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天,受邀去一对老人家做客。老人的家在浙江中部的一个村子里,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村落,依山傍水,房屋错落有致,窄小的巷子七弯八绕的。陌生的人走进村子就好似走进了迷宫,不过这样的布局往往会让你有意外的发现。或许是一方水塘几只悠闲畅游的鸭子,又或许是老台门旁边不知名的几株野花,让深遂的巷子有了一点诗意的感觉。不经意间可能会闯进一条宛若雨巷似的小巷中,恍惚中会感觉着一位如丁香般幽怨女子撑着伞的身影刚刚从里走过似的。
老人的家也在一条小小的巷子里,如果没有熟人的陪同,我估摸着自己可能是找不进来的。这是一座建于七八十年代的小院落,低矮的二层小楼前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有一块小小的菜地,里面的青菜油绿油绿的,长势正好。小小的院落干净整洁,像是才打扫整理过的,几乎没有什么杂物,不似一般的农家,家什农具无论怎样整理也总有零乱的感觉。
一位老人已经站在院子里等我们了,是一位衣着整洁,身板硬朗,体态适中的老人,两鬓的发须是灰白色的,面色红润饱满,走起路来轻巧无声。我猜想这位可能是亲戚的姑夫了,我们与老人打过招呼后,走进厨房,与正在灶台上忙碌的姑妈打招呼,姑妈看到我们很是开心,忙不迭地请我们品尝刚从锅里盛出来的煎油豆腐,味道果然地道的农家味。油煎过的豆腐松软而有嚼劲,菜籽油的香味从口腔内窜进了鼻腔。好多年没吃过在灶台上烧出来的饭菜了,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了。灶口里红红火焰瞬间给了我一种家的温暖的感觉。
因为是远房的亲戚,平时很难在家庭 聚会中碰到,因此并不是十分熟悉。介绍之后,大家才想起了上一次见面已经是许多年之前的事情了。我分清了辈分次序之后,方才知道站在院子里迎接我们的那位老人是二姑夫,并不是我猜想的小姑夫。如果是二姑夫,那么他应该有92岁了,真的让我觉得惊奇,怎么看也都只有七十多岁,将近八十的感觉啊!怎么显得如此年轻呢,而且脚步还如此轻便,走路悄然无声呢?
我向老人们了解这些年的生活状况,原来他们这些年并不住在这个小院中,也是最近这一两个月刚刚从儿子家回来,平时都是住在城里的家里,小院是前些日子刚打扫出来的。我想像不出两位平均年龄86岁的老人,是怎样将这个多年未住过的院落打扫的如此整洁的。
老人们告诉我,这个院落建好之后就没怎么住过,因为工作关系很少回到这里来。后来儿子们出外求学工作,他们退休后也一直跟孩子们住在一起,这个院落就一直这样空置了好多年。只是最近突然想回来住些天,体会一下村子里悠闲散慢的生活节奏。他们估摸着也住不长久,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们已经打电话催他们早点回去了。
都说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情结,我想这两位老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年轻时省吃俭用自己盖起来的房子,却没有正经住几天。而今年事已高,儿子们也不放心两位老人独自住在老家。如果旧村改造真的按计划进行的话,老人们的房子估计就要拆掉重新安置了。那么他们想要在自己年轻时亲手建造的房子里住一住的心愿,恐怕以后就不能如愿了。
也许是这些原因,才促使两位老人自己动手将杂草丛生的院落清理干净,将积满灰尘的房间打扫整洁。此时的厨房整洁温暖,我都难以想像它没打扫之前的样子了。一切收拾停当,安静在在此过了几日回忆中的日子。其实没有现代家用电器的房子住着应该不是那么方便的,我难以理解两位老人住在这里的心情。
与姑夫闲聊不多时,姑妈已经烧好了满桌的菜肴,招呼我们上桌吃饭了。看着满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我自叹烧菜的手艺与八十多岁的姑妈真的不能同日而语,手脚麻利程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姑妈安慰我说,你们现在一家就三口人,不比我们当时一大家子人,烧饭时手脚不麻利点,大家都得饿肚子。我自忖根本不是这个原因,关键还是现在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变得四肢不勤了。
餐桌上,看九十二岁的姑夫牙口很好,既没有念叨米饭的软硬,也没有说哪个菜咬不动之类的话。只是姑夫似乎不怎么会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他不知什么时候走到院子里大声咳嗽的声音惊动了我们,大家想起身去院子里看一看老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姑妈阻止我们说:“不用去管他,你们继续吃饭,他一会就好了。他平常不怎么会吃鱼,所以偶尔吃一次总会被卡住,一会就没关系的。”话音刚落,姑夫已经走进来了,他回应我们说“让大家担心了,我没事了,鱼刺已经被我咳出来了,你们继续吃饭吧!”
两位老人的胃口都很好,饭量也比我们大很多。我看餐桌上的菜都是按我们年轻人(当然相对于这两位老人来说,我们真的算是年轻人了)的口味烧得,并不是我想像的老年人的软烂口味。自己家中也有老人,烧饭菜时我们会有意将饭菜烧得软烂一些了,也还是会听到父母们会念叨“这个太硬了,我吃不动”。每每这种时候,我总会怜悯父母年老的无奈。可是今天与这两位比父母年龄还要大十来岁的老人一起吃饭,我没有感觉到一点年老的气息传递过来。
不多时,大家都吃好了。我和妹妹站起身准备收拾餐桌,二姑夫发话了:“你们都坐着别动,收拾餐桌和刷洗碗筷是我的事情,你们别跟我抢”。“这怎么可以,姑妈烧饭,一点忙都不让我们帮,洗碗和收拾厨房总该我们年轻人来做啊,怎么可以让姑夫你来呢?”但是,姑妈过来一个个将我们按回座位,并解释说:”家里洗碗一直都是姑夫的事情,即使在儿子家里,儿媳妇想洗碗也是不行的。”姑夫接着说“有时候,儿媳妇会说,今天星期日,老爸你休息一下,我来洗碗。我也不会让给她,洗碗是我的活,你们去干你们自己的事情”。看拗不过老人们,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就这样,在老人家里我们完全成了无所事事的人,吃着老人们做的可口饭菜,连洗碗也插不上手。反倒是我们这些个年轻体健之人成了被老人照顾的对象。唯一让自己感到心安的是,老人开心地说:“这房子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还真是难得。吃饭都有味多了”。
是啊,现代人总是这样忙碌,早上急匆匆地从家中出发,时间早可能会吃一口家中老人准备的早餐。时间来不及,可能就空腹出门了,留下怅然的老人空对着起早准备的早餐。晚上总会有人外面有应酬,不回家吃饭。老人期盼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情景,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有那么一次。
我还是好奇二姑夫为什么会几十年如一日地承包家中洗碗的活,根本不容他人争抢。我又摸回厨房与姑夫聊起来。姑夫说,年轻时因为需要上班,没有多少空闲帮姑妈料理家务,而大多家务事男人们做得不如女人好。因此,姑妈又上班又操持家务带孩子也很辛苦,我别的事情做不好,洗碗我能做的好,那么她做饭,洗碗就我来了。其实,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洗碗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其他重体力活干不动了,如果轻体力活又不干,那么身体活动能力很快就会下降的。所以,我整天都会找一些干的动的活,来活动一下筋骨,干家务活实际比别的运动都好,既锻炼脑力,又锻炼体力。
在这两位老人的身上,我没有看到一点因为年老指望他人照顾的心思,也没有一点需要尊敬他们的刻意姿态(虽然我们也不可能不尊重老人,但是总会遇到一些老人因为能力的下降,通过叙说想当年的成就来刻意迎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他们还保留着纯真的个性,自己对自己负责,努力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却附带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反过来享受到了他们的照顾。
我们常常说独立完善的人格,我认为这两位老人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健康良好的性格。他们没有被繁文缛节束缚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被照顾的老人,反而让他们拥有了坦然的生活态度,拥有了健康有活力的老年生活。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这两位老人一样,拥有独立完善的人格一直这样活到老迈,能一直保持生命的活力让自己获得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