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带儿子去和在上海工作的爸爸团聚,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时间。这短暂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垃圾分类一事,让他念叨至今。
国家倡导垃圾分类好几年了,但就我生活的城市而言,感觉是有名无实,做的很不好。所以,垃圾分类与我而言依然是停留在政府口头号召阶段,身边很少有人去实施。确切来讲,我并没有做过这件事。
但在上海的短短三周,一位社区保洁大叔真正教会了我垃圾分类。
刚到那个小区的时候,我去倒垃圾就出了两次丑。
第一次,我完全按照固有的观念一股脑地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垃圾袋里,正欲往里扔,一位保洁大叔拦住了我,“等一下,你这是什么,都往湿垃圾桶里扔?”他大声问我,我无言以对,看着自己手中的垃圾袋里干湿垃圾什么都有,一时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就这样,我被劝回,分好了再来投放垃圾。
第二次,更糗。我自以为已经分好了干湿垃圾,拿着吃剩下的汉堡王袋子呼啦一下全倒进湿垃圾桶,然后,扬长而去。走了不到50米,身后传来一阵呵斥:“回来,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了,这垃圾分类都一年多了,还把纸盒往湿垃圾桶了扔?”我极不好意思地回去,还是那位大叔,他正愤怒地盯着我。我的那个羞啊,幸亏是晚上,看不到脸红。大叔打开垃圾箱,把夹子给我,让我自己把纸盒取出来,我一一照做并道歉。
这两次糗事,都被儿子亲眼目睹,第二次出丑的时候他还要帮我取出纸盒被我拒绝了。自然而然地,他也从妈妈的教训中学会了垃圾分类。
后来我留意到,在电梯间,社区垃圾箱房等明眼的地方,都张贴着垃圾分类的具体流程。这里的人都在自觉地做着垃圾分类,儿子每次上电梯时都会看一眼那些垃圾分类的图片。以后再扔垃圾时,他都会先跟我确认一下是哪种垃圾,然后再投放。
回到郑州后,我们在小区里散步,他看到我们小区的垃圾桶后,经常问我,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垃圾分类没有上海做的好?我从物业管理和城市发展水平以及人的素质方面跟他分析了一番。之后,每次出去看到小区的业主乱投放垃圾,他都要和我再讨论一番,当然他会把我讲给他的那些,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讲给我听。有时候,他也会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
一起坐公交车,看到大街上的垃圾桶,他继续发问,为什么大街上的垃圾桶要比社区里的垃圾桶小?我告诉他,大街上人流量大,但人群不固定,产生的垃圾少,但社区是生活区,人多,每天都要做饭吃饭等,会产生很多垃圾,所以要用大垃圾桶。问题解决了,不再问了。
过几天又有了新发现,他指着街道上的垃圾桶说,妈妈,看,垃圾桶又换成新的了,这下更漂亮了,是要创建卫生城市吗?妈妈,看,那个垃圾桶放的位置不合理,离公交站台太远了。那里人多,却没有垃圾桶。
听到这些,我点点头,拍拍他的肩,你说的很对,未来的城市设计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