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琴韵悠然 琴韵悠然 今天
人类遵循着由鲜活,平静,衰退到灭亡的规律,不停地的轮回着,究其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好比必经之路。
鲜活的阶段,有父母,有姐妹兄弟,有人滋养且生命力旺盛;可最悲催的是,身体机能衰退却偏偏无助,进入人生的死胡同,人生灰暗 无助 可怕。每个人都躲之而不及,幸福惬意者少之又少,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却麻木不仁。
天天看着弱势群体,想着马上就要来临的遭遇,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出租屋里的老人
同学住在一片出租建筑群中,我常常去她那里。
前天晚上,我从她家出来刚要出巷口,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大姐,摸摸索索地走近,看样子眼神不太好。我用手机给她照着,把她送到要去的地儿。
从她的讲述我明白:她是要去儿子家,老伴刚走,自己在家实在怕得很,天天去儿子家过夜,老人一共两儿子,轮流住些时日。她越说越激动,有点泣不成声。
她说,我和老伴一共生两儿子。老伴是退休老师,靠着他的工资和打工我们给大儿子买了楼房,成了家;去年又给二儿子买了楼房和小车成了家。欠了三十万元的外债。
一个挣工资的人,面对庞大的债务,六十六岁的老伴更不敢松懈了。一天工不舍得误,盘算着不想给孩子们加负担,刚刚成家没有基础。没想他早已有了病,出事那天,他坚持干活,手捂胸口昏倒在地。
弄到县医院,医生让去市医院,去了市医院,医生让去北京。就在去北京的路上,老伴咽了气。她哭着说,老伴一天休闲都没有,虽然退休却更加劳累,一直到诱发心脏病,没说一句话,没有享受一天福。
就这样一个本不该消失的生命消失了。剩下老大姐一人,人财两空,自己背负着外债。每天看着黑洞洞的家,害怕之极,只好试探着媳妇的眼神,轮流寄住在儿子家。
人都说,父母的家是儿女的家;而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从老大姐的畏畏缩缩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无独有偶,另一个出租屋里的六十六岁的一位阿姨,带着老伴去看医生了。
事情是这样的,她指着自己的老伴骂道,死老头子真是活该,我伺候儿媳月子,后来照顾孙子回不去。他自己不好好吃饭。那天被我撞见,跟前一袋子饼干,一袋子苹果,还有半瓶白酒。天天凑合,不闹病才怪。
我现在顾不上孙子了,儿子生气地说,我爸那么大个人咋就不会照顾自己?连个饭都不做,还要闹出病来,真是的。
阿姨轻描淡写,却发人深省,人活得是精神支柱,没有了另一半,只剩下了苟且。年轻人们呀,何时能懂得父母的心意,作为父母的何时能有自己的生活!
一个熟人的遭遇
“六一”前夕,女儿的自行车坏在校门口,我用晚上的时间去推,前胎爆裂。记得巷口有个修车师傅,一直十来年的时间,可是现在不在了。
女儿说她认得一个修车师傅的家。我们决定找去,想让他连夜修理,在东拐西拐,左转右转之后,我们来到他的家。
进得屋里,我才发现,他正是我说的那位师傅。他的媳妇正是我的嫂子的闺蜜
在印像中,修车师傅特别爱说笑,天天长跑晨练。修车手艺很好。当我再见到他时,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彻底没了之前的样子:脸色臃肿,腿像柱子,行动时像灌了铅那样艰难。他的眼睛肿的只剩下一条缝。
我说明来意,他却听力不好。再三交待才明白。他已经不修车子三年了。
我问大姐哪去了?他说在北戴河给女儿带孩子已经八年了。
我哑然,他的那双树皮一样的手怎么做饭?八年的时间夫妻分开,只为给女儿带孩子。
听说女儿靠的是研究生,后来成了博士后。
可我觉得你女儿是什么不要紧,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把父亲孤独地扔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心里安然吗?人自私与否与文凭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中国式的父母
表面上看来,好像儿女不近人情。其实他们从生下来,就是一张干净的白纸,在上边画什么样的画,写什么样的字,全由父母决定。中国的父母就是奴隶式
的父母。爱孩子爱到,全权管理。不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管了一代,再管下一代。完全失去自我,
教会他们自私,享受以外你就是自讨苦吃。
其实有的孩子是很懂事的。我的儿子自己买车,自己交付房子首付。上班的同时还间或给我提货,在中学乃至大学,就学会了自己拆洗被褥单子,自己洗衣做饭。从小自立。我明白我不可能陪他一辈子。
事实上不少的孩子大多是被溺爱惯了的。因为从父母那里得不到钱,打骂父母的人有多少?那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最后自食其果。为啥在教育方面不授之于渔呢?
尤其是在人生后半晌,你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孩子还在你一手营造的暖窝里啃老呢,他不会照顾你,也想不到。那么你的必经之路,是很可怕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