,到处都是赞赏,夸奖。而后来他放弃体育后,就默默无闻了。他不甘心这样活着,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使他的命运翻转。他成为一个饭店的厨师。他感觉人生毫无意义。他曾经有过辉煌,可如今他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可那个辉煌还一直不能够忘记。在择偶中,他仍然坚守过去辉煌时的标准。不能够降低自己。可是,现实中那个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他成为为母亲而活。如果没有母亲,他感觉人生将对他没有了意义。母亲是他活着的唯一的支撑。因此,母亲的去世,他生命中唯一的支撑倒塌了。而姐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儿女。所以,同样是母亲去世,对于姐姐很快就走出来了,对于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郝老师给他分析完后,他和两个姐姐都找到了他为何走不出来,不能够工作的原因。两位姐姐也不再逼迫他工作。
他继续接受郝老师的咨询治疗。郝老师帮助他重新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他告诉郝老师:他喜欢武术,郝老师建议他从武术教练方面努力。这样和他过去的体验特长完美的结合起来了。他对郝老师的建议非常认同。
从此,他辞掉了厨师的工作,走上了武术的道路。
一年后,他不仅从抑郁中走出,已经走上了武术的道路,还带了两个学生。他的人生重新开始了。他活得越来越开心。
案例五
儿子北大毕业 父亲患抑郁症
儿子毕业名牌院校,父亲多么的骄傲和荣耀。没有想到,父亲却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父亲就这一个儿子,从小父亲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盼着儿子成器。儿子也非常的争气,学业优秀,高考上了北京大学。父亲自然是为儿子骄傲。父亲常常骄傲的合不拢嘴。
可是,自从儿子进入大学后,父亲却越来越感觉到儿子与他越来越远。有时感觉儿子很冷漠,这种冷漠近乎让父亲对儿子感到恐惧。父亲面对冷漠的儿子,在被别人羡慕的背后,常常带着内心的恐慌和忧郁。这种内心的恐慌和忧郁,久而久之使他夜不能寐。尤其快进入退休的年纪,这种莫名的失落,有时还想结束生命。
经过医院诊断:父亲患抑郁症。父亲开始四处求医。吃了大量的关于治疗抑郁症的药,钱花了不少,但病也始终没有好转。他想求助心理医生,在全国最权威的精神病院的心理医生那里接受心理治疗,仍然无济于事。
一天,他在网上找到了郝老师。他从南方给郝老师通话,在通话中他告诉郝老师:他为了他的病已经求助西医,中医,心理医生,但是,都没有解决了他的问题。可是,他这个病使他痛苦,使他不得不继续寻找治疗。他说:看到郝老师的简介,就认定郝老师能够解决他的问题。
一天,他提前和郝老师预约好时间,从远方坐飞机飞到郝老师工作室。
他自己认为:经过多少年的思考,他似乎已经快到了想通的地步,但是,就差那么一点,就使他过不去。他希望郝老师能够把他这一点点通。
紧接着,他向郝老师详细介绍了他的情况。原来,他的一生是比较顺利。几乎是心想事成。他对自己的大半生走过来也非常满意。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在这个将要退休,而且,儿子什么都满意中,他总是不快。他担心儿子不孝顺。奇怪儿子名牌院校毕业,给父亲带来如此大的荣耀,怎么和不孝顺联系起来?
郝老师问:你退休后准备做什么?他说:已经退休,就打算看看孙子。郝老师听到他这个回答已经找到了他的问题的症结。
他过去是个十分上进的人,在一个大单位里担任领导。可是,一旦退休,就没有了自己。他把后半生的希望押在了儿子的孝顺上。他没有想到,儿子还有儿子的生活,工作,事业,家庭。退休后,他的生命的全部成了儿子,可是,儿子生命的全部却有许多。因此,儿子的感情不能够完全满足父亲。
他说:这个他也能够理解。可是,他说感觉儿子冷漠,就怕将来他一旦有个事情,儿子都来不了。他又拿他和儿子比较,他说他很孝顺他的父母。他回到家里,经常给母亲梳头,锤背其它几个弟兄就做不到,他的母亲常说:她只有一个儿子。他也希望他的儿子象他和他母亲那样亲密,可是,在他儿子身上怎么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他现在回顾起来,才梦然醒过来,其实,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他更加不能够理解。
郝老师明白了。父亲把退休后的全部归到儿子身上不正确,可是,儿子从小就这样冷漠是什么原因?儿子也有问题。可是,儿子的问题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不明原因。
郝老师告诉父亲:这个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也与我们的社会导向有关。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分数和成绩当作衡量一个人好坏的首位,而往往忽略了人的情感培养的教育。就是人们现在说的:智商高,情商低。这也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弊端。只注重知识,不注重做人的教育。而这个儿子的情况还往往发生在这些高学历的人群里。更严重者,学了一肚子知识,却没有了人性。父亲对郝老师所说也似乎很有同感。父亲感慨的说: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让儿子上这个大学。
郝老师告诉他:一方面自己调整,退休了也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另一方面,最好要儿子也接受心理咨询。也要儿子意识到,情商低对他的事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父亲很难为情,他说:自己的问题可以解决,儿子可是难以接受。正因为他自认为文化高,父亲还很难说服他。
父亲真的通过郝老师的一点,想通了。父亲的抑郁症也一天天好起来了。父亲找到退休后自己的追求,开始了第二次生命。父亲说服不了儿子,父亲说:让生活去教育他吧。
案例(六)
调整夫妻关糸 治疗抑郁症
一天,郝老师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要求立即安排咨询。他们从远方开车来咨询。郝老师给他们做了特殊的安排。
下午4点钟,一对年轻男女带着个中年女性来到郝老师工作室。
他们是来给这个中年妇女咨询。来前为何如此急促,是因为,这个中年女性正在家里发作,又哭又闹,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已经好多次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只听见她在哭闹中说着:她成了精神病了,她什么也做不了了。她这个发作的样子也很象精神病。这个中年女性,是这对年轻人中男性的母亲。这对年轻人正在恋爱,还没有结婚。
以往他的母亲哭闹一顿,过后也就没有事情了。而这次却一直哭个不停。这下儿子想,必须给母亲找心理医生看看了。
第一次咨询
郝老师对她的问题详细了解后,并做出诊断。
原来,这位女性出生于一个领导干部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就把她寄养到农村。她在农村长大。
由于她从小就没有享受到父爱和母爱,到年龄大了后,她希望找到一个爱她的人结婚。她在选择她的丈夫时,其它外在的条件她都不在乎,唯一在乎的就是对她的爱。
她生长在农村,但她毕竟是干部子弟。她完全可以到城市生活。没有想到,她为了爱,下嫁给农民。然后,她又跟着自己娘家的兄弟姐妹搞起了钢材生意,她把丈夫的一家也带领着富足起来。她对于丈夫是有功之臣,更应该得到丈夫加倍的爱。然而,没有想到事与愿违。丈夫心中的第一位仍然不是她。而是工作。在她急需要丈夫关心的时候,丈夫能够放下她,忙工作去了。对此,她感到很痛苦。经常因为这个,两个人发生争执。
而就在一次晚上发生大的争执后,她开始失眠,开始和丈夫分居。
而又由于失眠,身体感觉很不舒服,她去医院看病。
她把病情告诉医生,医生给她的诊断是“抑郁症”。她听到抑郁症这个结论很惶恐。她早已经听到抑郁症是个很可怕的病。她又问医生,抑郁症将来是不是就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医生回答说:是。
医生的这个回答更吓住了她。她的哥哥就是这个病。从哥哥得了这个病就什么也干不了了。还经常去精神病院开药。药物从此就不能够离身。她很怕成了哥哥那个样子。假如成了哥哥那个样子,她就什么都完了。她越想越害怕,每天都活在恐惧中。而这个恐惧放在她的心理,谁也无法理解。她一个人憋得难受,就哭闹一顿,这样发泄发泄似乎感觉会轻松一些。这就是她今天哭闹而儿子带她来的原因。
听到这里,郝老师已经对她的问题症结做出了诊断结论。原来是被医生恐吓住了。
其实,抑郁症也并非能够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也并非目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可怕。
她的问题的症结是:生命中爱的v缺失。
通常人们在原生家庭缺了什么,就会在婚姻中寻找什么。这位女性正是如此。因为童年的缺失,就要在婚姻中补足。
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去‘寻找这部分缺失。比如:下嫁。从择偶条件上降低自己。然后,以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代替男人,使家庭富足。没有想到,她还是没有找回这部分的缺失。
她很痛苦,失落。她认为这是她人生追求的最大价值。她得不到。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去。
这是困扰着她的一块心病。因此心病她患上了抑郁症。而又经医生一说:她又对这个病而担心,恐惧。
第一次咨询结束,她感觉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人能够懂她,心中得到一种释然。紧张而恐惧的情绪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第二次咨询
三天后,儿子和他的女友又开车带着她,从外地来咨询。
她告诉郝老师说:她的心脏也不好。这个问题也使她十分担心。
郝老师告诉她:你患抑郁症,主要是失眠。而睡眠不好,白天就很难受。身体还会出现许多症状。其实,心脏不好,比如早博,心率不齐等都是失眠引起。而引起失眠的根源却是你的心病。
在你的生命中有一种“爱”的缺失。这是常人无法感受到的。就连你自己也不是太明白。因此,你的潜意识,一直在寻找这个“缺失”。你把寻找缺失的希望寄托在婚姻里。因此,你付上了许多代价,比如,论世俗择偶的条件,你不应该选择今天的老公。而你为寻找这个缺失,下嫁了他。你又为了赢得这个缺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承担了一个男人该承担的。结果你把家搞富余了,仍然没有找回这份缺失。
你失望了,你很痛苦,你生命中最需要的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这种价值的失落导致你痛苦,甚至还想自杀。尽管在外人看来,你的日子富足,儿女孝顺,一切令人羡慕,但却没有人理解你的痛苦,老公也不懂你。
郝老师所为她解释的一切,她都点头默认。
郝老师建议:要她把老公叫来。
第三次咨询
她的老公叫来了。郝老师这次与她老公单独谈。
郝老师问她老公:你的妻子已经来过两次,这两次都是你儿子和来婚妻陪她来。你怎么没来?他一口回答说:工作忙。
郝老师又问:你知道你的妻子为什么得病吗?他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他还很委曲的告诉郝老师说:他为给妻子看病,已经花去了近两万元。郝老师又问:你知道你的老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他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郝老师告诉他:陪你妻子来咨询的应该是你。而不应该是儿子和未婚妻。而你是我叫你来你才来啊。你要知道,这就是你妻子患病的病根。他听到这里,有点迷惑了。他用渴望的眼神望着郝老师,希望郝老师继续把话说下去。
郝老师问:在你的心中第一位是什么?他立刻回答:工作。郝老师告诉他:你妻子就是希望你把她放在第一位。他又告诉郝老师:平时他也会经常给妻子买点吃的,以表达对妻子的关爱。郝老师却指出: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他却会做下妻子,选择工作。他认为这个没错,男人吗,赚钱养家糊口是第一啊。郝老师说:这可能是大多教男人的做法。是的,放到别的女人也许不会在乎这个,可是你的妻子却和别人不一样。这下郝老师把他也搞糊涂了。
他在想:他的妻子为何与别人不一样?带着这个疑问,结束了这次咨询。
第四次咨询
她又告诉我:她的老公很难转变。过去经常发生争执。都无济于事。这次来这里也费了很大劲。不是因为儿子,他是绝不肯来的。
郝老师问:你认为你老公爱你吗?她摇摇头:表示还可以。但总是感觉缺少什么。而且爱不到点子上。比如,平时我并不喜欢那些小吃,他却不停的给我买。弄得我嫌烦。可是在我病了,最需要他陪伴的时候,他却能扔下我不管去工作。
郝老师告诉她: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大多数男人的做法。这是中国传统习惯。而大多数女人也不会介意。而你的情况特殊,你的老公不懂你的特殊性。这个需要让他明白。
郝老师又告诉她:男人也是需要女人调教的。
她点点头,表示默认。
第五次咨询
她的老公带着上次的疑问又来了。他回去想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想明白。这次,他究竟要明白一下,自己的妻子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
郝老师问:你知道你妻子当初为什么选择你?论她的条件,她是不是应当选择比你好的?他点头默认。她为何这么选择,途得是什么?他又不解了。郝老师告诉他:选择你就是为了你更爱她。郝老师进而给他点破了,他妻子与别人的不一样。因为你的妻子是个童年缺爱的孩子。父母把她放在农村寄养。这是她生命中的缺失。她想在你这里把这块缺失找回来。
说到这里,他明白了。他也似乎知道了他的问题所在。他爱他的妻子,没有他的妻子,也没有他的今天。可是,他就是不明白如何去做?这下他明白了。
第六次咨询
每次陪着来的儿子和未婚妻,都是坐在外边等候,这次小俩口也迫不急待的想了解下,他的母亲究竟是得了什么病,能否治好?
郝老师把他母亲的病因原夲告诉了儿子和未婚妻。小俩口也明白了,母亲原来是这么回事。
然后,郝老师把一家四口叫到一起。老公决定改变,妻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儿子和未婚妻以他们小俩口的相爱为榜样:未婚妻当着老俩口的面告诉郝老师说:她的未来老公起初恋爱时也不懂,从来不知给她打个电话,是我要求他这样做,他现在学会了。她听到未婚媳这样做,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从来没有这样去调教,只是在生活中出现问题,就发脾气,争吵。
郝老师告诉他们:小两口如何相爱是你们的榜样,你们老俩口要向小俩口学习。
六次咨询后,一家四口高兴的离去。
过了一个月,儿子来电话告诉郝老师:他的父亲立竿见影,当天从我工作室走出,进楼梯就拉上母亲的手,母亲看着父亲的改变,心理高兴极了。从此,每晚睡眠也香甜起来。过去那种三天两头发作的样子,再也不见了。
母亲的抑郁症已经得到彻底的痊愈。
案例(七)
大学同学宿舍 导致 十年抑郁症
十年已结婚生子,而她的心仍停留在大学宿舍。是因为在大学宿舍,从此,改变了她对自已的认识。她认为她是个“有问题”的人。从此,她变得不敢与人交往,不敢正眼看人。她是个特别喜欢在公众面前展示的人,而现在她连人也不敢见,她太痛苦了,连想死的滋味都有。她究竞要弄明白,她有没有问题,为何一个宿舍七个同学一起孤立她一年。我不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
一天,一位三
十多岁女性打来电话:她说她在一家心理机构已咨询近两年,花费二万元,但总感觉她要知道的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明白。她在电话里简单叙述了她的问题:是在上大学时,宿舍共八个女生,而七个女生都不和她说话,她很渴望和她们交流,但她们没有一个人理睬她。她从此患上了病,她总认为自已是个有问题的人。也从此,她变得不敢与人交流,不敢与人说话,甚至不敢见人。现在她已毕业十年,从工作到结婚到孩子已经三岁,她仍然走不出大学宿舍的阴影。她很痛苦,想死的滋味都有。说到这里,她说在网上看到我的介绍,她断定我能解决她的问题。她和我予约了时间。
一周后,她来到了我的工作室。她一进我的工作室,我就给她做了结论。我告诉她:你是个有特性的人,你的问题就出在你的特性上。这位女士身材高大,苗条,皮肤白皙,细眉细眼,说话声音柔和甜美。虽不能算美貌出众,但女性味十足,站在人群中也是比较出众的。
她一见我,我就给她下结论。她想往椅子上坐,但激动的坐也坐不住,她感觉我的结论说到了她的心里。这下说对了。但她又不敢相信。前边的咨询,将近两年都没有找到答案,而这个老师却一眼就说对了?激动之后是怀疑,究竟是不是这样?为了证实一下,这个老师说得是否正确,她定了一个疗程,四次咨询。想看个究竟。
紧接着,她坐在我的对面,开始了面对面的咨询。我边咨询边看着她。她是在一个政府机关从事公务员工作,可是,我总感觉,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演员。与公务员身份格格不入。
我就问她:你最喜欢从事什么工作,她一口回答:演员。我的判断虽不精准,但也不是没边。我看到了她那个真正的人。
紧接着她说:在大学,刚进校,就有一位全校最优秀的男生追求她。那时,她非常骄傲与自豪。她还经常参加学校的演讲大赛,在校院里,她十分活跃。听到这里,她的问题的根源已基夲出来。
她夲身出众,又爱表现,她具有演员特质,又与普通人有别。我告诉她:你的光茫遮住了别人。别人就不舒服。她又告诉我:我特别想和宿舍的同学交流,我用我最大的爱心去关心她们,我给她们打水,甚至收拾碗筷,以换得她们对我的友好,但无论我如何去做,都不行。我不知道我有什么错,我错在哪里?因为弄不明白这个问题,我给自已定性:我是个有问题的人,要不为何宿舍七个人能孤立我一年不和我说话?从此,我換了一个人。
她是个据有演员
特质的人,而这种特质夲身就是要在大众面前展现。她也告诉我:她十分不喜欢现在这个枯燥的公务员工作,她想即使当不了演员,也要做一个与演员相近的工作。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已的价值,这是她人生最大的追求。而现在经过大学宿舍,她变得不敢与人接触,这是对她天性的扼杀。她开始患上了抑郁症。
她不喜欢默默无闻的人生,她就喜欢演员,主持人一类的工作,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已的魅力。她的天性与特质,正好容易遭来嫉妒,我们中国文化喜欢含蓄。尤其作为女人,美女往往容易被普通女性妒嫉,这是她的问题的症结与根源。
十年来,她一直在抑郁中,现在经过一个疗程的咨询,证实了老师一眼所做的结论。她从此明白了自已没有问题。她找回了从前的自信。
一个疗程结束后,她抑郁的表情终于带着微笑离开了。
一年后,她又一次精神换发来找我,她告诉我,她的病痊愈了,还在一家大公司当上了主持人,并邀请我去参加她主持的产品说明会。
厌学类
案例(一)
我上不了名校 不是人
父亲是西安交大毕业,母亲也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母亲在大学里当老师,父亲在科研单位搞科研。她的姨姨舅舅都是全国名校毕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她认为自己本应该是名校的大学生。尤其,在平时,姨姨舅舅们会经常给她时不时的灌输,上名校的意义。潜移默化中,她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上不了名校,不是人。
由于这个人生信念和环境对她的压力,她给自己的学习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直到她开始厌学。
她格外的努力,早起晚睡,开始出现失眠现象。她开始感觉学习力不从心。她终于休学在家。
在咨询中,我告诉她:名校毕业是可拿高工资,但大富翁并非名校毕业,比高工资还厉害。她受家庭环境影响,观念落伍。在她的父母辈是追求名校,大学毕业与不上大学的人天地之差。大学毕业可以干上好的工作,有好的身份与地位。但在她这个时代,富翁们没有上过大学。而当今时代,人们更羡慕富翁,而非好工作。目前,我们教育的缺陷,并非有富翁教育。因此,苛求名校并非是最好的目标。听到我这番话,她的心放松了,压力也减轻了许多,睡眠也好起来了。反倒能进学校了。
经过一个多月八次咨询,她回到了学校。在轻松的心态与状态中学习,成绩也反而上去了。
第二年中考,她考入了省立重点中学。
案例(二)
孩子也有人生失意
初中考高中没有考好,落入普通中学。进入普通中学还不被老师同学看好。在班里遇到同是天涯沦落人,成为知音,结果唯一的知音也背叛她,还说她的坏话。
人生一连串的不如意,使她无法承受。她终于崩溃了。她的人生一片黑暗,她开始失眠。失眠又使她的学习也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下降。直到无法上学。她只好在家休学。
她在家休学已经两个月,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办?自己独自一人关起门来,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她父母的朋友也看到了她的问题,建议她的父母赶快给她看看去。
第一次咨询
父亲来到郝老师工作室,把孩子的情况讲述给郝老师,一个在单位当领导的男人,竟然边说边哭了起来。 郝老师已经从父亲这里听出了问题。这对父母对孩子的学业非常看重。这个女孩也很优秀,在学校里还很活跃。在班里担任宣传委员。 现在人生遇到挫折。 郝老师建议父亲把孩子带来。
第二次咨询
诊断 她是个从小在学校一路受宠的孩子。因为,高中没有考好成绩,从重点中学滑落到普通高中。进入不如意的中学,还不被老师同学关注。因为在初中时,她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是个被老师与同学关注的公众人物。她不习惯于默默无闻。这样似乎感觉连学习的动力也没有了。扎在人群中,没有人肯定她,认可她,赞美她,她就象被丢失一样,看不到自己的存在。本已中考失意,没想到新的环境又使她很失落。在她如此不如意和黑暗中,遇到了一位同是天涯伦落人的知己,她象紧紧的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没想到,她这位落难时的知己,不久又背叛了她,甚至还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她的人生节节败落。一个接着一个的打击,使她缓不过来了。她抑郁了,她开始失眠了,没想到,她竟然连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成为倒数。这下她感觉自已一切都完了,这个成绩会让老师同学歧视她。她越这样想,思想负担越重。思想负担越重,她越无法入睡,结果连学也不能上了。她不得不休学在家。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解决她的问题,父母看着她这样,很着急,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心的朋友劝她的父母,赶快给她看看。
经过两个小时的咨询,她的问题的症结清楚了。她遭受到一连串的打击,她的内在的生命没有建立起来。她在以外在的肯定和认可为人生的动力。现在这些外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她的人生的价值倒塌了。她最后寻找到的一个生命支点也倒塌了。她不知道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的人生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而且,看不到光明在哪里?
再深入挖掘她的原生家庭,她在父母眼里是个令父母骄傲的孩子。父母也十分宠爱她。她在父母这里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学校。在学校是老师,同学夸奖的好孩子。她已经习惯了被欣赏,被宠爱的感觉。而在这个不称心的学校,却连这个感觉也找不到了。她从小的习惯被打破了。而最后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也丢失了。
两个小时的诊断,治疗方案也已经出来了。治疗她的问题,需要建立内在的生命。
第三次咨询
上次咨询完一个星期后,郝老师告诉她,回去后早晨起来跑步,白天运动,把觉睡好。她按照这个去做,第三次咨询,事隔一个星期后,她的脸色已经从上次的灰青变为黄色。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因为,她找到了能够理解她的人。说出来,内心就感觉到一种释然。
这次郝老师已经进入对她的问题的治疗。郝老师问:你想过没有,你将来想成为什么人?她摇摇头,似乎这个问题还从来没有想过。郝老师又问:你喜欢什么?她又摇摇头似乎也不是太清楚。郝老师又问:你最羡慕什么人?她回答说:作家。郝老师问:在功课里,你最喜欢哪一门功课,是语文吗?她点头默认。她又告诉郝老师:她喜欢阅读文学作品。
建立内在的联系 外求变为内求。在这前,她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赞扬。如果不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认可,她感觉学习就没有了意义。
价值观的偏离
郝老师的法子,真灵
我的女儿上高中一年级。女儿从小到大活泼可爱。在初中时,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在亲朋邻里也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没有想到的是,刚进入高中,突然,女儿变得郁郁寡欢,和谁也不想说话。更严重的是,学也不上了。两个月时间,一个人钻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不出来。朋友们到家里来,也不搭理。朋友们也发现,女儿不对了,建议要带着女儿去看医生。
我为女儿开始四处寻医,经过大医院的诊断,没有想到,女儿竟然得了抑郁症。当看到这个诊断结论,我们全家都惊慌失措。顿时全家感觉天昏地暗。就在这个时候,有朋友向我们推荐了郝名多加老师。我们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郝老师。
我作为女儿的父亲,见到郝老师,竟然克制不住自己恐惧的情绪,在郝老师面前痛苦起来。看到郝老师似乎就象看到了救星。我把孩子的情况告诉郝老师,郝老师耐心的倾听,从郝老师平静而淡定的表情中似乎可以看出,郝老师对于孩子的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之后,郝老师叫孩子亲自过来。
第二天,孩子亲自来到郝老师工作室。当孩子第一次咨询完后,就从孩子的表情中看到孩子比过去轻松了一些。紧接着,孩子在郝老师这里咨询八次,两个月时间,孩子的情况一次比一次见好,脸色也从过去的灰青变得犯黄,犯白。孩子从抑郁中走出。两个月后,孩子决定回到学校。孩子又恢复到过去的活泼可爱的样子。
夏天到来了,孩子亲自带队,参加夏令营活动。孩子完全康复了。我们全家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
我们全家非常感谢郝老师。没有想到:郝老师的法子真灵!
案例(三)
母亲不相信说话能治病,是骗子吧?
上了高中的建建,从小是个很乖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也非常出色。他的父母外出经商,他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
他也是亲戚们夸赞的孩子。
他学习非常努力,以他的成绩,他肯定能够到一个好的大学。他平时给自己施加很大压力,他已经快承受不了了。可是,亲戚们见到他,都还在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这些亲戚不懂得他,他是个非常努力的孩子,是要他放松,不要紧张,结果又给他加劲,加压。他来自自身的压力,又加上外界给他的老力,他终于承受不了而“崩溃”了。
一天,他突然在家里砸东西发泄以缓解压力,没有想到,亲戚们以为他患了精神病。然后,在他发泄的时候,被亲戚们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建建的问题上,亲戚们完全帮的是“倒”忙,该要建建放松,他们却给建建加压,建建砸东西是为减压,潜意识中也带有对亲戚的不满,而更没想到,亲戚们竟然把他当精神病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他在精神病院,吃药,打针,整整两个月。他虽出院了,他的心理的痛苦也一时难以解除。他感觉自己一切都完了。原本想上个好大学,没有想到现在大学上不了,倒成了个精神病人。他想不通。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是他的父亲给他找到郝老师,要求他做下心理治疗。而母亲却怎么都不相信:说话能够治病。母亲怕上当受骗,第一次带着怀疑的心情,陪着儿子来到郝老师工作室。当他敞开心扉,把心理话告诉郝老师,郝老师明白了他的心。郝老师告诉他说:你的亲戚们帮了倒忙。他们没有掌握你的特点。你本来就是个自觉自律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个性要强,对于你这种人,应该要你放松,结果还在给你加压。然后,又不懂你发泄是为了减压,结果又把你送进精神病院。这些愚蠢的亲戚把你害苦了。郝老师说到这里,他感觉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理解他的人。他回到家后告诉母亲:这次找到了个好的老师,他想继续和老师交谈。
一周后,他又和母亲一起来到郝老师工作室。他的母亲告诉郝老师:她根本不相信,说话能够治好病。第一次来,她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看这位心理医生是不是个骗子?没有想到,儿子竟然说这个老师很好,还要继续来。母亲为了儿子能够治好病,无奈的第二次又陪伴儿子到来。
第二次咨询完后,儿子回去,一天天的精神状态比过去见好,母亲也越来越感觉奇怪。母亲的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开始认可说话真的能够治好病的道理。
经过两个月,八次的咨询,儿子的心理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病也已经基本彻底痊愈,他对自已的人生也重新做了按排,决定回去上学。
母亲从不相信说话能治病,到相信,到她也要接受郝老师的治疗。母亲说:她也有抑郁症。
最后一次,母亲又陪着儿子来到郝老师工作室,母亲走到郝老师面前:激动的告诉郝老师,她从最初儿子来这里到现在的心情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怀疑到相信。现在她告诉郝老师,她也有抑郁症,要郝老师也给她咨询治疗。
案例(四)
上不了大学 扫垃圾
郝老师,孩子不能上学了”,一位母亲几乎象喊救命一样,向郝老师发出来求救。
一个星期后,这位母亲带着女儿从远道来到郝老师工作室。
经过咨询了解才知:原来她的女儿今年十八岁,正准备参加高考,突然,女儿无论如何也不想进学校。母亲象在遭遇到天大的打击,可见这位母亲对女儿的学业是多么的看重。女儿平时学习很努力,从幼儿园起,就睡觉很晚,一直到高考,从来都没有象别的孩子一样玩耍。可是,老天似乎就是不凑巧,偏偏在要临近高考,却出现这种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经过郝老师咨询,才更加明白,原来,母亲经常给女儿灌输:如果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是扫垃圾。女儿被母亲这个理念深深的植入脑海。她拼命学习,加倍努力。也没有想到,在快进入高考的年龄,反而不能够进学校。而且一进学校就恐惧。课也听不进去,看书也看不进去,坐在教室里如针毡。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眼看着自己不能够学习,似乎就真的要扫垃圾了,晚上做梦都梦见从天空中掉了下来,她不敢想越想越恐惧。她的母亲甚至比她还恐惧。母亲认为假如女儿真的不能够上大学,真的一辈子扫垃圾就完了。母亲的希望也破灭了。
郝老师找到了她们母女的问题症结。她们的思维观念落伍,认知走向两个极端。其实,上大学并非人生的唯一出路,不上大学也不一定是扫垃圾。郝老师对他她们母女进行了观念与认知的调整,经过两个月时间,八次咨询,这个女孩子走进了学校。并参加了高考。
父亲说:打死我也不敢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