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销售体系数字化转型,我这么看”系列,前情提要:
2021年,新能源车战场迅速扩大并进入白热化。的确,风口已来。得益与此,过去的一年中,我有机会和多家汽车企业深度接触,围绕销售体系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这其中,不乏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也有老字号车厂的新能源板块,以及依然是老字号车厂主业的燃油车业务。
风口浪尖之下,在销售体系搭建的视角下,主机厂商的思路已然分化:
新能源车厂及新能源车业务,销售体系的搭建,更倾向于直销,这是正确的。因为本质上,从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角度来看,未来车主已经是软件用户,汽车也将成为一个数字终端。类比类比互联网厂商,或者苹果(其实它们都已是局中玩家),终端用户直连的打法早已是共识。直销和终端用户直连,天然适配。
燃油车业务,经销商体系的降本、增效、服务提升与主机厂商的协同,依然是必须且大有文章可做。目前,大部分大型主机厂商都在着手以数字化的手段赋能经销商,常见的举措有翻新一系列的经销商自运营管理系统,将经销商自运营与主机厂业务做更好的衔接,帮助经销商做营销及引流等。
从数字化的视角,在我看来,两种销售体系之间,以及两种模式背后,并不冲突,且有着一致的数字化逻辑和手法。我将我的观察和经验进行整理,在这一系列文章中进行分享。这篇文章是第一篇。同时,这系文章的内容素材,也来自一年前我和同事李响共同发表在ThoughtWorks官媒上的洞见,我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整理。
车企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的全渠道治理
1 先解释两个大词儿,“客户全生命周期”和“全渠道”。
“客户全生命周期”,在主机厂商语境中,是指从客户的品牌感知开始,到购买意愿的产生,直到买车、用车及围绕车的生活场景拓展的全过程,参考图1:
“全渠道”,不新了,在主机厂商语境中就是“全”,包括所有线上和线下渠道(经销商或者自有门店),线上渠道在做展开,包括第三方渠道,如阿里系、腾讯系、字节系;以及自有渠道,如自有APP、官网、自有电商、服务号、小程序等。
2 为什么要治理,为什么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
实际上,主流主机厂商在上一轮数字渠道及电商浪潮推动下,绝大部分厂商已经阶段性完成或者正在经历数字渠道的建设。和其他行业类似,典型的数字渠道的建设轨迹是:先横向拓展,以特定渠道特性和业务需要,快速搭建或者升级某个渠道,比如以在某个活动运营的驱动下,微信服务号快速上线,或者配合新车型上市,催生了官网车型展示的特定功能。再纵向深化,逐步完善渠道内的其他功能。
而这样以单点业务驱动、各渠道独立建设的生长模式长期累积,在汽车行业低购买频次及弱线上连接的行业特性下,问题就形成了,经历了疫情,问题就凸显了。
各渠道的价值定位不清晰,作为主机厂商,销售渠道投资该如何分配最为有效?
对于造车新势力,尽管销售模式不同,同样面临需要进行多个渠道整体协同的设计。
3 如何落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渠道诊断和翻新、嫁接”敏捷型组织”是两个可行的快速切入点,既明修栈道,也暗度陈仓。
1)渠道诊断和翻新
重在渠道诊断,这里我分享一套分析框架:
步骤 1: 建立框架,以前面提到的“客户全生命周期”作为骨架,定义全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关键步骤,并将现有渠道映射到每个步骤中,如图2所示
步骤 2: 分别对每个渠道进行诊断,可以从几个维度展开:渠道定位、场景及功能覆盖、设计,如图3所示
步骤 3: 跨渠道诊断,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多渠道体验一致及跨渠道协作顺畅,如图4所示
关于翻新,基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渠道功能和体验的调整,同时,可以考虑建设销售体系的中台,关于中台建设,我会在另外的系列文章中讨论。
2) 嫁接”敏捷型组织”
一般而言,数字渠道的组织架构是渠道单一负责制,即针对每个单渠道设置PO或类似角色,以产品形态和模式独立发展和运营,以渠道划定职责边界,并进行考评激励。这样的组织适配好处显而易见。然而在“全渠道”模式下,组织的边界却成为渠道间协同治理的天然屏障。因此,借鉴“敏捷型组织”的设计思想,抽离服务,以服务视角“虚拟”贯穿渠道治理边界,是一个有效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可以这样落地:
跨业务与IT的顶层治理委员会
IT与业务(这里的业务包含渠道及业务)双PO负责制
横向建立虚拟服务治理线,渠道线与服务线构成全渠道治理矩阵
给出一个组织设计的样例,如图5所示:
4 写在本文的最后
主机厂商的渠道建设和运营,已过了大兴土木的阶段,需要精耕细作。渠道的诊断与翻新、组织的调整,可以且需要经常做、反复做。既明修栈道,也暗度陈仓,标本兼治,背后体现的都是以客户和用户为中心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