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桌面上放着和某人仅有的合照,M在我的电脑上做着数据库的作业,我下意识地叫了出来,后来才发现,敏感的人只有我一个。
楼道里有人说外边下雨了,有人就跑回去拿伞了。青春大道靠近田径场的一边摆满了各个学院值班的帐篷,值班的老师们吃着橘子无聊地玩着扑克牌,学院新闻中心的小伙伴写着一篇篇校运会的加油稿。
主席台上,广播站的男同学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满是形容词的稿子。志愿者穿着各色的文化衫热情地工作着,脸上写满了能加分的欢彩。
然而,我与这一切都无关,目光呆滞地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没有看到同学打招呼,被突然听到的一声吓到半死。
就像酒吧里那些穿着高跟鞋端着高脚杯的单身女人,能一眼把男人分为三六九等一样,图书馆里考研的学长学姐,能在一个眼神间,把我们这些所谓的小孩子分为三六九等。
02
我们会和所有的公众号一起,在晚上八点到十一点的时间里让提示更新的小红点出现在不同人的手机屏幕上。等着被某个人点查看全文,多多少少,总觉着这样,还是有点卑微的。推送后的我们,时不时看一下留言,时不时看一下阅读量、点赞量,居然成了生活的一个习惯。
妈妈打电话时,我会忙着手头你该忙或者不该忙的东西。等到忙完想给她回电话的时候。我知道,在她的生物钟里,彼时已是进入梦乡了。
听说,和往日的朋友,最好的关系是“各自忙碌,又相互惦记”。
可是看着朋友圈里昔日蓝颜生日,我很想去说点什么,居然发现我们大概几个月没有寒暄一句了。此时,我不知道怎么样开口。
那些说好“各自忙碌,又相互惦记”的友谊,最后只剩下“各自忙碌”了。
在那些被叫做“豆蔻年华”的年纪里,我曾经有一个班级,那年正好岁月流转,我不开心。
那个班里的一群人,给了我很多勇气和信心,然后来的后来,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可爱的八三”。然而我已不记得上一次大家在群里说话是什么时候了。
突然想起所有的班群从来都是很少有人讲话,那些过去的小伙伴们有的已经为妻为母,为夫为父,有的和我一样在中国的某个高校里,不甘平庸着,可是我们都知道,不用去知道他过的可好,就算我们曾经嬉笑怒骂,玩得很好。
以前就知道,一个班的小学,一群人的初中,几个人的高中,一个人大学。幸运地,我会有两个小伙伴,我们会一起神经,认真地喊“我好开心”和“我好难过啊”。
03
一起走的通往自习室,图书馆、水果店和田径场的路上,我们会讨论这个合唱团、杂志社的故事。
我们会说:“高中时班里总那么几个不学习的同学,那些同学让我们觉着,我们好像在学习。大学了,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在学习,不对,整个专业的同学都在学习,努力上进,我们学习着也像没学习一样。”现在的日子,好像不忙是不正常的。
也许,有一天,我会在小城甘谷,她在山东德州,她在江西上饶。我们和各自身边的人聊着各自的事,财务金融也好,股票债券也罢,杂志媒体也行,总之,多希望都好好的。
想到过去我们一起许着去某个城市上大学的人都不怎么联系了,再想想现在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浪的人有一天也会不联系,莫名地会很难过,最终还是选择相信那句“各自忙碌,又相互惦记。”
04
过去的人啊,我在这和角落想着你们。未来要分开的人啊。我们会不会再见不重要,彼此还能想念就好。
可以平静地惦念过往,可以贪婪地珍惜现在可以热情的接纳未来。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样子吧。
大家都很忙,很累,自己多照顾自己,珍惜那些偶尔还能相互关心的人。
还好,我们能珍惜遇见,我们能尊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