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自古以来是语文教师攻而不破,求而不得的重难点。前几天听了刘海会老师作文指导课,对我这种惯于家常小炒的人,突然看到刘老师摆上来的饕餮盛宴,哈喇子擦不净又无从下嘴,只能硬塞到肚子里再学骆驼反刍。今天下午的学科活动给我带来启发,对于我这样一个惰于思考的人,总算找到看到一缕光。
习作教学无论从大纲来看还是从学生发展出发,年段之间有共同的地方,却也各有侧重,随着年段的变化此消彼长,逐步提升能力。低年级激趣为首位,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中年级给梯子,减缓成篇习作难度,逐步提升能力。高年级求立意,闪自我。中年级临帖,高年级就要破贴。
中年级仿写如何真正受益于学生,消除孩子的习作畏难情绪?
课堂指导占主导,每一节阅读课渗透习作指导,点滴参悟,总能听见拔节的声音。虽每篇入选教材文质兼美,却也各有侧重。当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看单元导读,习作要求。试发现习作重难点,再回头看课文中如何突破。作者的着手点就是学生的生长点。
仿什么内容?
题目(小而贴切,《爬山虎的脚》)
标点(双引号,《鸟的天堂》)
精准用词(逼近,《鸟的天堂》)
言之有物(点面结合《鸟的天堂》;侧面描写《观潮》;)
结构(总分总《鸟的天堂》)
选材围绕中心(《爬墙虎的脚》《猫》)
如何仿?
随课文教学进行。课堂进行片段指导交流。(《观潮》“天安门升旗”;《鸟的天堂》“易园的鱼”“生动的课堂”;《爬山虎的脚》“窗台上的绿萝”)
用好日记,积累素材,学习选材,避免离题万里。
(第二单元,观察日记,先观察记录,每天反馈指导观察。统览记录,确定主题,从记录中挑选和主题相关的材料,整理成篇。何为相关?《爬山虎的脚》位置(不写东南角、房前屋后,而是爬满西墙,铺满房顶;浓墨叶子,脚与叶子息息相关。))
第四单元,小动物。指导观察,一天一侧重(外形,它自娱自乐,我和它互动,有趣的它(多观察几天))随四单元课文,进行指导。选材仍为重点,如何确定中心,再从中挑选?
留心生活中的可写点,即将到来的红石榴朗诵会,侧面描写,观众反应衬托节目精彩。点面结合,学校活动的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