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共同朗读讨论了第十六章《幼儿和世界的丰富联系》。
一个人和其他人的关系、人格的形成乃至人生的走向,与他生命早期所发生的事有着密切联系。很多人可能在幼年期都玩“过家家”的游戏,那在精神分析师的眼中,这类游戏对于儿童的性别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男孩子喜欢夹着公文包去上班或者推个箱子假装搬运很重的货物,那是他看到他的父亲或者多是男性在从事这样的工作,而女孩子则喜欢给娃娃换衣服打针喂药,那是因为她们曾经看到很多的女性或者她们的妈妈在做着同样的事。虽然性或者性别是没有提及的,但是却以隐喻的形式体现在儿童的游戏规则和他们的言语对话中。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游戏中享受他们认同父母的能力”,能够投入到游戏中的孩子是认可着父亲与母亲、或者说男性与女性的关系的,因为日常生活中他们都在观察着,并想要在游戏中练习。心理健全的孩子自然向着同性别的人模仿,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着他们自我形象的塑造。
妈妈这项工作可以不必具有太多的知识储备,也没有必要讲那么多的道理,太理智,就会失去一位妈妈的“温度”,遇到问题容易讲究个对与错,好与坏,利与弊,而不是蹲下来问问孩子此刻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意识到妈妈的存在。这就是书中讲到的,“只有头脑是不够的,要投入情感才能做得好”。妈妈们在面对孩子时,需要放下自己的一些东西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着实的难,好在,难也不是做不到。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反思一下,孩子的判断和选择是他们经过适当实践而自己总结的吗?还是别人的、听来的、或是所谓的“好的”?
因为这一章是本书第一个部分“母亲与小孩”的最后一篇,所以有关攻击性的表达、道德感的建立,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等内容之前的章节都有详细的说明,所以,本章既是简要总结,也是为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孩子离开母亲之后发展的与外界的关系展开了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