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平安夜🍎,风很大。和李老师第一个到达影院。
之后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人,很多都是中年人带着老年人来的。观影过程中不难听到周围人的小声议论、甚至啜泣的声音。
呵,就像网络上写到的那样,华芳真的是抓住了一小部分人的心,但那已足够。
✍️
电影以萧穗子的独白展开,讲述了文工团一代人的故事。主线是刘峰和小萍两人,然而这两位都不是命运的宠儿,波折跌宕的坎坷相伴了一生。
不得不说小刚导演挑演员的眼光实在是精准。几个主演各个精气神十足。主角林小萍跟之前的谋女郎张慧雯有点像(个人觉得),穿上军装眼神透露着正气,而平日里的小萍似乎有点娇,这种气质默许了她小事大发雷霆大事东躲西藏;干部子弟郝淑雯一头利落的短发,藏不住的心高气傲,是啊,祖国江山都是我们打下的!她的优越感和刘峰的务实、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萧穗子的美英姿飒爽,是青春记忆里无可磨灭的印记,有种不计后果付出一切的拗劲……然而到最后,就真的没有回报。
🤷♀️
具体情节不好一一分析了,正式的影片还没有下发到各大网站,也不好截图示意。
今儿想讲个题外话,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看完电影你或许会觉得很讽刺,像刘峰这样的好人,好到让人心疼,但却落个这样的结局。
电影中,在刘峰和小萍相依为命的拥抱中落下帷幕。而小说当中更是让人绝望,自己老婆跟别人跑了,在三亚找了个发廊妹,最后得了癌症死去。连追悼会都是匆匆而过,为的是让给别人。
🙏
“上帝真的公平吗?”
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记得之前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而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解开了他心中的疑虑。
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牧师的这一幽默,让西勒 · 库斯特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
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也就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 · 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短时间内,就被美国以及欧洲上千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
刘峰因被林丁丁冤枉而被发配边疆走的时候,只有何小萍一人去送他。目送刘峰离去,何小萍始终都是敬礼的姿势。
我想这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爱,也是对他善良的肯定致敬。
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就像穗子最后独白的那样,《芳华》的结局里,所有人团聚都有着难以掩饰的失落,一代人的芳华早已面目全非。
只有刘峰和小萍更知足一些。
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就是对好人最高的赞赏。善待彼此的人,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相守。
欢迎关注公众号:耳朵指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