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作为现在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渐渐被大众重视起来,精神病医生及心理医生成为了热门职业,甚至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士们都是事业编需要考试选拔,但是真的每一位住进精神病院的都是精神病患者吗?或者他们的病情真的达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吗?对于不同的精神病患者有没有一种区分是在家人身边更好还是住在精神病院更好?精神病院真的适合养病还是“被家人遗弃”?精神病真的遗传吗?对于那些产后才出现疑似精神病症状的人怎样科学测试自己的孩子是否被遗传到?对于所谓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家庭的影响又由谁来买单?
似乎一切都没有肯定得答案,但是对于所谓的“精神病患者”社会是歧视的,朋友是排斥的,家庭是无奈的,因为在他人感官到的是“患者们”总是情绪激动,不是大哭大闹就是大肆花销,甚至骂人、打人,自残或严重伤害别人,但是没有人去思考根本原因在哪。所谓的精神病患者就在这样无人理解的无助中挣扎到渐渐失去自我,无法控制自我情绪就被送去了;有些小孩因为父母离异产生不良情绪或自残被送去了;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因为遭遇了不该遭遇的事件无法面对产生不良心理被送去了;甚至有些因为丈夫有外遇妻子每天吵架被送到精神病院,这些患者每天按时吃饭、睡觉、吃着药、上厕所(是按照时间来的,每到时间不可以独自去)、洗漱、洗衣服......没有情绪不哭不笑的人似乎在那里好过一些。这些真正善良的、无辜的、不被理解的、情绪释放就像是“宠物”一样被“圈养”聚集到了精神病院。谁真正去找他们的病因去解决,药物真的能让所谓的病情不再复发吗?
当人失去记忆的时候,经常问的是“我是谁?”,其实有些“精神病患者”都是在找自我的过程中被当成了精神病,“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做我自己不想一直讨好别人”“我觉得我可以我想试一试,为什么我任性一次都不可以?”,不听话就会被抑制,情绪都是在不断的激怒下越发不稳定,自信和自卑相互纠缠,以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些人是奋斗的疲惫了,对于工作、家庭全力以赴,但是自己累的全身是病,充满了抱怨,便渐渐觉得自己失去了努力的信念和能力,躺在家里看手机,不工作、不交际、放弃了自己,变成了年轻的“痴呆患者”;而有些人就是在家人不断施加的压力下和不理解造成极度压抑呈现爆发情绪被医生诊断为精神病,的确很多人住院后情绪稳定了,但是要知道他们是因为被束缚捆绑(拉尿都在床上,穿纸尿裤、垫隔尿垫)、打针(最疼痛的针)、吃药(药量对身体器官有直接影响,副作用大)等很多你们想象不到的“苦”而变安静的,这些真的能完全治疗好这种病吗?在医院期间所谓的变好回家后真的是好了吗?家人们希望“患者”回家吗?对于有些所谓的患者,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治愈他们的人,其实让他们放飞自我一次又何妨。
心病还须心药医,很多被诊断为精神病的人士为什么要承受住院、束缚、打针、吃药等对身心更加直接的残害,甚至冠名上基因遗传,对下一代造成深刻的影响,现在的言论、治疗方案和诊断对于所谓的“精神病患者”或“基因携带者”真的科学、准确、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