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噜噜 2017-10-9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数学。
上次在华师培训,著名的郭元祥教授问了我这个问题:“你是数学老师,你给我讲讲,什么是数学?”我答:“数学是训练人思辨能力的一门学科。”教授对我的答案不满意,补充道:“数学还是文化!美学!逻辑学!”
确实!数学是通过数学知识数学语言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文化课程。那如何体现它的美学功能?几何图形的对称美这种是用眼睛能看见的美,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能体现它美的地方?我觉得,数学最美之处就是思考过程的酣畅淋漓。“文化”是载体,“逻辑”是学科特征,“美学”是过程体会,“思辨能力”是最终结果。
回来后,我把这个问题送给了你们,“你给我讲讲,什么是数学?”
“数学就是做题啦!”
“数学不就是一些符号?”
“数学不就是计算?”
…………
由此可见,你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考试和做题的层面,学霸学神等一小撮喜欢数学,因为他们可以用考分体现自己,虐别人。其他人想不喜欢数学,因为总被分数虐,尤其是学渣群体。你们家长对数学的认识大多数也是考分。以前能考60分,现在能考80分。“嗯,有进步,但数学还是要加强!”
由于个体差异,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数学天才,就像颜值高的人确实不多,音乐基因强的总是少数。只用考试成绩来衡量数学学习的结果,只用接受知识+做题训练的模式学习这门课,是很难感受数学那种惊心动魄的美的。不喜欢数学也就很正常了。
数学之美,美在思维过程中的酣畅淋漓。这种美是看不见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好吧,我勉强给你举个例子吧。人教版9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一类问题《图形面积问题》。是这样的:
这种问题的解题思路就是把路“剪掉”,把实验地“凑”在一起,由变化后的长宽之积为570平方米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具体如下图。
如果按“例题+练习”的模式,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做几道类似的题就可以了。但你如果喜欢思考,不喜欢按常理出牌,可以想想,按照这种“凑整”的思路,我可以设计出怎样的图形,它可以符合刚才这道题的题干?路是否一定是直的?斜的可不可以?比如:
再比如,路难道一定是规则的?弯曲的路可不可以?
或者,路是否一定要在中间,在四周可不可以?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发散的出的图形,只要能凑成一个完整的矩形,都能用这种思路解题。这就是数学学习的举一反三。如果你能这样去看数学,它一定美得不可方物!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们还是以《图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为例。按照“例题+练习”的模式,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听懂例题,做对练习。那么就算你把例题弄懂了,能列方程,但解不出或解不对,你还是会很沮丧。觉得自己没有学好,因此体会不到成就感,更感受不到思维之美。
但是如果你更重视学习思维的过程,把数学知识看做载体,尽情思考,勇于创造,那么,这个过程会给你足够的成就感。学习数学的意义能得到绝对的体现。就算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小失误,也不会因此否定自己的全过程。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效果。这其实就是学霸学神们的学习心态!
你说,那分数就不重要了吗?分数很重要!但有时分数不能体现出你学习的所有结果,它有时也不那么客观。你应该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全面、深入、多角度、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不要把数学都当作业,它是训练思辨能力的载体!当你学会了思考,能轻易的举一反三,你还怕分数上不去?
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会有不同的发展!思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思考越多逻辑思辨能力就越强,数学就越美!愿你沉醉在数学中无法自拔!