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看到的非常聪明、但是却一事无成的人,让人扼腕长叹。
细究下去,我们可以把那些聪明人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人实际上是假聪明,只不过让人看起来聪明而已。
这种人在每一个问题上他们都能够侃侃而谈,好像上下五千年、宇宙万物无所不知。但是实际上在每一个议题上认真去推敲,他都是非专业的知识,水平仅仅能够支撑聊天,但是因为聊天的对方的人不是专业认识,无法识别而已。
这种人就类似于北京的的士司机,天子脚下,自信心爆棚,什么都敢说,从股票价格到明星绯闻,从加州硅谷新技术到米兰拿破仑大街的时尚礼服,从马斯克的星舰到爱波斯坦的萝莉岛,无不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但是这些都仅仅是聊天的能力而已。
如同一个人在围棋上赢了世界乒乓球冠军,听起来很唬人,但是赢在非专业上,对判断他的能力毫无参考意义,既不能说明他的围棋水平,更不能证明他的乒乓球水平。
还有一种和这类似的聪明人,就是嘴皮子很厉害的人,有时候甚至在专业上也能把人唬住,但是他们真正的聪明是语言技巧,或者诡辩术。表明上每一次他都赢了,实际上可能机会诡辩术的搅浑水,这种人在我们的同事中不少,表面上在讨论某个专业问题的时候,专业技能很好的人也辩不过他,但是并不是代表他水平有多高,而是他用表面上的一种逻辑,把本质的问题都混淆了。这种人专业能力不足,但是PUA能力很强。
这里面最厉害的还是阴谋论始作俑者,他们的整理信息和逻辑体系已经自成一体,能够自圆其说。
第二种是聪明,但是因为个人的性格缺陷,导致一事无成。
有可能是他们成为优秀的过程中压力太大,性格扭曲,导致人格缺陷。例如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清华朱令投毒案凶手很大可能也会一事无成。最近的案例就是复旦大学赴美留学生孙卫东,可能是嗜赌如命丢掉工作和家庭,流浪纽约街头。
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轻微的就是恃才傲物,和领导同事无法相处,得罪了一波人,发展的机会被压抑,聪明才智无法发挥,最后一事无成,这种类型的不在少数。
也许,这些情况对所有平庸优秀的人,都是平等的,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概率论。
第三种真正聪明,情商也高,但是职业发展通道选错了,导致一事无成的人。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风口不对,基于不对,那也很难作出好的成就,和他当年的天赋和聪明比起来,就可惜了。类似武术世家永远不会有以前的成就,你可能更快、更狠、更灵巧,但是你永远比不上出镗的子弹。
比如今天有一个新闻报道,人工智能技术开始用于进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而且预测率的速度比以前要高几百倍,便宜几百倍。如果很有天赋和聪明的科学家已经在这个行业努力了五年,可能就要取得成就,但是这个新的技术可能让他过去十几年的努力,一夜归零。今年的新院士颜宁就是从事蛋白质结构分析的,很多行业内的前两年就预测,如果她不能在最近获得院士头衔,可能以后永远也拿不到,后面的蛋白质结构院士一定是从AI分析这个方向选出来的。
有所成就,对聪明人和普通人一样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