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柳并不是柳,它只是细长的叶子和柳叶相似,它属萝藦科落叶蔓性灌木。杠柳幼苗时直立生长,后来慢慢变成匍匐或者缠绕状。一株杠柳很弱小,几株杠柳互相搀扶,就像拧成一股麻绳,力量就是“杠杠的”了,杠柳的名字大概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1、植物介绍
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又叫香加皮、羊奶条、北五加皮、羊角桃、羊桃等,属于萝摩科杠柳属落叶蔓性灌木。杠柳长可达1.5米。主根圆柱状,外皮灰棕色,内皮浅黄色。具乳汁,除花外,全株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通常对生,叶卵状长圆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着花数朵;花序梗和花梗柔弱;花冠紫红色,辐状,花冠筒短。蓇葖果圆柱状,无毛,具有纵条纹;种子长圆形,黑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3厘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2、生长条件
杠柳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区。生长于干旱山坡,沟边,固定沙地。杠柳性喜阳性,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荫。对土壤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抗沙埋的能力。
3、应用价值
经济价值:杠柳的根皮可入药,能治关节炎症,根皮还可以做杀虫药。种子可以榨油,基叶的乳汁含有弹性橡胶。杠柳植物体营养成分较丰富,粗脂肪、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当地的锦鸡儿、沙打旺等其它植物。由于杠柳根茎萌发力强,又多枝丛生,可逐年采割或平茬。当年萌发的新枝条,在沙地上也可长到100cm,可作为较好的薪炭林。
生态价值:杠柳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一种极好的固沙植物。经齐齐哈尔实验站多年观测发现,杠柳在防风、固沙、调节林内地表温度等方面作用显著。当杠柳受到强烈风蚀后,并不因根系裸露而枯死,而能继续顽强生长。在杠柳较密集的地方,每年春季都能截留大量的淤沙。最少淤沙厚度为2~3cm,一般都为6~7cm,最多可达10cm,且杠柳的茎部并不因沙堆而影响生长,受沙埋的茎部还能演变成根系。
4、主要繁殖方式
杠柳的繁育方法有:种子繁育、分株繁育、扦插繁育。分株繁育方法主要在培养种植资源时应用,繁殖速度较慢。扦插繁育方法工序比较繁琐,而且成活率较低,一般不宜应用。种子繁育方法是杠柳大面积育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种子繁殖后代容易变异,而利用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繁育杠柳,能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大规模快繁生产,快速向社会各界供苗,解决了产业化生产杠柳苗木的一项关键问题。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是个全新的植物克隆新系统,完全离开试验室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劳动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