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阿姨说,重庆没啥好玩的
到重庆的第一天,在地铁里,一位老奶奶操着口音浓重的重庆话对我说:“重庆都没啥好玩的。”
想起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句话“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听着老奶奶絮絮叨叨嫌弃自己的家乡 ,我的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扬起。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重庆弥漫的盛大雾气,对我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气息呢。
地铁在高架桥上穿行,窗外的居民楼一闪而过。我的旅行刚刚开始。
02 从一楼出来是大马路,楼顶出来还是大马路
很久之前听一位四川的朋友提到过重庆,说它是一座魔幻的城市。你从一栋楼的1楼出来是大马路,从楼顶出来还是大马路。是非常有意思的景象。
我在旅途中捡到一位驴友,她说起她的一位朋友,在重庆出差,出门想打个滴滴,在网上叫了车,半天没过来。后来才知道,车在楼上,她在楼下,人家得绕老长的路才能过来。
在重庆的洪崖洞,我终于见到那种神奇景象。洪崖洞是一栋11层商业中心,以巴渝传统吊脚楼为主体,依山而建。从洪崖洞12楼出来是沧白路,马路对面酒店林立。从1楼出来,也是大马路,来往车辆络绎不绝,过马路可以到江边和千厮门大桥走走,吹吹夜风。
这栋商场和你在城市里常见的很不一样。平常的商场,常见的设计是,中间有手扶梯可以上下,角落有电梯。
但是在洪崖洞,你沿着两边的商铺一路逛过去,突然出现在拐角的是一个小山洞,穿过去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瀑布,以及一座古香古色的亭子,再往前走是一座吊桥。沿着前面的小路往前走,又到了中间的某一层楼,然后你懵圈了:你现在逛到第几层来着?不知道。
洪崖洞这种建筑结构特点,在这幅画里可窥见一斑。它挂在洪崖洞顶楼纸盐河码头火锅店里的。表现的正是艺术化的洪崖洞。依着山势,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群。
入夜之后,华灯璀璨,犹如身在梦境之中。
03 串串香鸡爪抄手火锅,逛吃逛吃
在洪崖洞里逛吃逛吃是十分美妙的。我超级喜欢吃串串香,一根长竹签,串起海带/鸡心/豆皮/鸡皮……,泡在辣椒油里,味道小辣小麻,十分入味。
鸡汤抄手也是极负盛名。抄手,在我所生活的广州,应该称之为云吞,或者馄饨。抄手差强人意,倒是鸡汤里加入菌菇,鲜美异常。
还有一家上过湖南卫视的鸡爪店,酱色鸡爪,熬得软糯,入口即化。吃了两个还想吃,赶紧告诫自己,留着肚子吃点别的。
我和一位在路上认识的西安妹子,在洪崖洞顶楼的纸盐河码头火锅店吃火锅。两个人都不怎么会吃辣,于是点了微辣的九宫格。
在广州,有时在川菜馆吃饭,我会跟老板说微辣就好。我本以为我是一个能吃“微辣”的人。出乎意料的是,重庆的微辣=广州的微辣的4倍。
本来还想强撑着把一顿火锅吃完的,后来辣得整片嘴唇好似在烈火中灼烧。不知道你有没看过一部电影叫《东成西就》?我感觉我当时的嘴巴,和梁朝伟在电影里面的香肠嘴,应该有得一拼。
实在顶不住了,只好跟服务员要了一碗白开水,涮过一遍之后,终于能体味到那种麻辣鲜香,还真不错。
以前以为九宫格火锅,是九个格子,分别为不同程度的辣。这次吃过才知道,就是在一大口辣汤里,加上格子,方便你在不同的格子里放不同的肉菜,仅此而已。哈哈,又涨见识了。
有一点要特别表扬的,重庆火锅的量很足。两个人点了三盘肉,两个青菜。没吃完。
只是,前车之鉴,下次吃重庆火锅,还是得点个鸳鸯锅底。
吃饱喝足之后,过马路上桥,回望洪崖洞,周身点缀着明黄色灯光。四角翘起的屋檐之下,挂着清一色的大红灯笼。顿时心生穿越时空之感:似乎它应该存在于古代盛世,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
04 麻辣鲜香的磁器口古镇
这几年去过几个古镇,商业化的街巷大同小异,使得我对磁器口古镇没有抱太多希望,心里认定它也是贩卖各种义乌小商品的商业街而已。
没想到它反而给了我意外之喜。由于是山城地势,古镇的房屋比平地更错落有致。沿着主街一路走,沿途有好几条巷子,从巷子走进去,有的是上坡,有的是下坡,往上可俯瞰熙熙攘攘的人群,往下找一处僻静的茶馆,喝一碗盖碗茶,晒晒太阳。
在主街上,许多店铺专卖火锅底料,工人师傅在店门口用直径一米多的大锅炒制火锅底料,热腾腾的油上漂浮着红辣椒,场面甚是壮观。在门口经过,那种麻辣生鲜的味道,甚是霸道地闯入你的鼻腔和衣服里。
我们逛了一两个小时,累了,便在巷子里找了一家叫耳遇的茶馆,闲坐聊天,她聊聊乡亲遇到的奇葩男博士,我说说工作跳槽,就这样,悠哉悠哉地度过了大半天。
05 石刻艺术,时隔千年依然震撼
去看大足石刻那天,依然是大雾天气。据说重庆一年有200多天都沉浸在水雾之中。嗯,难怪重庆妹子都肤白胜雪。
高速路能见度约二三十米。我们被迫停车在路边。透过车窗,看见太阳非常艰难地急于挣破迷雾。一个多小时后,阳光终于越来越明亮。
大足石刻主要是指大足区的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在宝顶山看各种神佛石像时,内心被千年前的人类智慧所震撼。石像置于黑暗石窟中,需考虑采光问题。石窟设计师在佛像正上方,凿开一个洞,自然光线从此进入,正好投射在佛像上,犹如佛光,进洞跪拜的人不由得心生敬意与谦卑之心。
洞窟墙壁上,雕刻了一只卧龙,下雨的时候,流水正好顺着卧龙的走势,流入地下,而不至于侵蚀洞窟中的神像。
神像的衣踞,线条走势各有不同,却又统一地表现出微风拂过的动态感。不由得想起以前美术课上老师提过的“吴带当风”。
唐代画家吴道子,擅长画佛像,所画衣带轻灵飘逸,如同被风吹拂。这种风格被称之为“吴带当风”。
今日在宋朝的石窟所见,应该是承袭自吴道子的风格。只是石头本是坚硬之物,却能展现出衣裙迎风起舞的动势,那又是另一层高境了。
我在山城重庆呆了三天,看了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清浊分明;吃了一顿火锅,辣得要生要死;捡到一位独自旅行的女程序猿;坐了索道横跨长江;吃了很多街头小吃;看了《千与千寻》取景地洪崖洞;游览了千年石刻艺术……三天时间,每一天都是麻辣鲜香味,真的好喜欢这座魔幻的山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