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理思路 读懂议论文
——对议论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本,有两个单元的议论文教学,我觉得这样的编排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的。尽管七八年纪对议论文有所接触,也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等议论性的文章,但因隔三差五,没有连续性的追踪学习,很难给学生以系统的知识。
九年级课本集中了两个单元,让学生学习议论性文章,可见编者是想通过这两个单元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议论文的读写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议论文的读写要求是这样的: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九年级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对议论文的学习提出了以下要求: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习论证方法;理清文章思路;联系实际进行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面对课标和课本的要求,如何有效进行议论文教学呢?
以往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我一般都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展开,析结构、找论点、知论据、明论证。本学期我们一直在研究实践“主问题设计”,议论文如何设计主问题呢?有没有一条主线可以提纲挈领,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通读了这两个单元的课文,议论方式不同,观点不同,结构有异,但每一篇都有一条清晰的思路,能不能以此入手,把议论文的三要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提升能力呢?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打乱学习顺序,先学习立论型文章,再学习驳论型文章。立论型文章先学习文体特征明显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论教养》,再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精神的三间小屋》特征不明显的文章。驳论型文章先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学习《创造宣言》。由易到难,由讲读到自学,尽可能给学生系统的议论文读写知识。
其次是选取典型文章,以一篇教一类,反复训练,提升能力。《敬业与乐业》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两篇可以作为例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如何上课,我决定以《敬业与乐业》为例,引导学生三说文章思路,细说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议论文的三要素渗透其中,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浅显议论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积累文中名言警句;勾画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辨析文章中心论点。
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梳理文章思路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明确论据的类型和论证方法的辨析。具体过程如下——
概读文章,勾画文章五句话,表明你读出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学生读书,勾画,交流,教师板书:“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教师顺势讲授议论文的结构知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共读“有业”,分析思路,师生共写:作者在论证“有业”时,先提出“有业之必要”;然后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无业之人,圣人亦无药可医,又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故事,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最后以设问引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细读语段,仿照示例,进行说写,表明你读懂了文章的细部思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研读“敬业”部分,一组研读“乐业”部分,仿照“有业”部分的示例,以“作者在论证‘敬业’(乐业)时……”为开头,写出这两部分的写作思路。完成后讨论,交流,归纳,教师在归纳的过程中给学生讲授论据、论证方法的知识。
梳理整理思路,明确作者观点;梳理细部思路,理解论证过程;品析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情怀,提升自我认识。接下来的文章我基本上是按这样的教学思路开展的。在梳理全文思路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在细说层次结构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性微写作的行文规律,为他们进一步阅读和写作议论文打下了基础。
一篇文章背后是都站立着一个人,议论文更是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背景、文章观点、语言运用,走进作者,感受作者情怀,增进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也是不可忽视的。
反思这两个议论文单元的教学,相对于以往的议论文教学,虽有所突破的,梳理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教学情趣上却有所欠缺,值得在以后的议论文教学中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