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反思自己的学习不够高效的原因。通过在行动中试错,我得出以下三点体会:
1、宁愿待在家里学习,也不愿到学习效率胜过家里十倍的图书馆
今天下午5点多,我到了大半年没光临的图书馆学习。虽然精神状态并不是处在最佳,但我仍能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在家里好十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两个字:“专注”。在图书馆,我除了学习就没其它事情可干了;但是在家里就完全不同了,诱惑太多,比如作为资深吃货的我会忍不住不断增肥、深信“我胖故我在,越胖越可爱”;作为TVB假粉的我,会忍不住煲老剧,比如昨天就看起了《爸爸闭翳》;作为回笼觉觉主的我,会难耐困意睡上两三个小时午觉。
所以到了图书馆之后,我觉得自己像从地狱到了天堂,就算一天24小时待在家里,说不定也看不完一本200页的书,但在图书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完了《尖叫感》这本书的243页。
可见,在家里真的很难做到高效学习,到图书馆这种有学习磁场的地方,最适合我们这种自制力不是特别强的屌丝。
2、单一维度看书
《尖叫感》这本书我之前已经看过两遍了,对我来说这本书算是旧书了。里面关于文案写作的大道理我貌似都懂,但真的到自己写作的时候,连根头发丝大的知识点都往往想不起来。
我反思是自己的阅读方法出了问题,书中有很多很经典的方法和案例,为什么却不懂得应用起来呢?
原因是我之前“眼看手不动”,都用单一维度去读书,没有把一些适合我用的技巧和例子记录下来,造成写作时头脑一片空白。
所以,这次我做了调整,把能为我所用的技巧和案例都用笔记录下来,边记录边思考:“我还能想到更多类似的方法和例子吗?”
越思考,越得宝。我得到的“宝”是发现了相当一部分之前漏下、同时适合我用的方法和例子,另外我写作的灵感因此不断涌现。
我由此得到启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旧书,真是对自己的救赎。因为不仅能发现‘新大陆’,而且能带来更多的灵感。”
3、输出太少
我近三年每年看的书都超过200本,虽然也知道通过读书的成长不会太快,但还是比我期待中的成长慢得多。
经过反省,我认为还是由于自己的输出太少。以前,我读完一本书后很少输出,现在尽量做到每读完一本书都进行输出。
一个星期前,我输出了一篇关于《易经》的文章,没想到在一个自媒体平台已经被转发153次和收藏63次,这说明我的输出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这令我备受鼓舞,以后也会继续输出,加速自己的成长。
我由此得到的启发是:“要想成长加速,绝不能停下输出的脚步。”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造成学习低效的三大原因,如果你面临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试着先从这三点着手改进。
这三点的改进对我帮助很大,相信也适用渴望成长的你!
以上是我的第22篇成长日志,请多多指教。对我的文章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朋友,本人将送出一份精美礼品,你希望是怎样的礼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