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实录

执教者: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现常年行走于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致力于“语文人”的培养、研究工作,提倡走语文正道。2015年华平老师三次执教《背影》一课,第一次实录在这里(见怎样用《背影》教语文?(1)——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这是第二次执教实录,指向散文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实录二

指向散文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学生:成都七中嘉祥学校八年级学生

说明:这节课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670多名学生全部到场,各班随机抽了三四个同学组成一个临时班级,在台上上课,其他同学在台下上课。

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

(师生问好)

师:对于我们十五班的同学来说,今天是我们嘉祥语文教学历史上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而这一天它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有意义呢?是因为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诞生九十年了,九十年来这篇文章一直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它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而今天的特殊,也来源于我们嘉祥670多名同学一块儿来学这篇《背影》,所以《背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670多位嘉祥学子今天一起来学《背影》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为这个独一无二,我们为自己鼓掌。

(生鼓掌)

师:愿大家今天的学习,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台下这么多同学都看着我们,我们独一无二的思考、我们独一无二的思想、我们独一无二的表达将在今天充分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之前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读了两遍以上的请举手。(生举手)好,请放下,都读了两遍。这样,觉得自己读懂了的请举手。

(没有学生举手)

师:同学们都很谦虚。

(一生举手)

师:你自我感觉是读懂了,非常好。你真的觉得读懂了吗?(走向学生并把话筒递给学生)

生1:我读懂了一些,并在文中作了批注。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说明了他当时是没有领会到父亲的爱,他现在感到忏悔,并通过文章来表达。

生2:这篇文章的描写不像我们平常阅读的那些文章那样华丽,他用的是很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十分朴素的父亲形象。文中多处描写体现了他对自己父亲观察得十分仔细,他朴素的语言描写出了父亲当时对他的一种朴素的爱,这反而是一种很平常也是很伟大的爱。

(台下学生鼓掌、尖叫)

师:(面向台下的同学说)我也给台下的同学一点小的要求,因为我们这里有这么多人,大家就不要尖叫。如果特别特别精彩,实在忍不住了,你可以尖叫一下。

师:(面向台上的一位举手的同学)好,这位同学。

生3:如果说全部读懂了,我肯定还是没有的,但是我可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第六自然段的动作描写,让我想到了一些自己的经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人能够带来的,能够带走的东西,除了爱还有什么呢?”我觉得正是作者的父亲对他的这种爱,支撑着他在往后的日子里——那些对他来说可能很困难的日子里,支撑着他走完了那段岁月。也就是说,在家庭变故、家境贫穷、祖母又去世的时候,支撑他们走完这样的时光的,也正是他们相互之间这样平凡而伟大的爱。

师:我觉得你将来适合作演讲家,出口就成章,非常好。

二、确定体裁,明确重点

师:学习这一篇文章,我们要明白我们的目的不仅在学这一篇文章,还要学更多其他同类的文章。那我们需要怎样的思考呢?我们大家一块儿来看一下。请大家填一下空。

(PPT显示)

这是一篇              。(体裁)

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

师:叙事抒情散文,你怎么判断的?

生1:首先他描写了父亲的背影,然后中间分了许多段落详细描写父亲的背影,无不表现出他对父亲的感情,他对父亲的爱。这就是叙事抒情散文。

生2:我觉得是回忆性的描写父爱的散文。

生3: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觉得这是一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的散文。

师:好,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标题旁边注明散文。

(生在标题旁边写“散文”)

师:散文,是写父亲的背影的,也写了父亲对我的爱的,抒发了情感的,我们刚才有位同学说的是叙事抒情,这篇文章是不是侧重在叙事抒情?

(生举手)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侧重在叙事。

师:侧重在叙事,她说侧重在叙事。这个事是跟一个人有关的,这个人是父亲,我们将这样一类文章称为写人叙事的散文。(“写人叙事的散文”说得比较慢)

(PPT显示内容)

这是一篇    写人叙事的散文          。(体裁)

请大家在书上做好批注“写人叙事的散文”。今天我们就是要看这样的一类散文应该怎样去学?如果你去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你觉得要抓哪几个方面的要点来写?

(生纷纷举手)

生1:我觉得首先一定要看他主要写的是什么人。就是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比如说他的形象是什么?然后再看他写了什么事?就是作者和他发生了什么关系?然后再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或者作者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师:你简单地说,你把刚才的话提炼成三个字,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人”、“事”、“情”。

师:太能干了,大家把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

(生鼓掌)

师:你看,我们台子下边的同学也在跟着我们思考。我们不仅要能够从它的体裁入手去把握,到底我们学的时候要把握什么要点,还要善于把这个要点用最简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能力是我们语文非常重要的能力,注意三个字——“人”、“事”、“情”。

三、细读文本,概括叙事

师:“人”,这个就不用说了。“事”请同学们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一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是朱自清的祖母死之后,朱自清家境非常惨淡,所以他和他的爸爸要到不同的地方去谋生,他爸爸送他去火车站,他看到自己爸爸的背影的时候很感动。

师:好。后边的同学我们发言的时候首先评价一下前面同学的发言。

(生举手)

生2:首先我觉得他的发言太冗长了,概括一定要简短,我的答案是父亲到车站送我去上学。

(生举手)

生3:我认为他虽然简洁,但是他没有抓住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场景,就是父亲给他买橘子的场景,我觉得一定要把这个概括出来,所以我觉得答案是本文主要内容是父亲送“我”上学时,翻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故事。

师:请坐下,我们这位同学特能干,不仅能够发现前面同学发言的不同点,还能找到他们的不足。他发现前一位同学的发言简洁倒是简洁,但是最主要的场景没有概括出来。主要的场景是父亲为我去买橘子。

师:好,我们暂时就这样吧。大家把我们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用你的话再简单的复述一遍,这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在文章的标题下面。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动笔在书上写)

四、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字——“情”。大家看这一篇文章是表现谁的情呢?

(生纷纷举手)

生1:我觉得这篇同时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情感,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情感。“我”对父亲的情是因为“我”看到父亲那么艰难地为“我”买橘子。他那么肥胖还要那么艰难地翻过月台为“我”买橘子,我觉得这个地方就表现出了他的感情。然后同时“我”觉得和父亲这一别,别了那么久,也许有一种感激,也许还有一种悲哀之情。

师:“我”的感激、悲哀。你说了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呢?

生1:还有一方面是父亲对“我”的感情就是从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看出来的,就是他连自己的不适都放下,只关心着“我”,所以这里体现出父亲是关心着“我”的,家里那么穷困还是一直那么关心“我”。

师:父亲尽管家庭很惨淡,还关心“我”。那简单的来说父亲是爱“我”、关心“我”的。而“我”呢,“我”感到的是感激和悲哀。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举手)

生2:我觉得从最后一句话“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也可以看出“我”对父亲还有怀念之情以及惭愧之情。

师:“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惭愧,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因为他前面多次说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用这种反语的方式来说明其实自己当时并没有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因此在后来当“我”体会到了以后心中必定就会有惭愧,而怀念就是因为“我”已经有两年余没有和父亲相见了,而“我”就很想念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所以就有怀念之情。

师:哦,她是从生活常识来说的,很久没见父亲,就自然要想父亲,前面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说明“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没有理解父亲,所以现在想来感到有点惭愧。好,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举手)

生3:我认为一是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尽的爱和关心。二是“我”对父亲是有相互的爱的。一是表现出了“我”对父亲在未来之后的惭愧,二是表现了“我”对父亲日后无尽的怀念之情,三是表现了“我”对父亲年华易逝的感叹。

师:他说了三点,我发现他在说的时候好像有点跳舞的感觉。你再重新说一下。你不跳,你看着我一点一点地说。

生3:第一个,我认为是父亲对“我”的一种关心和爱。第二个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惭愧和怀念。三是对父亲年华易逝的感叹。

师:好了,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在这儿打住。下面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也请台子下面的同学一起思考。写人叙事散文,我们在判断理解这个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大家请注意我们应该侧重理解谁的思想感情?大家刚才说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父亲的感情,有我的感情。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侧重理解谁的思想感情?

(生举手)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记叙的是父亲,所以应该侧重理解父亲的思想感情。

生2:我们应该侧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是作者在写人、在叙事,所以他抒发的主观感情可能会更多一些。

生3:我觉得这篇文章更侧重写“我”的感情,因为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写的,他可能当时还没达到那个可以理解父亲的感情的程度,但是他是有自己的感情的,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父亲的行为的。所以我觉着这篇文章更应该侧重于“我”的感情。

师:侧重于写“我”的感情,那我这就问你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从文字来说更多写的是父亲对我怎么样、父亲为我做什么事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3:我觉得父亲的这些行为也让“我”有感触的,应该是从“我”自己的感受去写的。

生4:我觉得应该侧重于写作者自己的感情。首先一方面是因为前面说到的,这篇文章是作者写出来的,作者的主观感情凝结在这里。其次,父亲所表达的对作者的爱是要通过作者的眼睛和心去感受,所以作者在理解父亲的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了这篇文章,然后再把它在文本中表现出来,所以我觉得应该理解作者的爱。

师:我觉得同学们已经说得挺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也表达我一下我的看法。注意,首先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写作重心就在表现“我”的思想感情,写的是“我”的思想感情,文中虽然也写了人、写了事,但是文中的人和事都是用我的眼睛去看的,当时的那件事也可能和“我”现在写文章时候的所写出来的情形是有出入的。因为多年过去,回过头去看当年所发生的事,那实际上当年的事已经打上了“我”现在的主观感情的色彩。请大家在书上批注一下,散文阅读侧重理解“我”的思想感情。

我们现在思考下一个问题,写人叙事的文章如果要理解感情,它往往会集中在一些段落,大家看这些段落往往又会在哪个位置?

(生举手)

生1:我认为这些段落往往聚集在叙事的地方,毕竟是写人叙事的散文,他重点在叙事,所以他肯定要通过叙事、通过作者的眼光来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生2:我觉得情感应该集中在最后一段。因为最后一段往往会有总结性的言语,因为他要表现一个情感的话,一般来说会在最后一段进行点题的。

生3:我觉着这篇文章有四次描写眼泪的地方,说明表现情感在描写眼泪的地方。

生4:因为标题是“背影”,而且这篇文章用“背影”贯穿了全文,所以我认为应该是重在描写父亲背影时,“我”自己对父亲的感受的地方。

生5:我认为开头也是表现作者感情的,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的特点就是在开头往往会定下全文的感情。就比如说《背影》,他的第一句话就说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最”字就已经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思念。

师:哦,是这个意思。好,非常好。

我也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写人、叙事、抒情这三个字——“人”、“事”、“情”,“人”和“事”都是文中作者花了重要笔墨来写的,但作者表达的情感,他除了通过“人”和“事”表现出来,他还会在段落中用比较集中的句子中表现出来,而这些句子集中的段落往往在开头和结尾,所以我们读散文一定要注意抓开头,抓结尾。

而朱自清这一篇散文的开头就会难倒很多同学,这一个问题我估计台上的同学回答有点困难,我想请台下的同学来回答。(面向台下的学生说)这位同学开始不满意了,你还没提问题就知道我答不来了。(面向台上的身旁的一位学生说)

现在我提问题了,大家看第一段里边最需要我们理解的一个字是哪一个字?(“第一段”和“一个字”说得比较慢)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台上的学生回答)

生2:我认为应该是“忘”。因为“忘”就突出了他对父亲的背影是无法忘却的,说明他对父亲的思念非常深。

生3:(台下)“最”。

生4:(台下)我觉得是“已”。

师:“已”,已经。还有没有?哪一个?(问台下的学生)

生5:“余”。

生6:(台下)我觉得还有“不”字。我觉得“不”字涵盖的思想感情有很多。第一个后面也说到了“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他的背影”,说明“我”对父亲有一种难忘和对父亲的一种怀念的情感。

师:还有怀念的情感,这个“不”字怎么会有怀念的情感呢?

生6:因为他说的很久才相见,很怀念。

生7:(台下)这里有两个“不”。

师:有两个“不”,你认为是哪个“不”?

生:我觉得应该是“不相见”的“不”。因为“不相见”更突出的是我对父亲的关爱。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把第一段朗读一遍,“我与父亲不相见”,起——

(生齐读第一段)

师:很好,请大家用自己的话,不用课文的原话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1:作者已与他的父亲分别两年之久,而此时的父亲可能会因为什么触景生情,然后就想起......

师:不用,你是加了其他信息,就直接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1:朱自清与父亲两年没有相见了,而朱自清在此时最想念的、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

师:朱自清已经与父亲有两年没有相见了,他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请注意思考刚才这位同学把“不”字替换成了另外一个词,她替换成了什么?

(生齐答“没有”)

师:对,替换成了“没有”。请注意思考“没有”和这个“不”字有没有区别?

生1:我觉得“没有”和“不”是有区别的。首先“我与父亲不相见”,如果我们在说“不”的时候有一种我和他有一种不想相见的意思,但是“没有相见”就包含不了这种情感在里面。

生2:我觉得“不”和“没有”的区别是“不”这个字要干脆坚决一些,反而“没有”要显得优柔寡断一些。

生3:我认为“不”更能表达主观情感,就举个例子,比如“我不吃饭”和“我没有吃饭”两个句子听起来都不一样。

师:哦,你看这位同学多能干。(生鼓掌)他善于举例,通过例子来解答这个问题。“没有”是陈述客观的事实,“不”含有一种主观的意味。请记下“不”含有主观的意味,“没有”是陈述客观的事实。大家看“不”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生1:不行、不能、不愿、不肯。

师:不行、不能、不愿、不肯。那你觉得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

生1:不能。

生2:我觉得是不肯。我觉得他说的是“不能相见”,我觉得可能因为客观的什么事实影响我们两个不能相见。而“不肯相见”是因为主观上自己不愿意与父亲相见,更符合“不”字的主观意味。

师:她认为是“我不愿意和父亲相见”,你的理由是从哪里来的?你怎么觉得他是不愿意和父亲相见?

生2:我是从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发现的。

师:大家看她抓的是最后一自然段。

生2:他说就是父亲因为老年的时候生活给他带来的压力,“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里看出父亲老境的颓唐影响了他的心情,然后就跟我有些生活上的摩擦,而不愿意相见。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问题。她不仅看了这一段,还看了后面的一段,这是我们读书的一个方法——瞻前顾后。好,请大家看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下,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最后一段到底哪个地方在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近几年来”,起——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这一句话“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就是说父亲对我慢慢地没有以前那样的好。在旁边批上“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那样好)。”请注意思考,父亲对我渐渐没有往常那样好是因为什么?请在文中找答案。

(生举手)

生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师:好,你概括一下,你觉着这是什么原因?

生1:是父亲因为生活中很多压力就想发泄,所以就发泄到了“我”的身上。因为他支撑着整个家庭,所以说是整个家庭给他带来的压力。

师:整个家庭给父亲带来的压力,父亲无处发泄,就发泄到我身上来了。好,有不同意见吗?

(生举手)

生2:我觉得是第二自然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师:父亲祸不单行,所以就发泄到我身上来了?

生2:不是。祖母死了,然后父亲又还钱,然后还要变卖典质,就有很多事情都压在他身上。

师:这么多的事情都压到他的身上,所以父亲就对我没有以前那样好。哪位同学先来点评一下她的发言。

(生举手)

生3:我不同意她的看法。我觉得因为家中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所以父亲他们是很穷的。不是父亲不想对他好,而是家中光景这么差,父亲不得不对他要坏一点。如果不对他坏一点的话,他就不能生活在这种紧迫感之中,将来就不能奋发图强。

师:你这个思考还挺远大的,有点像老师不得不要求你写作业的感觉。

(众笑,生举手)

生4:我觉得是最后一段“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矣”。

师:哦,父亲“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他要死了?

生4:对,因为他快要死了,所以他必须要放手让“我”非常的自立、非常的独立,所以他对“我”非常的不好。

师:她说是因为父亲快要死了,所以对“我”没有以前那样好了。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要发言?(在众多举手的学生中找了一个没有发过言的学生并递上话筒)

生5:我认为首先还是父亲要死了,而父亲死了过后就要“我”一个人独自活下去,然后父亲这个时候对“我”坏一点,然后使“我”在磨练中成长,以后他死了过后“我”自己才有生活的能力。

师:好了,我大体知道同学们的意见了,我觉得同学们还要继续读文本。

(生举手)

师:先别忙。注意,往后边看。

(生继续举手)

师:你真的是找到了吗?(面对举手的那个学生问)

生1:是。

师:好吧,你说吧。

生1:就是在“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因为“我的不好”,所以才导致父亲渐渐对我不同往日的。

师:非常好,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生鼓掌)

师:非常善于读书,不仅要往前看,还要善于往后看。是因为“我”的不好,也就是说“我”做了让父亲感到不好的事情,让父亲感到生气的事情,所以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注意“我”做的这个不好的事情给父亲的伤害,大家觉得深不深?

生:(齐)“深”。

师:你怎么看出“深”的?

(生举手)

生1:我觉得就是第七自然段“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然后就说明了父亲在晚年的时候其实是已经非常的颓唐的,家庭有一方面的原因,同时“我”做的一些事情使他非常的伤心。

师:伤心的程度有多深?

生1:就让他觉得非常的悲痛,以至于让他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不同于往日了。

生2:从他前面写了“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

师:你抓了哪个词?

生2:“终于”。

师:“终于”,请同学们在“终于”这个词下面加上点,这很重要。你解释一下这个“终于”。

生2:因为这个“终于”前面是有时间的,他父亲用了整整两年多不见他儿子的时间才终于去忘却了这些事情。

师:说明忘记儿子不好的时间用得很长。时间长说明我对他的伤害的程度深。还有呢?我们平常在什么情况下才用“终于”这个词?

(生齐:在不容易的情况下说)

师:对了,不容易,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请同学们在旁边批注“终于”:时间长,付出的努力大。你看,父亲忘掉儿子的不好却用了一个“终于”,说明“我”当年做的不好的事情伤害父亲太深了。你看,同学们理解得真好。那我们注意一下,继续看,“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这里是谁不见谁?

生:(齐)父亲不见儿子。

师:对了,是父亲不见儿子,父亲不见“我”是因为“我”的不好,那这里的“不”字怎么讲?

生:(齐)不肯。

师:对了,不肯,不愿。请同学们在旁边批注好,这个“不”字讲成“不肯”、“不愿”。对了,这就有一定的主观意味了。好,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里是写谁不见谁?

生:(齐)“我”不见父亲。

师:“我”不见父亲,那这里的“不”字怎么讲?

生1:我觉得是“不敢”和“不得”。首先,“不敢”是因为他知道父亲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很伤心。

生1:就是父亲不肯见他,所以父亲会刻意回避他,所以说“不肯”。

师:你看说得多好,一是“我”不敢,二是“我”即使想去见父亲,父亲也不愿意见“我”,非常好。还有吗?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不忍”。因为他之前做得不好已经让父亲如此伤心,所以他不忍心让父亲再去伤心。

师:不忍让父亲再去伤心,你这个很有新见。还有吗?

生3:我觉得也是不忍,但是我和他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不忍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父亲颓唐的状态。因为父亲毕竟年少干过很多大事,他老境颓唐,作者觉得回去看到父亲会非常的伤心,所以他不忍。

生4:我觉得是一是“不敢”,二是“不忍”。

师:一是“不敢”,二是“不忍”。你这是把前面的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看,很好。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好,大家看看这里,“我”与父亲不相见,“不敢”,“不忍”,还有“不好意思”,请同学们在旁边写上这些词。你看我们读文章,一定要善于抓住集中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不”字。那由此可知这里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惭愧以及对自己的反思。

师:惭愧、愧悔,以及对自己的反思。非常好。下面请大家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读出我对父亲的那份惭愧,那份后悔,注意读出这种感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起——

(生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五、课时小结,强调学法

师:在生活当中父子之间都是有可能闹矛盾的,但多年以后“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我”感到无比的后悔,像这样的经历我们往往也是有过的,但在我们的文章当中却往往没有写出这篇文章中的这种感情。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我看有些同学眼睛甚至有点湿润了,那种感觉就是有点感动了,是不是?请同学们下来之后再认真地去读这篇文章,今天台上台下的同学们都非常认真。

我们回顾一下。学习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要抓三个要素——“人”、“事”、“情”,而重在抓“情”,这个“情”就是“我”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将来学习这一类文章需要把握的要点,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下课,师生致意)

(整理:四川师大研究生马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290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07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872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15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53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8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27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91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3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72评论 2 32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2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89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8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1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0评论 2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