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之“自知者明”篇,讲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翻译过来是说,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透彻明白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什么人才是强者。看看曾国藩这个小故事。
1、看看曾国藩是怎么玩的
咸丰七年,曾国藩未奉皇命便回籍奔丧,左宗棠对其一顿臭骂,痛斥其虚伪,长沙官场也一起起哄。曾国藩经常标榜自己忠敬诚信,这件事让其极受打击和刺激,发誓永远不与左宗棠说话,也不与湖南官场联系。
咸丰八年,曾国藩接到朝廷启用命令,重新复出带兵。这就必然与左宗棠打交道。这时我们曾先生的内心又是怎样的起伏变化呢?
曾对左痛斥自己虚伪念念不忘,觉得左所有骂他的话都可以原谅,但唯独对左骂其虚伪难以释怀。曾国藩决定把与左宗棠的会见降到最低的规格,学孔子见阳货的办法,俟其外出时,到他的家里去一趟,然后留一张名刺,匆匆离开。这是一个最妙的办法,说见了又未见,说未见又见了。转念一想,这个办法不好。心高气傲、明察秋毫的左宗棠一眼就会识破这个陈旧的小花招,造成的后果必然是二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但又觉得左是一个古今少见的将材!自己在用兵之道的审时度势上又欠缺功夫,今后还得要重用他,让他带一支人马独当一面,万不可冷淡!
看曾国藩把左宗棠看的多透彻,看透了左宗棠的性格,也看透了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将来必然要倚重左宗棠,没有左宗棠必然大事难成。
然后曾国藩又是怎么做的呢?令人大跌眼球的事儿发生了。
曾国藩决定会见左宗棠。这时左宗棠还对曾国藩余恨未消。听说曾要拜访,尚且不愿意见面。于是躲在后花园里,让手下人随时报告曾的行迹。当听说曾乘轿子来府时,吩咐关闭大门,准备闭门不见。后又听说曾在巷子口下了轿,步行而来,才吩咐打开侧门迎接。见面后,曾国藩一番毫无芥蒂的样子,先让左宗棠心中歉疚。接着曾又对左大表感激之情,然后又检讨自己的战略过失,夸赞左的用兵之道,彻底冰释了两人的矛盾。
这些还不够,曾又请左题字送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左宗棠马上明白了:曾涤生这个滑头,原来是借这副联语,在我的面前进一步表明他的心迹。他将我比作雄,自己甘愿为雌。唉。也真难为了他!至此,左宗棠彻底接受了曾,表示第二天去曾国藩下榻的地方去拜访他。曾国藩暗暗得意此行目的已圆满达到。
曾国藩看透对方,看清自己必须依托左宗棠的形势,战胜自己内心的芥蒂疙瘩,放下身段,主动和好,让左宗棠接受自己,支持自己,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后来成就伟业打下了基础。
2、看看题目的答案是什么
故事结局圆满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曾刀口向内,战胜了自己内心芥蒂,打破情感桎梏,理智解决问题,而不是意气用事,随性而为。
王弼在《道德经注》中说,用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也。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也。明用于己,则物无避焉;利用于己,则物无改焉。意思是说,把智谋用在别人身上不如用在自己身上。把力量用在别人身上不如用在自己身上。将自己看到明了,外物就在你面前准确清晰地呈现;力量用在自己身上,就不必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外物了。
所以,我们现在来回答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真正的聪明是,看清楚自己的本心,看透彻自己的有缺。通俗的讲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需要什么。
真正的强大是,克服内心的桎障,从内里改变虑事模式和处事方式。如此以来,外物自然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