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学,是不是很多小伙伴会觉得是一门很高深、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听起来很美,但想要走进文学的殿堂,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迷茫。
.
作为一名特别喜欢文字的“文艺女中年”,很喜欢在文字中汲取心灵的营养,感受文学世界的美好,常常在不自觉中膜拜于文学的魅力。
.
这么有魅力的学科,想要深入去学,跟着对文学大家的解读走,会让我们以正确的路径进入文学殿堂,更快地融入文学的世界。
.
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的《30堂大师文学课》一书,收录了梁实秋、沈从文、汪曾祺、苏童、老舍和傅雷共六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他们针对不同的书籍和话题,写下了自己的观点,给我们指出了独特的了解文学的方向。
与此同时,文如其人,我们也可以从6位大师各自的文章中,感受到每一位大师各自的风采和文笔特点。接下来,我们从两个话题来感受一下。
.
关于“抒情”。沈从文写了两篇文章,分析比较了徐志摩、周作人和鲁迅三个人对于文章中抒情的写作特点。比如徐志摩的抒情很灵动,活泼而轻盈。周作人的文笔更像一个田园诗人的内心独白,平淡而隐忍。而鲁迅先生的文字,更多呈现的是像一位战士那样激进,犀利而具有攻击性。
.
那么,作为分析三位作者的沈从文,他自己的抒情风格又是怎样的呢?汪曾祺老师在他的《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他对于沈从文文笔的独特见解。沈从文的作品大多以农村为背景,表现也是众多普通人物的命运故事。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沈从文真挚的感情,对国家、对生活、对人的爱,或浓或淡地在作品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
关于“爱情”。同样是讲到“爱情”主题的作品,不同的文学大师也有各自不同角度的解读。苏童在讲《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时,她更着重的是整个故事的结构、人物形象刻画的解读。听她的解读课,就像是一位朋友跟我们聊故事,生动而细腻。而老舍先生在讲《唐代的爱情小说》这堂课时,关于爱情主题,就更像是一位年长的师者,从一部作品的意义,引申到小说的发展史,并借助其它的作品来印证那个时代作品的特点。整堂课都带着深厚的文学史的底蕴。
.
《30堂大师文学课》里每一位老师的文学讲解,都像是一份营养丰富的文学大餐,跟着他们的解读,不但能够知道很多的文学经典作品,还能够了解这些作品相关的各种知识。这样的文学课,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们,简直是太需要了。
.
文字和文学之间,或许就隔着大师们的这30节文学课,想深入文学殿堂,一起来听大师们的文学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