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这个词,估计现在已经街知巷闻,不必多解释了。它是围……咳咳,就不多说了。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一直都认为,复盘应该是针对学习、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复盘,也从未作过它想。
但实际上,复盘,不管我们有没有刻意去做,它本身就是我们大脑的一种本能,而且它应该被应用到所有我们想要“做得更好”的事情上去。
包括并不限于:饮食、睡眠、运动、恋爱、人际、买菜下厨、购物、收纳、打扫卫生……甚至细到洗澡、喝水、穿衣(搭配/保暖)、护肤……一切你可以想象得到或还没想到的,你想要做得更好的事情上。
这些看起来不一定是什么能让你“认知跃迁、技能提升、人生提阶”的事情,实际上充满了我们的每日生活。那么,对这些事情的提升,实际上就是在把我们原本平凡普通的生活过得更有质量,从而有更充实的内心,去持续学习、勇猛精进、迎接挑战……
甚至,每天睡觉的时候,大脑就在给咱们的身体“复盘”:“吸收营养,清除废物,修复身体,变得更好”!
——如果你有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话~
……
扯远了,这就回来。
说是万物皆可复盘,其实也是受到了大脑的启发。大脑在每天接受到的无数信息里面,总会忽略掉无关重要的信息,而把会引起我们注意的内容纳入到记忆里面,然后让这些记忆进一步帮助我们去关注更多更有用的信息,既能节省我们的信息采集时间,还会把已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更复杂而完善的思考结论,并形成更优化的对事物的评价和反应方式……
这说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人工智能,或者说大数据应用的意思?没错,我认为,人脑对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方式,就是大数据的模式。
特别是“感性认识”这一机制,它的信息采集和决策方式和大数据非常类似。
或者说,也有可能是大数据的设计就是根据这一模式进行“仿生”设计而完成的。
它的特点包括,不为具体数据下定义,只是收集和存储,然后根据实际事件的发展进行决策。
比如,就算没有看过地图,不看路牌,只要开车多了,就知道什么时间哪里会堵车,哪里更通畅;和恋人相处久了,就算互相没说话,都能从小动作或表情里看出对方的心情,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在公司工作久了,自然很清楚同事和上司的脾气,知道自己如何行事会带来何种效果;在股票市场呆久了,甚至能预测股价的走向……
在过往的认知里,我们把这些能力称之为“经验”。而这种经验,往往能起到非常强大的“预判”作用——而这过程甚至没有经过很清晰的思考,其表现出来的效果,就像“第六感”“直觉”一样。
从发展心理学的已有结论来看,在我们到6~7岁产生晶体智力,具有基本的理性思考能力前,甚至在我们15~16岁,形成相对完整的世界观之前,我们的所有判断,都只能来自于感性这个“大数据”机制。
那么,“女人的直觉很准”这一俗语也好理解了。因为比起极端依赖理性思维的男性,女性更倾向于用感性去思考和面对世界。
那么感性认识本身是什么意思呢?那就好比是,当我们接过一个苹果,首先感受到的是这个苹果的重量,它的表面光滑程度和温度,在这前后,我们还会通过眼睛确认其形状、色泽等,凑近了还能闻到香味,拿到嘴边咬一口还能品尝到它的口感、味道等。
如果我们是认识苹果的,那么就是上面这些信息让我们在每一次接到苹果的时候都能认识到它是一个苹果,而非通过理性去推敲。
而即使手上拿到的不是正常形状的苹果,比如切成了小兔子形状的一小块,我们依然能通过多种信息瞬间认识到这是苹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不会在脑子里浮现一个字,一句话——或者说,就算浮现了很多内容,也基本跟“这个是什么”无关。
这一过程也与心理表象完全对应。当我们在脑海中重现某一具体事物时,我们都是直接通过一个整体来呈现,而非一大段文字或者任何形式的语言内容来界定。
而感性思考的弱点也在这里:我们往往在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了什么的情况下,就做出了正确的行为。这往往会使得该次经验难以应用到下一次决策中去。甚至“这是我的直觉”的想法反而会阻碍决策:因为我们往往认为“直觉”就像“灵感”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这种“直觉”也无法直接传达给他人,因为它不是一段清晰的思考或发声,只是一次掠过脑海的闪光念头。
于是,我们为了把这种过程转化成可以学习的经验,就会通过理性的方式去整理感性认识的细节,把它转化为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整理乃至封装成可以供自己或他人学习和应用的材料。
而这个通过理性整理感性所采集的大量信息的过程,实际上与复盘一般无二。
而这,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手段。
……
感性无时无刻在自动获取信息,也正因此,为了不浪费这些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都可以复盘,从而给自己带来成长的机会。
比如,最近不就新春佳节嘛,大家祝福语一定说了不少也听了不少。每次新年祝福的时候,大家最常见的都是在祝什么恭喜发财,什么万事如意。但我们都知道,恭喜发财就是听个响,人生不如意也十有八九(但实际上这也是谬论,以后聊),最终能落实的新年祝愿,可能连身体健康都未必能达成。
那反过来说,假设我们把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这些作为目标,复盘一下上一年的经历,又会怎样呢?
恭喜发财怎么复盘,在理财或者工作赚钱之路上,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关键发现吗?我的能力是如何提升的?
万事如意怎么复盘,我有哪些事情不如意,不如意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两者兼有的话何者更重,如何影响或改变,或应采取何种行动?最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身体健康……这个就细了。同时也是我平时最爱用的新年祝福:吃好喝好睡好心情好。这回更厉害了,我们甚至开始设立目标了!直接目的目标关键成果三要素给上!比如:
目的:接下来的一年身体健康
目标:
1. 吃好
2. 睡好
3. 喝好
4. 心情好
关键成果:
1. 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具体行动:早饭食谱……午饭食谱……晚饭食谱……多吃不一样的菜;少油腻少糖……(自己想去)
2. 每天睡眠总时间不少于8小时,晚上不晚于XX点入睡,早上不晚于XX点起来。
具体行动:通过XXX方法保证自己能在XX点前躺下,并在XX分钟内入睡;通过XXX方法加强自己的睡眠习惯……(自己想)
3. 多喝水
具体行动:拒绝饮料和酒,每天喝XX升水……(大概1500~2000ml吧)
4. 心情好
具体行动:这个有点难度了,这个……这个我们以后聊。
好了,这张清单一旦填完,然后每天都对着复盘一遍,最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足够自律的话,还可以去做做运动,增加一下自己的活动量。因为啊,当下致死率最高的行为是久坐哦~
……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费那么大劲儿搞这个有什么意义呢?能变现吗?能提升社会地位吗?能创立个人品牌吗……?
我常常抱怨说很多知识付费都给咱们普通人太多的负担,比如大量变现,比如人生信条,比如“让社会更好”……实际上,尽管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确实能让人得到很不错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往往是建立在长期的付出、煎熬和隐忍之上的。
我自己?我觉得,每个人能高质量地完成日常的每件小事,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比如说,有一种“把生活质量过得高”的表现,叫做“自律”。
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包括各种KOL开始说……甚至是吹嘘,啊,自律是假的,他律才靠谱。
我就这么说吧,自律是决定人上限的,他律是考验人底线的。
对于没有底线的人来说,别说他律,就是法律,甚至十二平均律你都搬出来也不好使(啊?)。而且说白了,就算原本我很有底线,但我一气之下退群了(或者只是免打扰),线都没了,还他律个啥呢?
而自律,最低水平,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啊对,没错,估计这就是那种“道理懂很多但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的根本问题了:你懂的人生道理成为了你自律的规则了吗?每天自省了吗?没有?那谈什么懂道理?
而提醒自己自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盘。
且看那些古代圣人: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什么?你说这些太遥远?来点近代的?那就曾国藩吧!
曾国藩是怎么复盘的呢?他呀,每天坚持学习的同时,都会写日记骂自己,痛斥自己做得不好的各种事情。这一举动甚至还引来了唐鉴的好评。
唐鉴跟他说,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确实是记日记。甚至,他还盛赞了一个人,此人每天从早到晚,从起床到睡觉,别说一言一行,连吃什么干什么,内心闪过什么好的坏的念头,做了什么大小的事情,全都记得一清二楚,乃至……连夫妻之事也毫不避讳!(我怎么想起了时光恋旅人?)咳咳……这个就不必多学了,除非是想效仿那个网红谁谁谁……
曾国藩是什么人?我猜都不用多说,看看现在多少人争着要看曾国藩的小说,读他的家书、学他的思路、参考他的事迹……
那,唐鉴又是什么人啊?太常寺卿!曾国藩修理学的恩师加偶像!
说白了,别人复盘就是复的每一天。我们复盘?一年到头才写一两个总结(还算不上是复盘),怪不得别人成了伟人,而我们还在天天喊着“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不过,学学曾国藩,咱们的高度也就是曾国藩的学生了;要是学习唐鉴,说不定你就能比肩曾国藩?
啊对,我不是说不要太多负担嘛,大家先过好每一天就好。那么,一周……再简单点,一个月一复盘,那就已经很厉害了不是吗?
至于负担这种东西,说真的,能力越大,你就越不觉得有负担了。这不,赚个一个亿,对王健林来说,也只是个“小目标”而已。
那我们呢?先把能力提上来就好,小目标就定赚个十万?不难吧?相信不少人一年的基本工资都有这数了。那就再定个十二万,十五万?
无论几万,只需要循序渐进即可。这就跟健身一样,没那么多的肌肉量,就别随便给自己加重量。而只要能把自身负荷强度的运动做好,已经非常不错了!
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健身运动,甚至是饮食作息,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复盘,一点一点地进步……直到我们感觉身上没什么负担为止。
到那时候,我们再来个总复盘,决定下一个“负担”是什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