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足矣。—题记
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年我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陪孩子阅读。
两个孩子都是早产儿,女儿出生时的体重四斤多,儿子的体重五斤多,两个孩子的体重加起来才是别人家一个胖娃娃的体重。为此,女儿只上了不到一年的幼儿园,儿子则是一天没有去过。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对孩子而言,释放孩子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每天下班后,我会带孩子做游戏、搭积木、找几个年龄还不够入幼儿园的孩子玩、教孩子认识大千世界的同时,也顺便教孩子对应的汉字,孩子把汉字当做一个好玩的玩具。就这样,孩子像吃饭穿衣般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很多汉字,每天晚上,我拿着书让他看着给他讲故事时,小孩发现书中有自己认识的字时,每次都会兴奋的手舞足蹈。
给孩子讲故事是送他最好的生命礼物。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读书,关键是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及父母本人是否给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以上三点做到了,如果孩子还没有爱上阅读,那真是天方夜谭的事了。
一、读书环境
威尔逊说过,“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
由此可见,书对家庭,对孩子何等的重要。父母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可是如果不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读书环境,孩子对书的兴趣会大打折扣。
两个孩子,我没有用强制性的方法让孩子学习,而是把家里布置成一个书的世界。孩子喜欢的书,我会让他们买回来,办了借书卡,但很少借书,去书店,只要是喜欢的书,我都支持他们买。渐渐的,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书柜也越来越多,孩子无论走进哪个房间,书的默香都会浸润着他们。“东瞅瞅/西看看,孩子随时可以阅读他们喜欢的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因为很多书是孩子自己买的,所以他们对这些书百看不厌。如果是借的书,读书效果肯定不如买来反复阅读好。
在家,两个孩子和我和薛老师组成一个读书学习团队。全家人的学习桌围成一圈,这样孩子读书写作业从不会感到孤独。我们常说,一个人走的快,一个团队走的远。如果一个家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作风,孩子能不热爱学习吗?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合理安排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而不能放纵孩子。家长给孩子自由没有错,但如果让孩子自由使用电子产品,那无疑会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不要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单是作业都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大部分孩子没有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自律性,那么电子产品必会让孩子玩物丧志,把孩子拉进“学困生”的深渊。
二、榜样
当疫情肆虐时,网课走进了孩子的生活。事物有其双面性,网课也是。那些自控力强,又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手机或者电脑用在学习上。但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听老师的网课时,精气神出于分散状态。
儿子上网课时,他的两位同学共同玩一个游戏,因为他们的操作不当,被正在上课的老师看的一清二楚。还有那些没有在上课时玩游戏的一些孩子,课是听着,可是心早已飞了。这些孩子听网课没有一点效果,有的是一颗焦躁不安的心。
我们家里的电脑有密码,孩子上完课立即锁上,他查资料或者想看电影什么的,我会给他解开锁,用完后他会主动锁上。
“孩子听不见你在说什么,但可以看到你做什么。”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其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热爱读书的家长。
女儿在幼儿园只待了一年,儿子没有进过幼儿园,他们没有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他们爸爸(薛老师)向来有午休的习惯,可能成年人都喜欢午休。因为孩子不休息,需要有人照管,我就把午休的机会让给了薛老师。午休这个时间段,是最容易犯困的,我五点就要起床给孩子做早餐,睡眠时间是欠缺的,但是这个点又要陪伴孩子。所以我常常拿着一本书,看不了一会儿,坐在那里就睡着了。每当这时,孩子爱调侃“妈妈,你装着读书,其实你早睡着了!”于是被叫醒后接着再读……
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想做有心的家长,想让孩子爱上读书,办法总会有的,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