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蛮小的时候开始,有个缺点就一直跟着自己不离身,像是手臂上的皮肉,就好像太阳落下紧接着轮班上岗的黑夜,它一直在,紧紧相依。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和我生活的人总能从我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这一不明觉厉的“特色”!做事忒慢!爱拖拉!慢吞吞!生活上慢半拍,大学那会儿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虽然在路上喘得不行,短跑速度又不快,但是在我另外一个性格特点“健忘,不记事”的辅助之下,即使有过上气不接下气,事情进行过程中以及刚结束那会儿对自己百般厌弃加无奈至极!!!但以我心胸宽广的又一特点之下,那些过往又快速地如过眼云烟一般消逝在我的人生经历里!
真是哭笑不得,我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类似的愚蠢的行为,纵容自己的“慢动作”,偶尔反思和修正但也真的只是“偶尔”,这么多年的沉淀早已经让我习惯它的存在,在生活工作学习的某些时刻跑出来搅事,而一旦它出现,往往也已经感受到它不怀好意之下造成的后果,于是后悔,继而遗忘,再重新经历。
我以为,这也不过是生活中给自己形成影响,却未想到真正可怕的是,“慢”也出现在了我的工作中!
其实,在学校那会儿除了日常生活,从学习和学生干部工作中也已经较为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弊病带来的对各方的影响。
比如,学习上,完成作业和任务的速度慢,效率低,花费的时间长,但质量不见得好多少,或者成本太高。而这样很明显地也影响到个人的心情,自信心以及身体。
低效率就代表同一件事情你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你的休息时间被自己延长,身体上负荷过度产生疲惫感,进而影响后续工作和生活。年轻的时候各方面处理和恢复得快,可越往后就不一定了,最明显的反应在身体上。
如果认知不清,还容易盲目地对自我的行为感动不已,感慨自己的不容易,自己的艰辛,自己的熬夜,自己的脚踏实地,自己的拼命,自己的奋斗、努力和勤奋……这些成堆的美好的品德通通和自己挂钩,成为自己感动自己同时蒙蔽自己判断力的一大推动力。
为什么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认知,做不到做不好有这么不好辨认么?
有时候并不是自欺欺人,不过是因为当下自己的视野过于狭隘,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评判自己的行为,就好比“当局者更易迷陷其中”的道理一般,当一个人的格局不够大,就无法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身上由自己引导出的因果关系。
事情进展到某一个程度,不过是自己造就而成,根源还是在于自身(当然,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可由自己把控全程,而非由外力因素决定了事情客观的不可轻易改变的情况)。
其实为什么一个人的处事效率低,在主观原因上真的占据了一定比重。
1、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是前不久一个喜欢的作者文章里引用的一句话,真是一针见血,直戳重点!“埋头苦干到任性妄为的地步”和“思考后再做出明智的抉择,采取最有效和正确的行动”,这二者之间一直都是如此泾渭分明,也大相径庭。我们常常只是做着太多无用的动作,这也导致工作上的返工,思路上需要重新推倒再来。做有意义的忙碌才不至于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聪明的人也早就选择这么做了。
2、技巧很重要
就拿上周完成的一份工作任务来说,因为工作的需要每个月需对本月的工作做PPT汇总,将本月的工作量按不同类别进行归纳,主要是进行贴图的工作。
截图、粘贴、修改命名、完善人员的信息以及该项任务的修改的过程稿次数。看起来很容易的一项任务,却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工作,再加上本人并不常接触PPT,以及略微严重的强迫症,例如内容必须居中,信息录入格式必须统一,图片不能太大或者太小等,因而这项工作的完成也常常要耗费一定的精力。
在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之后,还需要赶在交稿时间前将PPT完成,在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的情况下真的不算一个好的体验。
后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情,朋友便提了一个意见:“PPT这类的办公软件就和AI,PS设计软件一样,为了迎合人们“偷懒”的倾向会设置相应的快捷键,你是否有考虑过能否通过百度搜索找到类似“图片居中”这些快捷处理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如此明智的做法第二天就采纳了,虽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进效果(也就是还是有作用),但至少比起用鼠标人为的左右移动,有些快捷键确实好用多了。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不会,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动去寻求另一种解决方式。
3、习惯于按部就班,思维上已经停止转动
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懂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只是已经形成了定性思维,这个事情用这个方式就好了,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这个方式最后也是能够将事情了结,并不存在严重受阻的情况。
那么,我们就不愿意改变现状,因为改变意味着新的讯息需要涌入,需要更新,需要打破固有的方式,需要有学习和尝试的成本,需要有放弃的部分,需要从愉悦轻松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其实,说到底,就是懒和害怕导致的不情愿推动它发生改变。
4、了解完成或者解决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经常对到手的事情不加以分析就立刻动手,不追究其存在的根源何在,事情不分轻重缓急,任何经手的事情都一样的重要,没有对事情先后关系做事先的排序,囫囵吞枣一并接纳,最终非常容易因为某个突发因素的插入和干扰而导致手忙脚乱,让本就无秩序可言的战场成为一锅炖开的粥,噗噗噗噗,那叫一个美!简直乱得毫无头绪可言,而身处其中的人不仅心急火燎更是直接影响工作的完成效率。
如此得不偿失,何苦来哉!这不,又影响到个人心绪了。
因此,探究和适当判别事情需要完成的程度是很有必要的,在有能力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精细雕琢。但有的事情出于它使用的场合不同,对于它的使用性要求也不同,例如,上面的PPT的例子,如果只是简单用作数目的核对使用,何必纠结于图片是不是非得要居中到完美无瑕?只要使用者从你的成果中获得必要和需要的信息,就算无缝对接了。
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态度就不该马虎,但若事无巨细都以同一紧张程度相待,把小事看大了,这和把重要的事情看太轻并没有什么不同。
5、时间观念不够强
没有效率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时间没有概念,有的人是不断地从海绵里挤出时间,有的人是不断给海绵扩充可以挤出时间的空间。经常忙到天昏地暗?经常连吃个饭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连卫生间都不愿让自己跑一趟?没时间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我没时间!我没时间!
你向整个世界传达着你的呼声,然后依旧是不停的忙碌,好像回头一看,工作完成的量也就那么多,可是为什么忙得脚不沾地?
时间很奢侈,有的人排布有方,运筹帷幄,须臾之间刷刷刷完成了好几件事情,怎么就达不到人家的水准呢?照样的兢兢业业,照样的满满当当。除去处事经验,积累的技巧,除去干练的利落劲,我们还缺了“管控时间,把握自己”这一重要而容易被低效率者忽视的主观意识形态。
给自己一个时间排布计划,先做什么,接着处理什么,1、2、3……一一罗列,每个事情给予一个预订完成的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精力完成,如果期间因为其他事而打扰怎么办?给自己补上被打扰的时间,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无限期延长工作时间的借口,因为加班最终还是由个人来承担,可谓是真正的落到实处。根据完成情况也可以适当地给自己惩罚或者奖励,最好还是有制约和激励作用。
当然,以上还是需要我们首先能够对现状产生一种不满的抗拒感,想要从内而外做突破,才好深思熟虑步步为营。
生活和工作相互照应,生活需要工作,工作奉养生活(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工作需要生活缓冲,休养生息才好继续前行啊!
毕竟我们还是需要工作,毕竟我们希望不一直是为了生存而工作,毕竟我们都希望生活越来越明朗,毕竟我们都想要手握更多可选择的资本,所以先把苦头尝过,试一试,先让自己勇敢穿越路遇荆棘的丛林,因为不希望带着遗憾告别一个战场,因为还需要继续下一段征程,因为,如果还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