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绘画课是画建筑,讲真,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建筑画,从一上课就开始走神。正在神游,突然听得老师说:咱们大家来玩儿个速画接龙游戏。一听要玩儿游戏,立马儿的来了精神。抓来纸笔就进入了状态。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两个人一组,每组第一位同学会收到老师私聊发送的一幅画,速画五分钟后将自己的画传给第二位同学,在第二位同学完成速画之后,将原画及两位同学的画发到大群做对比。
我是我们小组的第二画,在等待同组同学画画的五分钟里就兴奋的按耐不住了,揣摩着老师的用意。
收到第一位同学的画稿之后,我马上开始画,讲真,我确实没有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因为我觉得时间不够用呐,只好一边画一边看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房子,这个房子应该就是主要结构吧,那我就先画个房子好了。画完房子再看看,前面这个是啥啊?是旗子么?好像是,画上。再往前这是啥呀?应该是个路灯吧,画了一下,感觉有点低,再使劲儿往上画画,咋就看着这么别扭呐。
右半部分画完了,再来画左边。看左上部分,感觉应该是个小桥吧,画上。那这个斜的是海岸的围栏么?哎呦,没时间了,快画!画到路灯边上的时候,一惊!哎呀妈呀,人家左边这是篮球场啊,你看这还有篮球架呢,咋就让我给画成海岸了呢,郁闷。再一看左上的“小桥”,那不妥妥的是篮球场的另一个围栏么。好吧,撇嘴。
时间到了,老师让把原图到群里,看到原图我就乐了。那不就是海岸么!哪儿来的篮球架呢?哈哈哈!
这是我们组的,来看看另外一个小组的画。
嗯,我就想问图三的鸭子是哪里来的,哈哈哈。
这确实是绘画课自开课以来最欢乐的课程了。你看到的,你画出来的,别人看到你的画解读出来的,再到对方根据解读再画出来的,有时候真得是相去甚远。这其中跟大家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力有关,也跟每个人性格差异有关。
就像在沟通中,我们头脑里有一个想法,借由语言来表述出来,听的人听到的是我们说出去的语言,语言在对方大脑里再翻译成想法。许多时候,对方头脑里呈现出来的那个想法与最初我们想表达的那个想法相去甚远。如此一说,似乎很难会有一个人会完全理解我们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与声噪完全没有办法降低为零。这似乎是个忧伤的故事。
不过,虽然损耗和声噪不能为零,但是,我们也是可以尽力降低的么。随着绘画技能的提升,表现力随之上升,图画传递出的信息必然愈加清晰。而在在沟通上,语言与图画相比确实是更加抽象一些,也更容易出现偏差,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办法去降低。一来是要提升自己的精准表达,二来要用心去观察体会对方的偏好和语言使用习惯,遇到含糊或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多问一句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如此,便可尽量减少一些误差。你说还是降低不到零,会有误会啊。放轻松,咱们还有感情基础和包容心呐。
文:晓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