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起,朋友间的聚会里总会有人说道,“如果我当时能够如何如何,现在想必会怎样怎样”,这样的话题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不自觉地开始反思当年犯下的那些错误决定,恨不得再来一段深情忏悔,“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这样这样”,百试不爽。
人生不就是一次次的岔路选择,小到早晨起来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搭配哪一款鞋子,大到高考该选择哪一所学校,是否应该和那个TA结婚,以前的决定总是让人后悔,那么未来的呢?至少为了未来能少做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所以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被忽视的客观差异
很简单的一点,把今天发的文章跟第一次发的进行对比,我的天啊,区别太大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除了被挂上剩男剩女的称谓之外,往好的方面考虑,学识、经验、资历都在不断地积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拿现在的思考模式跟以往比实在是有失偏颇的。人生的旅程是很奇妙的,往前走的路是迷宫,往后走的道却是清清楚楚的只有一条,虽然我们不可能往后走。正所谓拿着答案讲题的都是耍流氓,经历过了再来谈后悔也如是。
被低估的时间距离
曾经一度认为即使全世界都逼着我去改变,我也会固守底线,骄傲地孤身对抗,后来才发现这世界根本懒得搭理我,回首再来看看那个少年,那年固执地相信不会变的,已经悄然改变,就像我们终究都会感叹,“结果还是变成了那个当初自己唾弃的人”。
老顽童吉尔伯特用他的实验告诉我们,不管年龄几何,面对这个问题时,依旧还是图样图森破,他为这种现象取了个很个性的名字,称之为“历史终结错觉”。
随着时间的增长,改变会变得逐渐缓慢,但我们总是会低估了会发生的变化。
被高估的自我觉知
与对时间低估相对应的是对自己高估,我们总是听着过来人的教诲,尤其是父母,对待这些闲言碎语,我总是满口不在意的回复,“你们是你们,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歌可以唱得潇洒,现实却总是充满无奈,曾经以为特立独行的自己,慢慢地才认识到,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再怎么特别,我们还是会接受社会不断给我们灌输的价值,在中国的社会体系中,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墙头草都是要被批判的,一心一意,恪守奉公,贞洁牌坊都是会被传颂的,古话说,“说归说一套,做归做一套”,很多圆滑的人也是这么操作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被尝试多次的选择失误
王先生想要买一条裤子,当他走进服装店看着琳琅满目的款式,服务员走过来简单地询问之后拿了其中不少款给王先生试穿,试了很多之后决心购买其中一件。可购买完之后,王先生有点后悔了,觉得之前一件的面料和舒适度更好一点。
以上是“决定性后悔”是知道了购买的结果之后产生的悔意,决定性后悔,不仅让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更会降低人们购买产品之后的满意度,因为人们总会觉得被拒绝的那些更好,或者还有更好的。
预期性后悔,不仅让人们感到不满意,更让人们觉得自己无能,因为你总是在问自己,如果这个期买这栋房子之后,下个星期却发现更好的怎么办,最后的结果就是无限期推迟决策。
因为人做事前无法将一件事情考虑周全,有时候是时间所迫,有时候是情绪所致,况且人人都不知道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不去做他,知道结果才知道哪些地方没有想到,所以才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想到,没做好!既然决定了就勇敢去面对,你没达到山顶又怎么知道山顶后面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