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非常规的日式情感
看完之后才会发现故事线很清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三次相见。
刚开始读可能会被作者不分章节的叙事方式所绕晕。故事的开头是男人第二次相见,坐火车,赴约。二人见面后回忆第一次相见的往事。再经过不明了的分别,略过了路程的第三次相见。就到了最后结局,以一场火灾作为结局。故事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什么分析和叙述,结局是留白的,是给了读者思考和想象的。
整篇以第一人称为主视角,对“我”的描写寥寥无几。大量的环境描写以及少量的对话,构成了整片小说的一切。没有热烈的感情,沉默着,收敛着,却依旧包含着巨大的能量。淡淡的忧伤和雪一起弥漫在文字中,日式的感情基调、优美的环境描写融合在了清冷的风中。却缺少了日本文学常见的神明文化,没有神社、祭典、舞蹈等等的元素。或者说是作者特意避开了这些,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立在了遥远的雪乡,一个要做很久很久火车才能到达的地方。
火车也引起了故事的开篇,引出了女主角的一部分背景,第二次的相约,是为了完成第一次匆忙先见立下的约定。第三次相见就成为了主角不可缺少的联系的纽带。他们每年都会相见,以一种互相接受的关系,不可挑明的态度。每一次的相见,绝对的主角都是驹子。大量的笔墨倾注在了这个人物身上,她开朗,阳光,敢爱敢恨,却终究是徒劳的。
文中徒劳的出现,是驹子记日记时岛村的评价。是的没错啊,驹子的日记是徒劳的,爱是徒劳的,二人的关系也是徒劳的。雪国的存在,本身也是徒劳的,作者全心全意对雪国的描写和赞美,总是会在开春的时候消失,年复一年的徒劳着。和“我”一样,冬天来,春天走。我来了美丽的,梦幻的雪国就出现了,我坐火车离开,雪国也就不复存在。
忧伤的美一直存在于作品中,直到最后,雪国的终结,是徒劳的终结。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没有跟详细的介绍,雪国只要还停留在这一刻,他就是存在的,故事继续下去,就会消亡。
像薛定谔的猫,看你愿不愿意打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