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曼曼/文
今天忽然发现朋友圈多了很多晒读书的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厨房里的小哲学》,从《西方的衰落》到《教你成为股市牛人》,似乎一时间从前打微商广告、晒娃晒自拍、秀工资的人转瞬间都变成了午后阳光下捧着咖啡专心阅读的人,更有甚者列了长长一串成功学书单,声称自己一月内阅读56本。如此看来中国可真是世界第一阅读大国,全民阅读都成为了趋势。但事实真相却总是骨感而丑陋。
4月23日的读书日变身成为了“只读一日书”的展示舞台,和其设立初衷背道而驰,愈走愈远。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读书日的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相传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4月23日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把如此浪漫又意义深刻的日子作为读书日,寓意是推动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的快乐,把阅读变成一项终身的习惯。然而,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不知何时起读书却成了营销,作秀,吸引眼球的工具,大部分人为了这一天而读书,为了一张朋友圈的照片去读书。
就像中国的圣诞节隐去了宗教的神圣和历史的苦难,变身为被商业随意打扮的老人一样,读书日也逐渐被打造成了一场商业的运动。各大书店网络书商争先打折做活动,一幅幅静美的海报,一个个抢眼的折扣数字,让平日里连书都不想碰一下的人,也对买书变的蠢蠢欲动了起来。读书日成了书商们的商机日,成了不读书人的包装日。一个本是净化心灵,引领习惯的日子硬生生变成了一场资本秀,被包上了功利化的外衣。
莫提斯·艾德乐与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读书是自由而主动的行为,一次思维概念意识从模糊纠结到清晰明澈的过程。那么现在我们在所谓的“读书一日”中读书,收获的到底是增加知识资讯,提高审美价值的成就感,还是被别人点赞的虚荣感。为称赞读书,为活动读书,唯独没有为自由读书,为自己读书。
那些平日里整天满口跑火车,以信口雌黄为噱头来吸引公众眼光的人,在读书日晒一份书单,就赢得无数呼声,赚得满满名利。反而是真真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甘愿做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人,被说成“穷酸、无能”。
钱钟书先生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一尊神。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据说将书架上的文史书按照编号从A读到Z,而且每一本书上都做了详细的批注。钱老读书做学问可谓是一种境界,但他依旧低调而平静的生活在世尘中,下放过五七干校,出入过社科院的高堂,但不论在哪里他都是以读书为事业的钱钟书,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读书便是读书,管那世间许多。只在皇皇巨著《管锥篇》中引述著作上万才窥得其才学万分之一。
当读书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书才会成为人生的精神伴侣,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我们为什么读书?为了获得声望,为了安生立命,还是为了守护灵魂的净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境界。但无论如何,真正的读书人的阅读与日子、与心情与他人无关,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不为读书日而读。
因此,今天,看着满大街的读书活动与折扣广告,你还在为读书日而读吗?
愿我们成为一个安静而有内涵的读书人,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我是欧阳曼曼,看文愉快!转载请简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