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来后,还有两天就上班,我心中莫名的反感和不安,很想把头发剪短,想要改变。第二天花了一天的时间,上午在一家店将长发剪成齐耳,不太满意;下午又接着去第二家店修理,头发更短了,镜子里的我比留长发时难看了许多,减龄没有反而增龄不少,沮丧、后悔、难堪、甚至恨自己的作,仔细体会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这期间我的心中涌出N个个版本,同事见到吃惊咋变成这样?也许会觉得还不错?可是自己都没法骗自己?太丑了!我一直在力求改变,甚至在自己的头发上也大做文章。现在的我,身边可以自主控制的事情已经不多,内心的不确定和无所适从,让自己十分的难受。接收,内心总有一些不甘心;改变,自己的力量又达不到;现实教会我屈服,别扭之下,总想找到一个突破点,打破现在的僵局。
满怀期望的新形象一定会好,背后的思维是改变意味着一定会好;忽略改变还有其他两种可能,要么更差、要么保持原状。理想的自我通常都是完美的,聪明、美丽、优秀、毫无瑕疵。当我们用幻想的自我来对照现实的自我时,会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怎样也接受不了,改变之前就要尽可能想到有这三种情况所带来的结果,自己是否真的能承受。当结果出来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承受能力远没有想象中的好。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如同自己改行后,对周围一切的适应在长达半年之久后,依旧不能坦然面对。一想到上班,内心就莫名的恐惧,总想做些什么能让上班变得不一样,其实就是想要一些自己能控制或者能改变的事情存在,而且效果一定是好的,结果事与愿违时,我依然要承担。那究竟改变和变得更好,我是更在乎哪个?实际上没有改变,怎还会有之后变得更好?说到底我是喜欢不断改变,不断尝试,一想求变,这种不确定性的选择,是我所期待的。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班时,我发现办公室的能压根没有人注意自己的发型改变,而我无限制的放大自己的效应,想象自己的形象改变会有多么的糟糕以至于大家都会吐槽,一个是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像聚光灯一样,将一个小点放大。
很多时候我都有些情绪化,尤其是在亲人前,因为我可以足够任性,知道他们爱我,是围着我转的,自我中心化。当我一天天的成熟时,逐渐学会了去中心化,适应不同的环境、场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也慢慢拥有了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绪不再压抑,更不去忍,不断去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没有满足?想要得到什么?得到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自己得到?哪种比较适合现在的我去做?如果去做我会选择第一步干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样一步步的细化之后,自己的需求就变成一个个清晰的小步骤,我专注去做一件件的事,情绪由烦躁、焦虑、不安转为兴奋、好奇、向往,回过头看看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情绪在脑中不断变化转化为一种动力。对于情绪我不喜欢用控制一词,更喜欢用管理,理顺,归类,搞明白。
无论是自己剪头发这样一件小事,还是职业转型这样一件大事,重要的不是选择,不是记忆,是我们对选择的评价。选择短发,选择职业转变,这最根本的就是勇气,对于未知一切的勇敢面对。对于未来不知道会如何?现阶段的改变意味着你得到一些你想要的,同时也失去一些你很在乎的东西,每一次的获得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些。你想紧紧抓住所有,却发现一些东西在慢慢流失,留不住;如同冬与夏不可相恋,你选择冬就要接受春的到来。我佩服自己的勇气,为自己的无畏与无知所感染,因为无知我在不断地探寻;因为无畏,我会接着向前走……
世界上永远不会改变的是一直在改变。世界是有两个世界构成:一个不完美的物质世界,一个是自己构建的完美的心理世界,也许我们生活在重压之下,无法改变,真正聪明的人是创造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世界自己做主。
我们是独立的一个人,更是社会中的一个人,开了群体就不再有个体,离开了社会的框架,就不再有心理,忽略人与人的交流,就无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找到自己的价值。我的诸多行为放在社会中,在我生存的群体中,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心理要有一个大的背景去理解,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只有在社会中,我们被接纳才能产生爱、自豪、欢乐以及高兴,生活在红尘之中,并不是孤立的,是以群居为生,在这样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一个强调集体利益的社会,个人的需求也只有被集体接纳认可之后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渴望被接纳,获得归属感,过度在乎外界世界的同时,忽略我们还拥有一个精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是国王还是乞丐,由你自己说了算。
物质的世界牵扯太多的繁杂因素,是你控制不了的,但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