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天,孩子看起来有点兴奋,小脸憋的通红,定睛一看孩子在那自个儿摆弄生殖器,碰巧还被家里来的客人看见了。作为宝爸宝妈撞见这样的场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制止措施?你会不会认为这是从幼儿园里其他孩子那学来的坏习惯?你的反应很有可能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
其实产生这样的行为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俄狄浦斯期(也叫性器期或前生殖器期)。度过了0-1.5岁的口欲期,1.5岁-3岁的肛欲期,孩子便进入了3-6岁的俄狄浦斯期[1],孩子开始认识到了两性在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这一阶段对性的好奇让孩子们产生一些复杂的心理状况,孩子们一些行为的动机或许与宝爸宝妈的理解之间存在一个误会。
误会一:孩子的不雅举动,并不是你所担心的性早熟。
孩子做出不雅举动,其实只是力比多作祟而已。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力比多的发展过程,是指其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与贯注的中心,该部位或区域的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如吮吸、抚摸)得到解除,从而使人感到满足。3-6岁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这个阶段性器官成为孩子获得性满足的重要部位,他们喜欢抚摸和显露生殖器并产生性幻想。这样你就不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出的不雅举动了。
有了上述认知,相信宝爸宝妈们遇见开篇类似的场景不会再感到羞愧、担忧、惊愕甚至愤怒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直接制止孩子的不雅举动呢?甚至不惜动用吓唬、呵斥的手段呢?
万万不可以,有些宝爸宝妈自作聪明的引导话语比如“被别人看到多丑啊”、“摸这里会有细菌,要生病”、“晚上啊呜把你吃掉”等,可能会让孩子们将快乐美好跟焦虑、羞耻心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感情线路。因某事形成的感情线路也会映射到其他事情当中,会让孩子干了件开心快乐的事情之后表现出不安和空虚。
你想想当你下班给孩子带来一块美味的蛋糕,孩子吃后想到的不是“真好吃啊,好幸福哦!”而是“蛋糕这么好吃,我已经吃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这将成为最大的不幸,自认为好的情感总因为周围人的态度而变成焦虑和羞耻,让孩子在追求幸福的人生旅途中一路坎坷。
目前公认比较明智的处理方式是,用平常心看待,对孩子的不雅动作视而不见,想办法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被外人看见时宝爸宝妈们也可以一本正经的告诉他们什么是俄狄浦斯期,什么是力比多,不必大惊小怪,瞬间将尴尬处境转换为高大上一般的存在。
误会二:孩子理发不哭了,并不一定是变勇敢了。
孩子理发不哭了很有可能只是性爱对象转移了。幼儿最初的性爱对象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性爱对象会转移到别人身上。
民间经常说起的“小孩护头”理发时哭闹不止或许只是因为当时孩子的性爱对象是自己的头发而已,看着自己的性爱对象一根根被剪掉的时候孩子当然就像失去爱人一样伤心欲绝。当性爱对象向别人身上转移后自然不会因为失去几根头发而那么哀伤,那么孩子们的性爱对象会转移到哪儿呢?
误会三:孩子喜欢模仿你的动作,并不是出于多崇拜你或者多爱你。
这个时期之所以命名为俄狄浦斯期,源自希腊神话中一个娶母弑父的命运悲情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心理学术语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我们俗称的恋母情结,恋母情结也是这个时期的典型表现。
由于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上的需要和满足,因而成为儿童最初的性爱对象。在此基础上,特别是男孩,总想要独占母亲的爱,父亲则成为和自己争夺母亲的爱的一个对手。因而,男孩对父亲产生敌意,形成了恋母仇父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此时的女孩则对自己的父亲产生爱恋,母亲则被视为多余的人,而且总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子的这种恋父嫌母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2]
这个时期男孩特别喜欢模仿父亲,因此男孩性格很像父亲,模仿不是因为多崇拜你,而恰恰是想在母亲心中取代你。同样女孩这个时期特别喜欢模仿母亲,因此女孩性格很像母亲,模仿也不是因为多爱你,而正好是想从父亲的身边把你踢开。
俗话说的“无仇不成父子”,或许正是因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引导不当而造成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吧。那这种情结会不会是个死结呢?放心,这种冲突大都会因为宝爸宝妈们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对手形象,最终让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得以化解。
又有俗话说“三岁看小”。放在这里提出来,聪明的宝爸宝妈们已经感觉到了这是一个刻意的提醒。这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刻意模仿的存在,言传身教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举止谈吐方面的模仿也是孩子气质养成的基础。
关于这个时期育儿心法可以总结为:爸爸妈妈是强大的,宝宝可以学习,但是无法超越;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宝宝也要学习,但是无法撼动。
这里我更想用一句俗点的话来总结:“大胆秀恩爱,别向娃认怂!”。大胆秀恩爱,是一种正面积极的爱的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感知到父母才是家庭的核心,自己是第三者,而且这种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观能传递到孩子今后的婚姻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长大后还陷入婴孩时母子共生状态中。别向娃认怂,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为了敷衍或者鼓励孩子而使用“别问我,我不知道”或是“你真棒!爸爸妈妈都不会”这样的字眼或语句,你们是爸爸妈妈,你们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就对了。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孩子从你身上模仿学习的欲望,从而水到渠成的向你认同。
消除了上面这些误会,宝爸宝妈们一定更好的陪伴孩子度过俄狄浦斯期。
---------------------------------------------------------------------
1.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
2.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
PS:由于选题和篇幅的限制,还有很多俄狄浦斯期需要注意的问题没有涵盖,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时期的宝爸宝妈们可以参考其他相关心理学及育儿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