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生孩子后也看了很多育儿书,其实很惭愧,朋友们眼中很用心带娃的我,给自己打分的话,应该是不及格。说到看书,有的没的买了很多,真正读下来的很少,认真琢磨并且执行的少之又少,这几天好好反思了一下看书方面的问题,想着做些改变。(以家教书为例)
问题:1.读书后执行力不够。这是最大的问题,知识学到了用起来才算有用。要不然就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上次听一个课程,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作者对于学到的每一个概念或者观点都会思考如何运用,用例子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值得自己学习。不得不说,现在的记忆力真的差的不行,我想除了生理原因,还有就是对知识理解和运用不够。巩固知识的方法我想是尝试着写下来或者朋友间探讨。
2.看书没有计划。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半个月一本书,我看书的速度很慢,所以这种节奏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只是希望自己坚持,并且真正把书内化。
3.看书很片面。生孩子后看的书大部分是育儿的了。看到理论性强一些的其他类型书籍经常会云里雾里。我不责怪自己,只是希望自己的世界拓宽一点,再拓宽一点,所以改变是必须的。所以我想试着看更多类型的书。
接下来把自己今天看到的知识进行一下梳理和归纳。
今天看的是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我开始使用共情是看了大J的书,当时很受触动,也开始尝试着运用。今天这本书让我对共情有了更加细化的认识。
文章开始让我们自己练习用语言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写完这样的“作业”后惊讶地发现原来自认为做的还好的我,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接着再做了一组练习,如果自己是员工,因为一天当中急事太多,把老板布置的事情搞忘而被训斥。八种不同的“安慰法”经历了一遍后对共情又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作为大人,我们最不想听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想法,那样只会让人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人又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人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人的一定是说自己的感受毫无道理。通过这样的练习后,我们再想想孩子,站在孩子立场去思考一下。接下来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呢?不是去否定他(她)的感受,而是接受了。她们还小,感受却是一样的。这一点希望自己切记!同时,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文章讲到这,给了我们四个技巧。我以图片记录下来。
我自己进行了一下反思,第一二点自己做的感觉还不错。第三点欠缺,第四点很不足。我在和孩子共情的时候,很明显感受到孩子会突然在自己说出她的伤心的感受时哭的更厉害,但是这是好事情,因为她觉得她的感受被理解被接纳了。一会后她自己就没事了,这种被理解的情绪会消化地很快。这也是我自己亲身感受到共情力量的地方。今天看完这章书后,我试着用了第四点,不过练习和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关于共情后需不需要给孩子建议,这是我看这章书后还没有想明白的事。书中作者说,其实孩子在你接受她情绪的过程中自己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过对于我家两岁孩子来说,这个有点难。也许自己应该试着用问题去启发孩子思考解决方法,孩子没法表达时适当给点建议。灵活运用也很重要吧。也许这样的方法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孩子共情后也许还会很执拗地想干某件我们认为不能再干的事情,面对这种执拗。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我后期需要去找的答案。
最后还有两句话我认为很重要:
1.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2.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