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了,随着一声声狗吠,黑色慢慢笼罩了这个小村庄,这时在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躺在床上,稀疏的白发散落在枕头上,她伸出干枯的手臂摇摆着,嘴里含混不清地嘟囔着:"来.....来,睡......觉了,我害怕....."她呼唤的人是她的儿媳。"就来了,就来了",应声的是她的儿媳,也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她正在另一张床上佝偻着背忙着为小脑萎缩的老伴铺床。
一会儿,儿媳安顿好老伴,才回到老人躺着的大床上,为老人掖了掖被角,然后脱衣躺在老人旁侧,看到身边有了人,花甲老人脸上露出微笑,一会儿就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里每天晚上上演的故事,它平凡但也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花甲老人王李氏今年正好一百岁,她的儿媳王兴珍今年七十九岁,两人都是从旧时代过来的小脚女人,然而就是这样一对老人, 婆媳同床而眠三十多年,相依相伴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风雨人生,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已使她们血浓于水,情重于山,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5年,二十二岁的王兴珍嫁给了矿工王功勤,王功勤兄弟姐妹四个,由于大哥过继了出去,排行老二的王功勤顺理成章地成了老大,1971年公爹去世后,王兴珍一边抚育着五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把照顾寡母的重担接了过来,和婆婆一个院子里住着,象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照顾着。俗话说,婆媳俩两好搁一好,王兴珍与婆婆几十年从没有因家务事红过脸,这样一直到了1982年。
拳拳孝心感天动地,足以驱散病魔,战胜一切。82年春天,已经七十多岁的婆婆因脊椎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医生曾断言老人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但王兴珍坚信一向健康的婆婆不会就此倒下,为方便照顾婆婆,她想也没想就搬到了婆婆的床上,白天晚上伺候着,夏天她给婆婆打扇子驱蚊子,冬天她给婆婆暖被窝,一日三餐送到床前,每天定时给婆婆翻身、擦洗、做按摩,谁也不会想到,在她的精心服侍下,婆婆的病竟然好了起来,卧床三年后竟又能下地活动了,连医生也不敢相信这个奇迹,邻居们都说,是儿媳妇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
婆婆身体上的病虽然好了,但在精神上却再也离不开儿媳妇了,可能是人老了都怕孤独吧,每天晚上她都嚷着说是心里害怕,必须有儿媳妇的陪伴才能睡的着,看到婆婆无助的样子,王兴珍索性把婆婆的床搬到自己房里,老伴睡小床,她和婆婆睡大床,从此开始了和婆婆同床共眠的生活,就这样一晃竟然坚持了三十多年。
王兴珍的丈夫王功勤在煤矿上退休后,由于患有哮喘病身体一直不好,一活动就上不来气,家里什么活也干不了,近几年又患上了小脑萎缩,走出家门就迷路,但是他还老是想出去转转,唯一的儿子远在新疆工作,几个女儿成家后不在身边,这样,照顾婆婆和丈夫的重担就全落在了王兴珍的身上,每天她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是掂着小脚生着炉子,烧开水给婆婆和丈夫各冲上一碗鸡蛋汤,才叫醒他们起床,有时候,遇上自己头疼脑热,也是真不想起来,但是一想到家里老的老、病的病,全指望着自己了,自己决不能倒下,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她,使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所谓孝顺,一个是孝一个是顺,只要老人高兴,咱累点苦点怕啥。这是王兴珍对待婆婆的态度。婆婆从九十五岁后,开始变的糊涂起来,有时王兴珍给她端过饭来,她不但不吃还张口骂人,有时半夜三更她就起来,掀起王兴珍的被子,撵她起来做饭去,这两年更是闹的厉害,每天晚上她要跑出去好几次,门栓插的再结实她也能弄开,你锁上她就使劲晃,等你发现她跑出去后,你还很难弄她回来,为怕她出事,王兴珍就双手从后面搂着婆婆的腰和她在外面呆着,就在今年正月十三那个下雪的晚上,婆婆又趁王兴珍不注意,偷跑出去,王兴珍发现后找到她,把她从外面拉到院子里,她说啥也不进屋,后来索性坐在雪地上,没办法,王兴珍只好搂者婆婆的腰陪她在雪地上坐着,直到婆婆闹够了才回屋。
这些年来,为照顾婆婆,王兴珍没睡过一个囫囵觉,长年累月的操劳,使王兴珍心力交瘁,她患上了冠心病、气胸等病,光气胸她就先后做了五次手术,也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说起这些,她丝毫没有没有怨言。
她总是说,婆婆一辈子不容易,她打心里依靠我,我决不能慢待她,我们娘俩一辈子没有红过脸,搁伙到现在是我们娘俩的缘分。
王兴珍有五个儿女,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的行动无声地教育了孩子们,四个女儿出嫁后都非常孝敬公婆,都成为当地的好媳妇,王兴珍的三女儿王立香嫁到本村后,十几年前丈夫在一次意外中离世,但是她始终对公婆不离不弃,依然像女儿一样伺候有病的公婆,在母亲身体不好时跑前跑后来照顾奶奶,有一次,王兴珍扭伤了脚,一个星期不能动弹,是她一天跑好几趟来给做饭、洗衣服,在母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又成了两个家庭的顶梁柱。提起她村里人也都竖起了大拇指。
王兴珍一天学也没上过,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的大爱,表现了自己的至孝深情,孝顺也是一种储蓄,你付出了多少爱,将来就会得到多少爱。但愿百岁的老人更长寿,但愿好儿媳王兴珍好人一生平安。
无戒 365日更地六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